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协会工作 > 政府服务 >

David W.Chiao:全球形势风云变幻,有色金属市场何去何从

2011-11-21 09:11 编辑人:admin
一年前的今天我在上一届再生金属论坛上发表演讲时,有色金属市场刚刚从2008年金融经济危机后的阴霾中走出来并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当时人们都认为这种势头会一直持续下去。我在当时的演讲中对在座观众说:还有比现在更好的循环经济发展时期吗? 幸好我当时

  一年前的今天我在上一届再生金属论坛上发表演讲时,有色金属市场刚刚从2008年金融经济危机后的阴霾中走出来并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当时人们都认为这种势头会一直持续下去。我在当时的演讲中对在座观众说:“还有比现在更好的循环经济发展时期吗?”

  幸好我当时并没有盲目相信这种显然可笑的想法。即便在当时,我也怀疑我们是否真正摆脱了2008年的金融经济危机,怀疑循环经济的前景是否比危机前更加乐观。有人会说,就目前来看我们所面临的经济危机更加严重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经济增长预测,甚至有的国家担心短期内本国经济是否还能够继续增长。

  那次讲话之后的几个月到2011年初:作为世界循环组织BIR有色金属司的主席,我在BIR年报中提到有些分析人士认为2011年铜价将达到每公吨 11,000美元,英国的一家银行估价更高,认为2011年第四季度红铜价格会涨到13,000美元每公吨。同样,人们认为其它金属价格也会大增:例如,2010年度伦敦金属交易所(LME)锡价每公吨10,000美元,到2011年初锡价仍在迅速上涨。

  幸好,我们对BIR年报的数据进行了大量保留:2008年经济危机之后有色金属重获大量市场。但是,我认为在有色金属市场的长期规划中,我们不能忽视经常出现的大幅价格波动和市场振荡。这种振荡尚未过多地渗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但是不管人们喜欢与否,它却时刻影响着当今经济的发展。

  我之所以提到这些旧观点并不是想说自己有什么先见之明,能提前一年遇见今年8月份将要发生的事情,我只是想强调有色金属工业再也不会出现连续、无间断的增长和盈利了。市场已经变得十分脆弱,只要有一点情况就表现得极为不安,例如一丁点儿的乐观,或更主要是当前这种普遍存在的悲观都会使得市场出现波动。这也是市场全球化的代价之一:在当今世界,好像只要某个地方某个人打个喷嚏,全世界都会跟着感冒一场。不过,我们只能这样想了,如果有色金属市场那么容易赚钱,那人人都能去做了。

  从不同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我们又如何能肯定今年8月份之前的预测值与不值呢。几十年来,一旦分析家预测对了,就总有人出来指责他们的预测;而当预测错误时,就无人说话了。在今天的环境下,市场每天都会有新的波动,这时候谁还敢站出来预测什么呢?

  2008年之后,有色金属价格迅速攀升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几乎所有主要金属都十分短缺。也就是说,消费者都迟迟不换新车、洗衣机、冰箱等等,所以废旧金属越来越少。另一方面,由于经济不稳定,采矿项目要么推迟、要么取消,原始资源大量减少。铜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客观地说,基本上没有什么新变化。在我的开场白中,我要提一件有趣的事情,智利国家铜业公司董事长最近在接受《金属导报》采访时说2012年铜市场的持续紧张会把红铜价格抬升到以前每公吨10,000美元以上的水平。

  一方面,我们承认世界市场是波动不安的,另一方面从长期看,发展中国家不可抑制的消费主义增长又保障了铜原料,确切地说是几乎所有原材料的强劲需求。去年谈到这种消费主义的时候,我重点概括了中国私家车汽车市场的巨大增长趋势,甚至有些专家预测在今后四十年间中国的汽车市场将保持每年10%以上的增长速度。2011年一至七月,中国机动车销售10,600,000 量,比去年同期增长3.2%,这一增幅还不是很大,低于预期增速。但是,在发达国家,任何一个领域能达到3.2%的增速都是十分难得的。还想知道哪里的增速更快吗?那就是印度。从去年3月到今年3月一年时间,印度客车销售量就增长了30%。

  为了满足这些增长需求,废旧金属市场从老牌的美国和欧洲逐渐转向亚洲和其它发展中国家,这一现象引起了发达国家的警惕,担心本已稀缺的再生金属资源无法满足本国仍然强大的需求。可是因为从自由市场上购买废旧金属的难度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发达国家的担心似乎是多余的,更应该担心的则是较低层级的金属市场。使废铜等商品价值上涨的因素不是限制自由贸易的法律障碍或人为障碍而是价格本身。也就是说世界废旧金属的供应量主要受价格而非其它因素的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高价格正是今年8月份中国废铝进口量急速减少的原因:8月份中国废铝进口200,000公吨,比7月下降11%,比去年同期下降24%。同时海关数据显示,2011年一至八月,中国废铝进口总量为1,680,000公吨,比去年同期下降了约12%。但铜市场的情况则不同:以美国市场为例,2011年上半年美国铜出口额飞升了52%,从2010年一到七月份的1,630,000,000美元增长到2,480,000,000美元,其中有1,660,000,000美元的销量来自中国。

  国际铜业研究组织(ICSG)根据中国红铜利用量6%的增长速度,世界其它各国2%的增长速度,最新预测2012年世界红铜利用量将上涨3.6%。据预测,中国精炼铜需求量为7,500,000到8,000,000公吨,占世界精炼铜需求总量的37%左右。可事实是,仅仅十个月前,中国精炼铜利用量只有2,200,000公吨,只占全球需求总量的15%。

  在BIR最近在新加坡召开的春季会议上,国际铜业研究组织环境与经济部门负责人Carlos Risopatron发表讲话称中国2011年再生铜利用量比2000年增长了200多万公吨,而世界其它国家同期再生铜利用量总和却下降了170多万公吨。中国在铜市场的影响被过分夸大了。

  在这里我们还是不得不提到印度。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废铜进口关税的大量下调,印度优质废铜进口量逐渐增加。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如果废铜和阴极的价格差异继续扩大,那么印度的废铜进口量将会越来越大。

  如今,全球社会正在经历着一场挑战,众多国家消费低迷。但是世界人口从长期看还是处于迅速增长的趋势。世界原生资源已经非常有限,甚至有些有色金属将在几十年内枯竭。所以要满足不断上升的需求,资源回收利用和循环产业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环节。

  60多年来,BIR(国际回收局)一直在强调循环产业的优势,一直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发展循环产业。如今,BIR在全球拥有700多家公司会员和40个国家机构会员,遍布70多个国家。据保守估计,BIR每年生产6亿公吨可循环产品,为160万人口提供就业机会,年营业额超过2000亿美元。美国废料回收工业协会最近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2011年仅美国一国废料回收业的经济产值就高达900亿美元。所以BIR对全球循环产业2000亿美元的收入还是低估了的。

  BIR最先发现亚洲是另一个新兴的工业大区,其对一次能源和再生能源的需求也将十分庞大。之后,中国日益成熟:它开始了解终端市场;知道逢低买入避其高峰;开始按需而入而非单纯投机。

  在这期间,东西方各国克服重重困难,特别是2008年严重的经济金融危机,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循环产业链。遗憾的是,经济困难再次来袭,我们从危机中汲取的经验教训很快就得到了应用。我之前也提过,金融危机之后购买者背弃承诺的做法令人感到非常遗憾,这让我们再不能也不应该继续感情用事。深受那些事件影响的供应商依然清清楚楚地记得当初的灾难;现在新的经济风暴再次来袭,几乎所有的人的反应都是要全力支持那些在上次危机中给予自己帮助的人。

  这既不是为了报仇也不是为了报恩,只是一种单纯的经济行为和经济意识。在当前的环境下,无论对买方还卖方来说,贸易伙伴的信心对任何一种金属市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严格遵守共识交易原则,才能建立市场信心。

  无论是中国、印度还是其它发展中国家,他们都希望与西方最优秀的伙伴合作,同样,西方国家也希望与发展中国家最优秀的人做生意。这一点,世界贸易中的任何一方都是可以理解的。

  为进一步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西方国家的供应商在选择废旧金属交易对象时还会考虑其它因素。稳定可靠、和气平等的贸易才能实现互惠互利,可是有很多进口国由于一些自身的原因而错失了宝贵的供应商:例如他们不遵守进口和环境方面的有关政策、法规;不能共同打击走私、受贿;不采取积极错失防止运输途中的盗窃事件;遇到政策变更不能及时告知对方等。

  这些忠告适用于很多国家,但是中国和印度这两个世界上最大的废旧金属消费者如果也在贸易中设置障碍的话,那他们的损失也是最大的。

  然而,国际贸易的发展越来越不可预测,即便最优秀、经验最丰富的海外供应商也很难做到。以8月份的情况为例,BIR有色金属部指出中国南方新海关官员的设置意味着“该地区的贸易再也不像以前那样自由了”:所有入境船只都必须在指定位置卸载、多项集装箱不得在中国报关。这样一来,我们的处理成本就提高了。

  为进一步理顺贸易流程,BIR委派了一家代表公司来考察中国和印度的政策和执行情况。这也实际说明了中国和印度在全球供应商心中的重要地位。中国和印度的政策法规总是令人畏惧,总是令人困惑却又永不乏味。显然BIR此举是非常明智的,我们最后一共获得了五份研究报告。几个月前在新加坡召开的BIR国际贸易委员会上,该公司一再告诫供应商要仔细地“检查再检查”自己的批文和相关证明文件,看是否完全满足了进口国特别是中国的严格的进口限制政策。 它还要求与会代表:警惕“伪造的AQSIQ证明”;严格控制电子发票;如果遇到购方不付款、不取货的情况,要采取措施把风险降到最低。印度也在积极制定各种需要出口国遵守的政策法规,例如,频频调整再生资源出口关税。

  今天,作为BIR的代表我在此绝对保证BIR愿意继续与进口国政府合作,为实现公平、自由、平稳的贸易而共同努力。比如,印度外贸总局(DGFT)要对各种未粉碎的旧金属进口实行禁令,BIR就可以站出来反对这一规定,最终建议印度放弃这一提议。另一方面,多年来BIR也和中国政府官员进行了多次卓有成效的讨论,例如,AQSIQ对海外再生资源供应商的认证流程进行了适当调整,并顺利实施。

  当然,这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我们必须继续保持交流,通过交流的方式在互利互惠、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及时有效地解决遇到的问题和障碍。任何政策法规的临时调整都会令对方产生困惑,也势必会影响作为工业化经济血脉的重要资源的进出口。

  BIR一直认为,如果供应商在发送货物时,因为不知情而不小心违反了某些临时变更的法规,就毫无理由地惩罚供他们,进口国就是自找麻烦。因为这种问题一旦出现,浪费的还有进口国自己的时间和成本。

  同样,关税、配额和禁令等贸易壁垒也与BIR一贯提倡的自由、平等贸易原则相背离。这些做法可能会影响整个增值链,影响市场的竞争力。初级原料和再生原料市场的自由、平等贸易是市场实现结构和运行国际化不可缺少的先决条件。

  BIR非常重视与CMRA的合作关系,两个组织的代表也能进行公开、坦诚的讨论。我们相信在新近签署的合作备忘录下,我们将能够进一步促进全球自由、平等贸易的发展,通过回收利用进一步加强对世界资源的保护。

  这也是世界各国政府、各回收机构共同追求的目标。

(责任编辑:再生分会)
本网凡注明出处为“《中国再生有色金属》”的所有稿件,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与010-82290313联系授权事宜;转载请务必注明稿件来源:"《中国再生有色金属》"。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读者参考,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本网站概不负任何责任。如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点内容

版权所有: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