当前位置:主页 > POPs污染防治 > POPs污染防治政策 >

【UPOPs减排推广宣传】POPs履约依然任重而道远

2021-01-12 16:25 编辑人:再生分会
1965年,美国化学会下设的化学文摘社(CAS)创建了CAS Registry数据库,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已知化学物质信息数据库。到2005年的40年间,CAS数据库中的化学物质增加到了2500万;而仅仅接下来的4年之内,新登记的化学物质数量增加了5000万;截止2020年8月,

1965年,美国化学会下设的化学文摘社(CAS)创建了CAS Registry数据库,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已知化学物质信息数据库。到2005年的40年间,CAS数据库中的化学物质增加到了2500万;而仅仅接下来的4年之内,新登记的化学物质数量增加了5000万;截止2020年8月,所收录的化学物质总数已经达到1.65亿之多 。可以清楚地看到,人类不仅已创造出了数目庞大的化学物质,而且还必将以更快的速度创造出更多!

 

尽管上面堪称海量的化学物质中多数并不会被规模生产和使用,但目前已经在用的化学品数量也已非同小可。从各国官方登记的现有化学物质数量来看,欧盟有约10万种,美国有约8万多种,中国有约4.5万种。2020年,苏黎世联邦理大学(ETH)在《环境科学与技术》(ES&T)上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通过对19个国家/地区的22个清单数据库进行汇总分析,有超过35万种化学物质和化学混合物已被登记生产和使用,与之前普遍认为的约10万种的印象相比,这一数字是其3倍还多。

 

1.webp.jpg

已有超过35种化学物质及混合物被登记在用

 

2019年,国际化学品协会理事会(ICCA)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共同发布一份名为《工业化学品健全管理的知识管理与信息共享》的报告,以“过去10年中,在世界任何地方每年的生产或加工数量在1t/a以上”为条件,认为商业销售流通的化学品(Chemicals in Commerce)的数量应当在4~6万种左右 。即使是是这个相对保守的数据,也已经是足够庞大。

 

面对如此之多的在用化学品,我们是否对其健康、环境、安全等方面有足够的了解?是否掌握了足够的危害、暴露数据来对它们的风险做出科学的评估?答案不容乐观。事实上由于对化学品进行系统的实验测试需要可观的人力物力投入,因此相对于基数庞大且不断增长的化学物质总数相比,人们对其特性和风险的了解则要有限和缓慢得多。

 

2.webp.jpg

 

这样的反差和滞后就容易造成所谓的POPs替代的“锁定(lock-in)”问题,即由于对新化学品的特性缺乏足够认识就用来替代老的POPs,经过一段时间发现该替代品实际上也具有POPs特性。回顾20世纪以来的历史,这样的例子并不鲜见,例如:2009年全氟辛基磺酸(PFOS)被公约增列后,其短链同系物曾被用来作为替代品,例如全氟已基磺酸(PFHxS)的钾盐被用于电镀铬雾抑制剂,而PFHxS的丙烯酸酯被用于纺织三防整理剂。但后来PFHxS及其衍生物被发现具有POPs特性,目前已通过了POPs审查专家委员会的全部审查,待缔约方大会批准增列入公约。

 

3.webp.jpg

POPs替代的“锁定”(lock-in)问题示意图

 

那么现有化学物质中到底有多少可能的POPs呢?在全部实验测试难以实现的情况下,利用基于定量结构性质相关(QSPR)的计算化学方法就成为一种可行的筛选手段。自2006年以来,已有多项利用“In silico”虚拟筛选具有持久性(P)、生物累积性(B)、有毒(T)的化学品。2019年,加拿大环境和气候变化部水科学技术理事会首席科学家Derek Muir教授对已有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发现已有的8项研究共筛选出3421种拟似POPs物质,其中含氯、溴、氟的物质分别占26.6%、9.4%和16.3%,如下图所示。

 

4.png

已被文献虚拟筛选出的拟似POPs物质的分类

 

《斯德哥尔摩公约》规定了新POPs的增列机制,目的是使公约的管控对象能够与时俱进,从而保持公约的生命力。鉴于上述事实,可以预料未来将有更多的物质会被加入到公约中,POPs履约依然任重而道远。

 

资讯来源:新浪探索
资讯监督:赵  硕    010-58892027-891
资讯投诉:罗  璇    010-58892027-815

 

 

(责任编辑:再生分会)
本网凡注明出处为“《中国再生有色金属》”的所有稿件,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与010-82290313联系授权事宜;转载请务必注明稿件来源:"《中国再生有色金属》"。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读者参考,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本网站概不负任何责任。如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点内容

版权所有: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