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协会工作 > 政府服务 >

奏响产业转型升级与规范发展的强音

2011-11-16 18:26 编辑人:
备受业内外关注的第十一届再生金属国际论坛暨展览交易会2011年11月7-9日在中国广州东方宾馆成功举办。

 

  备受业内外关注的第十一届再生金属国际论坛暨展览交易会2011年11月7-9日在中国广州东方宾馆成功举办。国务院参事、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会长陈全训出席会议并致辞,国家发改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副司长李静,国家环保部污染防治司巡视员李新民,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副司长杨铁生,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处长徐俊出席会议并作重要报告,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副会长、中国铝业公司副总经理任旭东、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巡视员甘广南、国际回收局(BIR)理事长Francis Veys,美国废料回收工业协会(ISRI)主席Robin Wiener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工程院院士黄崇祺、环保部固废管理中心郑洋、国家质检总局高辉、中国有色金属报社社长张湘滨出席了会议。广州海关法规处处长于力生出席论坛并作了专题报告。论坛开幕式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党委副书记潘文举主持。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900余名代表,56家企业和产业园区组团参加了第十一届再生金属国际论坛暨展览交易会。


 

  第十一届再生金属国际论坛暨展览交易会创新会议内容和丰富形式受到了参会者的高度评价。年会的四大主题,即政策法规、战略发展、技术装备交流、资本与市场,基本涵盖了当前行业和企业最为关心的热点。通过开展政企座谈和招商推介、技术装备展示、科研成果转化对接等,将政与企、产学研、商贸与文化等有机融合在一起,体现出了主办方多元化的服务水平,使互动更为深入和有针对性,满足了与会者的多层次需求。

  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主办,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承办的第十一届再生金属国际论坛暨展览交易会由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中国再生资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广东省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协办,得到了国际回收局和美国废料回收工业协会的积极响应,天津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作为特邀合作单位给予本次年会大力支持。

政策法规峰会关键词:扶持与规范


 

  再生有色金属产业经过近十年的快速发展已成为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10年主要再生有色金属产量已达到775万吨,约占有色金属总产量的25%,成为了缓解资源瓶颈和行业节能减排的重要举措。

  “十二五”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如何发展?国家积极的扶持与规范政策是行业发展的主基调。从国家发改委李静副司长、工信部杨铁生副司长、科技部徐俊处长解读的产业发展及科技规划、行业准入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国家对这一产业的高度重视,再生有色金属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领域优先发展,更坚定了业内外投资再生有色金属产业的信心。

  同时,再生有色金属产业粗放的发展模式亟须转变,从环境保护部污染防控司李新民巡视员、广州海关法规处于力生处长关于重金属污染防治和废料进口监管情况的介绍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扶持与规范是相辅相成的,全行业应树立科学发展观,站在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来正确处理好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只有企业的节能环保,产业才能节能环保,也才能可持续健康发展。

战略发展峰会关键词:增速与质量


 

  国家的产业政策和法规越来越完善,而产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又是怎样的图景?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吉位和再生金属分会副会长、中国再生资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副理事长李士龙分别介绍了2011年中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十二五”废弃物资源化科技发展规划。来自国际回收局有色金属部董事会成员David Chiao、美国废料回收工业协会(ISRI)总顾问Scott Horne、Forrec s.r.I Europe Renzo Taffarello、SCRAP杂志记者Adam Minter与我们一同分享了他们对于全球有色金属市场分析和欧洲在循环经济产业方面的经验,探讨了2011年美国废料市场发展趋势,21世纪废料处理技术。中国瑞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姚素平则从专业角度,详细解析了中国再生铜冶炼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让与会者较为全面地了解到了再生有色金属的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

  纵观国内外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再生有色金属产业日益受到重视,并将快速发展,而国外发展再生有色金属产业的经验将有助于国内再生有色金属行业提高发展质量,产业可持续发展毋庸置疑。

技术装备交流峰会关键词:升级与环保


 

  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十二五”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转型升级,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及管理水平的提升是再生有色金属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在技术装备交流峰会上,中国质量认证中心高工刘燕梅、中南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艾元方,中南大学资源循环与环境材料研究中心主任郭学益教授,深圳阿尔泰克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庆毅,TSR总经理Frank Keune,Forrec S.r.l Europe Renzo Taffarello,江苏省电子废弃物资源循环工程中心周全法教授,湖南万容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宇平,再生铝行业专家萧治彭分别作了《能源管理体系介绍》、《废线路板高温资源化处置污染特征性研究》、《我国稀贵金属资源循环利用实践》、《再生铝应用及熔铸新技术》、《再生有色金属分选、破碎、检测技术》、《切削系统在欧洲废料行业中的应用》、《废金属综合利用技术装备与产业状况》、《对再生金属熔炼反射炉的几点建议》等报告。

  其中既有企业最为关注的分选、破碎、检测技术装备,也有熔炼利用方面的技术装备介绍,还有对整个企业能效管理体系的建设等,对于提升全行业的技术装备和管理水平,推进节能减排有着积极作用。

资本与市场峰会关键词:融资与期市


 

  再生有色金属产业作为节能环保产业正受到金融机构的高度关注。企业如何搭乘证券市场的快车获取融资继而快速发展?在资本与市场峰会上,摩根士丹利亚洲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兆彤认为资源有限,商机无限。资本市场青睐再生金属及产业,再生金属企业则需要抓住商机发展壮大。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投资银行部总经理刘钊讲述了投资者如何看待再生金属行业。这也让从事再生金属行业的人更全面认识到了企业自身和行业的价值。

  企业到香港上市有哪些要求?来自香港交易及结算有限公司华南地区的副代表李嘉详细讲解了内地企业在香港上市的各种优势、上市需要做的准备工作及注意事项。罗兵咸永道会计师事务所的朱宏曦就香港上市前需要注意的财务及会计问题作了说明。普华永道咨询(深圳)有限公司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服务部高级经理杨本为大家讲解了上市公司在内部控制方面的要求。中国金属再生资源(控股)有限公司企业融资总裁兼集团副总裁冯嘉伦结合自身公司实际,阐述了公司上市后对于解决企业资金不足,促进企业内部管理等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有色金属价格的波动与再生有色金属市场息息相关,如何规避市场风险,中国国际期货有限公司上海营业部总经理姜伟明从铜价波动风险告诉企业要学会利用期货工具进行套期保值。

展览交易会关键词:融合与互动



 

  本届5000平米的展位吸引了来自国内外的56家企业和产业园区组团参展。其中不仅有天津子牙循环经济园区、台州市金属资源再生产业基地、梧州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园区,怡球金属资源(中国)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新格有色金属有限公司等行业龙头骨干企业,也有德国蒂森再生资源有限公司等国外贸易商,还有装备制造厂家,整个场馆人头攒动,洽谈贸易,交流技术,显示了展交会极高的人气。


 

  展交会将项目推介和成果转化对接融入其中,无论是梧州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园区的招商会,还是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科研成果转化对接活动都收到了很好的成效。







 

  本届展交会上,特设的艺术品展位,展示了艺术家们用废易拉罐和其他废弃物制成的艺术品,让人们知道了废金属可以是工业原料,也可以是艺术品。这些艺术品在会员沙龙上被企业争相认购,体现了再生文化的感召力。现场展示的“怡球杯”全球再生金属行业摄影大赛参赛作品,充分表现了再生有色金属行业从业者创造美,再现美的精神风貌。在展会开幕式和“子牙之夜”欢迎酒会上还对获奖作品进行了颁奖。




 

  本届年会上,举行了江西省丰城市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基地“中国再生铝基地”授牌仪式;CMRA、BIR、ISRI三方协会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宁波世茂铜业有限公司三方签约仪式。这也标志着产业的集约化正朝着纵深发展,国际合作更加深入,能效管理开始在行业启动。在行业焦点问题座谈会上,环保、海关、质检等部门相关人员应邀到场,一起就海关通关和AQSIQ注册问题与企业交换意见,一方面反映了企业的诉求,另一方面也为政府职能部门制定和执行具体的政策提供了参考。

  本届年会还特意为再生金属分会海外俱乐部成员和国内会员代表安排与外籍企业代表的沙龙活动,为国内外企业创造了更多交流合作的机会。

  第十一届再生金属国际论坛暨展览交易会圆满落幕了,与会者收获颇丰,并相约第十二届再生金属国际论坛暨展览交易会北京再见。而来自组委会的消息,下届展会60%的展位已被预订。看来,下届论坛及展会规模将更大,内容更精彩,更令人期待。

 










 

 

(责任编辑:再生分会)
本网凡注明出处为“《中国再生有色金属》”的所有稿件,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与010-82290313联系授权事宜;转载请务必注明稿件来源:"《中国再生有色金属》"。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读者参考,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本网站概不负任何责任。如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点内容

版权所有: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