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国内外行业动态 >

废料回收进入正轨 再生锡供应前景广阔

2013-08-16 15:19 编辑人:富宝锡研究小组
近期锡价反弹,商家交易兴趣明显提升,市场上之前囤积的废锡料开始流入市场,这造成近期市场废料供给增多。但据商家反映,当前总的流通货源量相较往年依旧偏少,这限制了成交规模,也让参与这条贸易链条中的商家在转手间赚取的利润下降。

   近期锡价反弹,商家交易兴趣明显提升,市场上之前囤积的废锡料开始流入市场,这造成近期市场废料供给增多。但据商家反映,当前总的流通货源量相较往年依旧偏少,这限制了成交规模,也让参与这条贸易链条中的商家在转手间赚取的利润下降。

  往年价格行情好的时候,即便货源不多,但因其流通周转率高,比如有时一笔货甚至可以经3家以上贸易商转手,这样市场从业人员可以勉强各尝一点甜头。但当废锡价格低迷,废料流通速度放慢,废锡市场可分的蛋糕过小的状态就会突现,这期间就必然有人因分不到蛋糕而主动或被动退出。

  废锡货源量的供给限制行业规模,价格与供给在一定环境背景下呈较强正相关关系。当前废锡少一方面是因为锡行业下游诸如电子厂等开工率低,再者就是市场对含锡废料的回收利用率低。当然,若终端消费市场行情走好,其对锡需求旺盛,那么相对应地含锡废料产出也会增加。但在短期内寄希望终端市场大幅回暖难以实现。废料供给的增加或还需回收效率的提高得以实现。

  我国每年大约有30%的锡被回收再利用,显然,数字并不高,也意味着其回收提升空间还很广阔。而究其当前市场废锡回收率低下的原因,主要在于含锡废料的回收量少及对回收到的废料的后续处理不力。而这两者又是紧密相连的。

  含锡废料的回收多为从事废旧金属再生回收商家的捎带业务,市场尚未形成具有规模的废锡回收的“正规军”队伍。从而,从主观上就限制了锡废料的回收量。而国内有资质从国外引进先进处理设备的废物环保处理企业又会考虑废锡料少且供给持续性较差,难形成规模效应,而不敢对其处理投入过多资金,这从客观上限制了对当期能回收到的废料的加工处理。通过以上分析不难得出,若回收量增加了,废料的后续处理工作也会相应地平顺,回收得到的再生锡就会增加。而如何增加回收量,直观的改善方法当然是在于提升商家回收及加工处理热情,而热情的增加最终还要归于利润,也即价格因素。但该因素相对不可控。而相对可控的且同样可以提升废旧回收率的一个路径是:回收渠道的合规化。

  废锡回收的一个主要渠道是通过废旧电子及家电产品的回收。而在我国,大多数电子废弃物多随意流入非正规渠道,造成较低的回收率且也造成严重污染和资源浪费。 “合规回收”已成为当前制约回收率的最大瓶颈。

  不过,该瓶颈的打破或许也指日可待。比如,上海已经做出了表率,其正打造覆盖全市的智能交投网络。就采取的举措效应来看,成绩斐然。这也说明市场已经从问题的“意识阶段”向“行动处理阶段”过渡了。江浙及广东两地的电子废料要较上海多,但在引导电子废物有序进入正规回收处理渠道方面,做的不如上海好。据了解,当地企事业单位电子废弃物,都流向了回收“游击队”。为牟暴利,他们随意拆解处置,甚至采用焚烧或化学方法处理,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若两地能从上海的示范中得以启示,着手健全废旧回收体系,通畅回收渠道,引导回收企业和处理企业对接,并加强两者业务关系的稳定,那么,这两地蕴含的巨大城市矿产资源或会得以很好释放。那么资源释放出来。涉及到锡原料,又会有多大的量呢?据行业相关人员介绍:1吨电子线路板中可分离出0.45千克黄金、20千克锡。考虑城市矿产资源废旧电子的基数量之大,若能对其有效回收处理,单江浙沪及广东地区释放的废锡数量就极为可观。

  若废料合规回收成为趋势,暂不说其对环保及资源合理充分利用做出多大的贡献,就行业来看,其将必然提高废锡回收率。而回收率提高则直接提升货源供给。一方面,废锡市场流通货源若增多,会吸引更多的商家从事回收、加工业务,从业人员的增加又会使得行业竞争效率及透明度提高,从而会直接瓜分当前回收市场中“游击队”的暴利、缩小废锡价格波动幅度,最终共促废锡行业的发展和壮大。再者,废锡供给的增加会施压价格,而价格降低会则会提升焊锡商家对再生锡的青睐度。而反过来,需求增加又会限制价格的下降幅度。由此造成再生精锡的流通率的顺利提高,也间接缓解上游锡精矿的开采供给压力。

  (富宝锡研究小组)

(责任编辑:再生分会)
本网凡注明出处为“《中国再生有色金属》”的所有稿件,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与010-82290313联系授权事宜;转载请务必注明稿件来源:"《中国再生有色金属》"。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读者参考,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本网站概不负任何责任。如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点内容

版权所有: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