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国内外行业动态 >

清远市清城区将重拳整治电子拆解行业

2015-02-12 17:04 编辑人:
清城区龙塘镇长冲村等地长期存在倾倒、积存的电子垃圾,一些违法拆解散户非法偷烧情况,对周边群众生活造成影响。

  清城区龙塘镇长冲村等地长期存在倾倒、积存的电子垃圾,一些违法拆解散户非法偷烧情况,对周边群众生活造成影响。

  6日上午,清城区组织环保局、清远市环境监测站,以及龙塘镇、石角镇相关单位与北部万科城业主代表举行见面会,就治理龙塘、石角一带电子拆解产生的环境污染,进行互动沟通,并向业主通报历年整治成果和下一步整治规划。

  会上,清城区环保局局长邓军红表示,清城区将利用春节前后时间,对清城区龙塘镇、石角镇违规拆解行业进行取缔,并且将在今年9月底前,全面取缔园外非法经营行为。

  市民诉求:对“垃圾山”再做环评、定时监测

  据记者了解,清城区电子拆解行业主要分布在龙塘镇和石角镇,早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已经存在,并逐步发展壮大,成为当地的支柱行业。据官方统计数据显示,清城区电子拆解行业巅峰时期,非法拆解散户高峰期总数超过4000户,从业人数超过3万人,行业辐射人口超过10万人,每年的拆解加工量达到30万吨左右。

  随着清城区经济社会发展,清城区龙塘镇、石角镇当地拆解户已经逐渐专业,大量的厂房、住宅转租给来自湖南等地的经营者,由这批人继续经营拆解行业。就目前的数据看来,清城区从事拆解行业的从业人员中,有七成以上来自外地。

  在去年12月,记者曾进入龙塘镇了解到,龙塘镇的拆解户拆解点分散,没有形成聚集,几乎没有任何环保设施用于处理在拆解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这样对当地局部地区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邓军红表示。

  北部万科城就位于龙塘镇长冲村附近,附近居民对周边环境一直不满。北部万科城业主代表孔繁健表达业主诉求,他表示:希望在春节前后对违规电子拆解行业进行有效整治,同时,对于“垃圾山”,希望再做环评,同时,希望建立空气监测站,通过数据来检验政府工作。

  这样的诉求得到清城区环保部门的回应。

  部门回应:9月底前全面取缔园外非法经营

  清远市环境监测站党支部书记、站长吴昕表示,电子废弃物没有自动监测仪器,所以不具备新建空气监测站条件,但是,“我们将开展定期监测,并将监测数据定期向周边群众以及社会大众公布,让市民安心。”对于重新做环评,吴昕也表示,将与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进行商讨之后再行决定。

  孔繁健还说道,一些拆解户春节期间要回家过年,政府部门应该利用这样的有效时间,让那些不符合入园条件的,一次性清出市场,“让他们不要再回来了!”

  清城区龙塘镇也对此进行回应,龙塘镇镇长何瑞能表示:园外拆解散户都是非法的,目前已经向周边村小组、村民做工作,让村民不要将住房租给拆解散户,“一旦发生违法案件,出租业主也要负连带责任。”

  针对群众反映的“垃圾山”问题,龙塘镇已把电子废弃物残渣进行就地封存处置,接下来将做好风险评估,并在专家的指导下按整治计划进行安全处置。同时,龙塘、石角两镇建立了重奖举报制度,并从2014年12月12日起,定期或不定期地在媒体发布关于打击污染环境举报有奖通告。

  据悉,清城区成立了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并借鉴浙江省台州市的治理经验,结合清城区实际,制定了《清远市清城区电子废弃物污染环境整治工作方案》,计划于2015年9月30日前全面取缔园外非法经营行为,并从2016年起,每年按户外电子废弃拆解残渣总量20%的处置进度,至2020年底前全部处置完毕。

  环保在行动

  为了解决电子拆解行业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清城区早在2012年4月就委托华南所编制了《清远市电子废弃物污染环境整治规划(2012-2020)》,明确提出整治重金属污染的短期、中期和长期的目标,并在2014年开展了土壤修复首期示范工程。截至目前,清城区完成了主干道两旁5000吨电子废物拆解废渣清运、废旧金属高效分选技术筛选、废旧塑料再生过程节能减排技术分析等工程,完成覆铜板分选残渣资源化技术评价体系及场地加密调查与风险评估工作,为接下来大范围污染农田和场地修复提供技术支撑。

  邓军红也介绍了目前清城区环保部门的执法情况,他表示,自2006年以来,清城区逐步开展打击清理和引导入园工作,截至目前,第一批的“华清再生资源基地”和第二批的“民安”、“塘基”、“嘉利安”等四个拆解集聚区已经相继建成投入使用,发展30年的电子拆解行业要入园经营,“目前共计安置入园经营的拆解散户有519户。”

  目前清城区实行24小时全天候巡查,对辖区范围实施全监控,严防电子废弃物非法焚烧、倾倒等违法行为。据统计,自2014年10月以来,龙塘、石角两镇共组织日常巡查843次,出动4190人次,检查拆解户3120户次;组织专项整治行动17次,出动902人次,检查拆解户2567户次。

(责任编辑:再生分会)
本网凡注明出处为“《中国再生有色金属》”的所有稿件,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与010-82290313联系授权事宜;转载请务必注明稿件来源:"《中国再生有色金属》"。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读者参考,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本网站概不负任何责任。如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点内容

版权所有: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