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国内外行业动态 >

英国电子垃圾回收再利用已成完整产业

2013-04-01 09:51 编辑人:
  信息技术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重大进步的同时,也将电子垃圾这一难题摆在世界面前。美国《科学新闻》周刊上世纪末发布一项统计,仅英国每年被淘汰的个人计算机就有100万台,而当时世界各地扔掉的废旧软盘更是不计其数,累加在一起,每21秒钟就可以形成一座

   信息技术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重大进步的同时,也将电子垃圾这一难题摆在世界面前。美国《科学新闻》周刊上世纪末发布一项统计,仅英国每年被淘汰的个人计算机就有100万台,而当时世界各地扔掉的废旧软盘更是不计其数,累加在一起,每21秒钟就可以形成一座110层高的“摩天大厦”。

  如果将这些电子垃圾变废为宝,其经济和环保价值不可小觑。单是铝、铁、铜、锌等金属原材料回收就能带来可观的收益。以铝为例,回收铝所消耗的能源仅为通过采矿生产铝所消耗能源的5%。

  在英国,废旧电子产品回收再利用已形成完整链条,成为循环经济中的重要产业。一些公司还将废旧电子回收和慈善活动联系起来,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丰收”。(《半月谈》2013年第6期)

  商业助力电子产品回收

  “提尔第一”公司是英国众多电子回收企业的一个典型。该公司已成立近10年,主要经营废旧显示器和笔记本电脑等的回收业务。

  该公司处理废旧设备的工作流程十分严密。首先要评估电子设备受损程度,测试它们还能否正常工作。然后将有利用价值的电脑内存清理掉,确保原主人信息不外流、未来新主人能安全使用。之后,通过购物网站出售这些经过整理的设备。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设备会被赠予相关机构,发挥新用途。

  据该公司负责人介绍,他们每月向名为“计算机辅助”的慈善组织提供240台配件齐全的电脑,通过这个组织,将一些电脑赠送给卢旺达、尼日利亚等国儿童。

  在英国,像“提尔第一”这样的公司不在少数。“计算机辅助”组织每年在全英国收到的回收再利用电脑多达数百万台,其做法对发展中国家推广科普教育大有裨益。

  英国是最早开展回收利用废弃手机业务的国家之一,早在2002年就推出了废旧手机回收计划。2004年成立的“Fonebak”手机回收公司是目前英国最大的手机维修商和回收公司,在法国、比利时、荷兰等欧洲国家设有办事处和手机处理机构,开展手机回收和翻新业务。

  这家公司提供的手机回收渠道非常方便。公司与沃达丰等通信网络运营商签订了协议,在其营业处设立了上万个废旧手机收集点,并通过各移动电话销售公司的营业点免费提供旧手机邮寄业务,方便客户在买到新手机后“随手”将旧手机投寄到“Fonebak”的回收利用中心。此外,“Fonebak”与600多个慈善机构和社区团体展开合作,由这些机构帮助收集废旧手机。近几年该公司还开展在线业务,为客户提供在线评估手机价值等相关服务。

  对于使用时间不超过一年半、功能正常的旧手机,“Fonebak”一般会将其翻新后以新手机一半左右的价格出售。公司为翻新手机提供半年的质量保证。由于性价比较高又有质量保证,此类手机很受消费者欢迎。

  对于无翻新价值的手机,“Fonebak”会将其拆卸后,让每个部件、每种原材料物尽其用。比如把含金属的塑料部分送往专门加工厂燃烧,产生的热能用于当地农村供暖;燃烧后提取其中含有的铂、金、银、铜等金属材料,送往专业公司处理后再利用;纯塑料部分则被压碎,用于制造道路交通标志牌、玩具等;手机电池被送往专门工厂处理,锂和镍被回收利用,如镍可用来制煎锅、熨斗和新电池等。

  “环境犯罪”入法

  在英国,政府禁止将有毒、不稳定和危险的废料填埋处理,垃圾处理费用因此一路飞涨。由于一些二手电器在发展中国家需求旺盛,且电子垃圾和二手商品往往界限模糊,一些无良商家就以出售二手电器为名,向发展中国家非法输送电子垃圾。

  为打击国内外有组织的电子垃圾出口、倾倒等行为,英国环境局2008年成立国家环境犯罪调查组。根据英国环境局的定义,“环境犯罪”指由于恶化环境而危害人身健康和财产的犯罪行为,如经由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振动、地面下沉等对人身心健康和生活环境造成损害。

  为打击环境犯罪,环境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构建起包括情报网络、法医鉴定、金融调查、DNA检测、国际警务合作在内的完备调查体系,希望以此堵住电子垃圾外流的不良行为。

(责任编辑:再生分会)
本网凡注明出处为“《中国再生有色金属》”的所有稿件,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与010-82290313联系授权事宜;转载请务必注明稿件来源:"《中国再生有色金属》"。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读者参考,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本网站概不负任何责任。如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点内容

版权所有: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