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国内外行业动态 >

从废旧蓄电池“再生”的巨人

2010-12-03 10:08 编辑人:
上世纪80年代初,谷城县石花镇诞生了一家干电池厂,主要生产5号干电池,因为设备简陋、技术落后,产品质量不高,生产经营一度难以为继。 1984年,李富元被调任当厂长,一边是濒临倒闭的干电池厂,一边是街对面不断壮大的骆驼蓄电池厂,李富元突然眼前一亮:

 

  上世纪80年代初,谷城县石花镇诞生了一家干电池厂,主要生产5号干电池,因为设备简陋、技术落后,产品质量不高,生产经营一度难以为继。

  1984年,李富元被调任当厂长,一边是濒临倒闭的干电池厂,一边是街对面不断壮大的骆驼蓄电池厂,李富元突然眼前一亮:“生产蓄电池的主要原料是铅合金,如果能将废旧蓄电池中的铅、锑、铜等金属成分,提炼成再生铅、锑、铜,经过深加工制成铅合金,回供给蓄电池生产企业,不就有了出路?”看准了废旧蓄电池巨大的市场空间,李富元立即带领工作人员开展再生铅冶炼技术研究,走上产业转型之路。

  1985年,湖北金洋冶金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主攻废旧电池综合利用技术。李富元带领金洋进入再生铅领域之初,一大堆难题接踵而至,最大的问题是,废蓄电池含硫酸以及铅、锑、铜等重金属,而当时国内的冶炼分离技术还很落后,冶炼起来能耗成本高,且严重污染环境。

  此时的金洋,尚且处于发展的探索阶段,既没有技术,也没有市场,资源回收网络也没有形成,“只能自己找出路”,李富元咬紧牙关,开始寻求合作。

  “通过与铅厂的接触,我们了解了大量的市场需求信息,一方面加强自主研发步伐,另一方面加强与高校合作获取技术,进行资源的反匹配。”李富元相信,资源有限,然而创造无限。1988年,团队自主研发的“无污染再生铅”技术攻关获得成功,其成果先后荣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响当当的技术让废旧蓄电池在金洋“变废为宝”,不仅可以提炼再生铅、锑、铜,深加工制成铅合金,还能将废硫酸提炼加工成硫酸钠,成为造纸、玻璃制造企业的重要原料;此外,外壳、隔板能被分别提炼成PPC、PVC塑料,被分别用作制造蓄电池的外壳、加工塑料制品。

  此时的金洋公司开拓了部分市场,但是技术储备还很不足,随后市场对铅的需求发生波动,公司发展一度受挫。然而,金洋却从未放弃自主研发,仍坚持每年投入销售收入总额3%至5%的资金应用于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实施技术改造和产品创新。直至2000年,宏观经济环境、市场条件开始逐步转好,金洋公司进入稳步发展阶段。

  走进金洋公司的生产区,不见工业生产的废水、废渣和废气。“从废旧蓄电池到产成品,原料利用率达100%,废物实现‘零排放’。”李富元自豪地说,金洋年“吃”进2000万只废旧蓄电池,“吐”出10万吨合金铅,废水、废气、废渣全部实现循环利用,真正实现了低成本扩张和最清洁生产。其中废水循环利用,每年节水50万吨;废渣年提炼再生铅近万吨,最终的废渣卖给水泥企业作原料;废气中的热量变成了蒸气,用于生产、生活,年节煤3万吨。

  2009年,湖北金洋冶金股份有限公司年销售收入近12亿元,占据了国内40%的市场份额,产品远销北美、西欧、东南亚等地区,被列为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单位,蓄电池低温连续熔炼和再生铝两大项目也同时在谷城循环经济工业园奠基。记者 谢 慧

(责任编辑:再生分会)
本网凡注明出处为“《中国再生有色金属》”的所有稿件,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与010-82290313联系授权事宜;转载请务必注明稿件来源:"《中国再生有色金属》"。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读者参考,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本网站概不负任何责任。如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点内容

版权所有: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