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循环经济文章 2013年第1期 2012年第12期 2012年第11期 2012年第10期 2012年第9期 2012年第8期 2012年第7期2012年第6期 2012年第5期 2012年第4期 2012年第3期 2012年第2期 2012年第1期 2011年第10期 2011年第9期
返回首页

[论坛]扩大铝消费就等于节能减排

时间:2012-07-26 14:02来源:中国循环经济 作者:陈全训 点击:
分享到:
铝是一种非常好的金属,它作为除钢铁以外的第二大金属结构材料,在人们日常生产、生活领域的方方面面有着广泛应用。但是近些年来,人们对铝是高能耗产品听说得更多,而对于铝所具有的更多的优良性能并不十分了解。
  

 

  铝在整个生命周期里是节能的绿色产品

  铝是一种非常好的金属,它作为除钢铁以外的第二大金属结构材料,在人们日常生产、生活领域的方方面面有着广泛应用。但是近些年来,人们对铝是高能耗产品听说得更多,而对于铝所具有的更多的优良性能并不十分了解。我们以前所举办的各种会议、各项活动基本上都是业内人士讲业内人士听,而作为铝产品最终用户的广大的消费者并不清楚铝的优越性能。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希望让铝产品的最终用户能够认识铝、使用铝。铝产业尽管在生产过程中是一个能耗较高的产业,但是在铝的整个生命周期里却是大量节能的绿色产品。所以,我们将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来普及铝的相关知识,让人们认识到“绿色铝”优良的质轻、导电、导热、可加工性,以及耐腐蚀性、可回收性等,扩大铝在国内的应用范围。扩大铝的消费,不仅是在节能减排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铝产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同时也为国家积累了二次资源。

  铝在交通运输行业轻量化作用巨大

  在64种有色金属里,铅锌不能做结构材料,铜可以,但是铜的价格昂贵,多被用作功能性材料。因此,铝可以说是最适合做结构材料的金属,而且铝的可回收率达到95%以上。并且铝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随处可见,比如衣服拉链、药品包装、烤箱用铝箔等许多都是由铝制成。在交通运输领域,铝主要应用于车体。无论是轨道车辆还是汽车,推广铝制车身可以做到车辆轻量化,车辆轻量化将有利于交通运输行业实现节能减排。以载重车辆为例,目前我国载重挂车(厢式挂车、中重卡挂车、平板挂车)保有量约300万辆,虽然占汽车保有量的比例不高,但其燃油消耗量却占汽车总消耗量的25%以上。2010年,我国汽车燃油消耗量达1.38亿吨,占我国燃油总消耗量的40%,其中载重挂车(总质量大于15吨)年燃油消耗量高达4000万吨。因此,降低载重挂车重量,是交通领域实现减排的必然选择。据测算,载重车辆自重每减重10%,油耗可降低3.5%~6%。以40吨的载重挂车减重3吨计算,在年行驶15万公里的情况下,每辆车每年可节省燃油5175升,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2.93吨。现在发达国家载重挂车已经实现70%全铝化,如果将我国现有300万辆载重挂车的70%改为铝制挂车,一年可以减少燃油消耗76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200万吨。不只是在节能减排方面,铝制载重挂车还可以明显提高运输效率。如果载重车辆减重10%,那么在同样的牵引力下,可以提高载货量。比如普通运输车可载100吨货物,那么全铝挂车可载重110吨。这就在不增加油耗和排放、不超载的情况下,提高了运输效率。

  扩大铝消费就等于节能减排

  铝之所以给人们“两高一资”的印象,是由铝自身的金属属性决定的。在冶炼过程中,每生产1公斤铝,约要消耗14千瓦时电。因此,人们往往认为铝产业是高耗能产业。但是要强调,在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中,在铝能替代钢的领域,铝比钢要节省几十倍的电量。因此,可以说铝是节能产品。而且从铝的良好的回收性来看,推广铝应用、扩大铝消费是非常有利于保护资源的。在一个生命周期完成后,回收1吨铝就可以少挖4吨铝土矿。简单地说,生产1吨铝需要2吨氧化铝,生产2吨氧化铝则需要4吨铝土矿。因此,扩大铝的消费,实际上是储存了二次资源,铝工业耗能但绝不是浪费。

  “绿色铝”宣传活动将贯穿“十二五”期间

  “十二五”期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持续开展“绿色铝”宣传,让民众认识铝,促进民用产品消费;通过推动铝制半挂车的产业化,充分展现铝在使用过程中的节能减排作用,让“绿色”铝工业的理念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今年,“绿色铝”宣传将分为启动仪式、竞赛活动、举办高层论坛及颁奖仪式三部分进行。届时,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将达成官方、民间及铝产业界对“绿色铝”的共识,以达到扩大内需、持续促进铝消费的目的。

  文章根据陈全训会长在“绿色铝”宣传活动上的讲话整理而成

(责任编辑:朱竹)
本网凡注明出处为“《中国循环经济》”的所有稿件,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与010-82290313联系授权事宜;转载请务必注明稿件来源:"《中国循环经济》"。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读者参考,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本网站概不负任何责任。如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