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国内外行业动态 >

京津冀等6地协同发展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

2015-07-27 16:02 编辑人:
京津冀及山西、内蒙古、山东六地将协同发展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 7月2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在河北唐山启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协同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7)》(下称行动计划),总产值高达2200亿元。 行动计划设定了未来3年的工作目标和主

  京津冀及山西、内蒙古、山东六地将协同发展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

  7月2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在河北唐山启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协同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7)》(下称行动计划),总产值高达2200亿元。

  行动计划设定了未来3年的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以及北京、天津、河北及周边地区在资源综合利用协同发展中的功能定位。其中,北京将推动再生资源加工利用企业逐步转移;天津、河北等地将承接北京转移的项目,形成产业链,促进节能降耗,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工信部副部长毛伟明认为,该区域协同发展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有利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减缓资源环境约束、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年消纳工业固废4亿吨

  此次行动计划的目标是探索区域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协同发展新模式,促进区域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与生态协调发展。记者发现,行动计划不仅包含京津冀三地,而且将山西、内蒙古、山东也纳入计划范围。行动计划介绍,这些地区是我国重化工业集中的区域,也是工业固体废物和再生资源高度集中的产地。

  数据显示,去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产生大宗工业固体废物(含废石)23.7亿吨,主要再生资源(包括废钢铁、废塑料等)产生量4410万吨。其中,北京去年共产生工业固体废物0.5亿吨,再生资源550万吨。

  行动计划为资源综合利用提出了具体目标,即实现年消纳工业固体废物4亿吨,加工利用再生资源2000万吨,总产值达到2200亿元,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00万吨,减少细颗粒物排放2000吨,减少化学需氧量7000吨,节水7000万立方米,减排氨氮及其他水体污染物3000吨,减少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植被破坏和土地占用5万亩。

  近年来,京津冀及周边区域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已有试点。工信部公布的第一批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基地建设试点名单显示,河北承德、山西朔州、内蒙古鄂尔多斯(600295,股吧)等地在铁尾矿、煤矸石、粉煤灰、脱硫石等领域开展综合利用。

  此外,近年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已经形成了一批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和一批龙头企业。但是行动计划也指出,目前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存在规模小、技术水平低、产业链条弱、协调少等不足。

  实现再生资源区域循环

  行动计划制定了具体的任务。例如,河北将改造和建设10个以上年产能100到500万吨的废石和尾矿提取砂石料项目,河北承德、唐山、邢台等地将建设10个以上尾矿和废石生产预拌泵送混凝土项目、10个以上尾矿干混砂浆项目,建设20个企业技术创新中心,培育3~5个工业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推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同发展方面,行动计划提出要明确京津冀及其周边区域在再生资源产业发展中的定位,特别是要推动北京再生资源加工利用企业逐步转移,实现再生资源区域大循环。

  例如,北京将选择10个废塑料、报废汽车、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稀贵金属再生利用等再生资源深加工利用项目,通过3年时间逐步转移到周边地区。

  再生资源加工利用项目转移也是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的举措之一。“要想发挥好北京的首都核心功能,必须通过功能疏解、产业转移,适当减少人口规模,腾出发展空间,才能更好地发挥首都功能,需要周边的支持。”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祝尔娟此前说。

  行动计划显示,天津、河北等上述五地将承接北京再生资源加工利用转移的项目。天津还将加大海外再生资源进口力度,提高资源聚集能力,构建环京津冀再生资源加工利用产业链。

  河北、山西、内蒙古、山东将重点优化整合现有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和集散地,提高环境污染综合治理水平、发挥资源规模效应,承接京津再生资源加工利用项目转移,聚集国内再生资源,提高再生资源利用比例,促进节能降耗,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责任编辑:再生分会)
本网凡注明出处为“《中国再生有色金属》”的所有稿件,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与010-82290313联系授权事宜;转载请务必注明稿件来源:"《中国再生有色金属》"。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读者参考,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本网站概不负任何责任。如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点内容

版权所有: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