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国内外行业动态 >

有色金属业:大力推进资源再生利用

2011-05-18 10:33 编辑人:
在日前召开的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上,原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会长康义在讲述十二五有色金属工业发展规划的主要目标时表示: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有效控制冶炼产能过快增长。十二五时期,有色金属工业增加值(可比价格)年均

  在日前召开的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上,原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会长康义在讲述“十二五”有色金属工业发展规划的主要目标时表示:“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有效控制冶炼产能过快增长。‘十二五’时期,有色金属工业增加值(可比价格)年均增长10%,10种有色金属产量年均增幅将要控制在8%左右。”

  同时,“十二五”有色金属工业发展规划的主要目标还有,产业结构要进一步优化;自主创新能力要显著增强;产业组织和布局结构要明显改善;节能减排要取得显著成效;资源保障能力要明显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要全面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大幅提升。

  有色金属行业

  调整、整合成重点

  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10年十种有色金属产量3135万吨,同比增长20.4%。其中精炼铜457万吨、原铝1619万吨、铅420万吨、锌516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1.3%、26.1%、13.3%和18.5%。十种有色金属产量“十一五”期间平均增长13.8%。

  有相关专家向记者表示,有色金属产业结构将进一步优化“十二五”时期有色金属企业对产业链、价值链进行调整重组,掌控产业链关键环节和核心技术,推动产业链由低端向中高端转变,提升核心竞争力。铜冶炼、电解铝装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比重在95%以上,铅锌冶炼世界先进水平达到85%以上,调整和整合将成为“十二五”时期内有色金属行业规划的重点。

  据记者了解,目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有色金属生产国和消费国,但有色金属产业存在的矛盾也较为突出,部分产品产能过剩,产业分布有待调整,产业集约化程度地,资源保障程度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再生利用水平较低,淘汰落后产能任务艰巨。

  从目前的态势来讲,针对有色金属行业产能过剩、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现状,中国此前公布的《有色金属行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表示,鼓励有实力的铜、铝、铅锌等企业以多种方式进行重组,促进企业重组,优化产业结构布局,实现规划化、集团化,提高产业竞争力。对此,康义曾表示在2015年,应有3至5家有色金属企业进入世界500强,销售额超过1000亿元的企业应达到10家以上。

  对于康义所提到的在2015年应有3至5家有色金属企业进入世界500强,销售额超过1000亿元的企业应达到10家以上,有业内专家猜测,目前我国A股上市公司中,多家公司可能会榜上有名,其中包括:五矿集团、中国铝业(10.06,0.02,0.20%)、中国有色、江西铜业(32.83,0.21,0.64%)、包钢集团等,而这些大型有色金属集团很可能将一些小型的有色企业吸收在集团其中,实现整合。

  再生有色金属

  “十二五”规划比重提升

  另据记者了解,除了以上提到的调整和整合两个关键词外,再生有色金属也将成为重点。

  日前,中国工程院院士、有色金属及其合金压力加工专家黄崇祺透露,“十二五”国家废物资源化科技发展专项规划将于近期发布。他表示,再生工业是阳光产业,到2015年,主要再生有色金属产量将达到1200万吨。

  以铜为例,同时中国较为稀缺的有色金属品种,中国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铜消费国与进口国。

  根据国际铜业研究组织(ICSG)数据显示,2010年全球铜产量1905万吨,铜消费1936万吨,供需缺口31万吨。2010年,中国精炼铜产量462万吨,比上年增长11.09%,表观消费量747万吨,比上年增长3.78%。

  据了解,电缆工业是用铜大户,2010年中国电缆行业产值超过9000亿元,用铜约440万吨,约占中国当年用铜总量的64%。

  有专家表示,铜杆是电缆行业上游原材料,目前废杂铜直接再生杆在电缆工业中的总用量约150万吨,“废杂铜杆的应用还有较大市场”。

  除金属铜外,1月24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科学技术部、财政部共同印发了《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推进计划》。它被看作是中国第一个针对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的专项政策。

  按照规划,到2015年,主要再生有色金属产量将达到1200万吨,其中再生铜、再生铝、再生铅的产量占当年铜、铝、铅产量的比例分别达到40%、30%、40%左右。

(责任编辑:再生分会)
本网凡注明出处为“《中国再生有色金属》”的所有稿件,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与010-82290313联系授权事宜;转载请务必注明稿件来源:"《中国再生有色金属》"。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读者参考,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本网站概不负任何责任。如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点内容

版权所有: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