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国内外行业动态 >

跨过“经济寒冬” 盛洲铜业跻身百亿俱乐部

2013-01-31 10:53 编辑人:韩小刚
这家位于武进洛阳镇的常州市盛洲铜业有限公司,是一家冶金类企业。正是这样一家传统冶金类企业,在深受煎熬的2012年实现了自我突破,成为了武进第6家百亿企业,也是2012年全区唯一一家新跻身百亿级阵营的企业。

   始于2008年的经济危机阴霾如影随行,很多企业深陷“寒冬”。但武进有一家企业,迎着“经济寒冬”的风雪,在市场细分的墙角处悄无声息地独自绽放。

  这家位于武进洛阳镇的常州市盛洲铜业有限公司,是一家冶金类企业。正是这样一家传统冶金类企业,在深受煎熬的2012年实现了自我突破,成为了武进第6家百亿企业,也是2012年全区唯一一家新跻身百亿级阵营的企业。

  在人们的意识中,这样的企业在发展中或多或少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但是公司董事长王国际是个足够有智慧的人,精打细算的他,不仅与“寒冬”擦肩而过,资源还被他吃尽榨干,甚至连一粒细小的烟尘都为其所用。

  2011年,盛洲铜业营业总额达到了87.0670亿元,位列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的第354位。

  “今年25%-30%的增长是没问题的,我们的目标是破百亿。”在2012年初,王国际就提出了这样的目标,“我们要在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的排名争取要继续朝前。”

  企业发展无不在于变与不变三个字,不变是坚持,求变,更是对发展乃至生存的一种坚持。盛洲铜业,被植入的就是这样的发展思路。

2.jpg

盛洲铜业捡起“城市矿产”

  挑战危机,坚守走出新路

  创建于1988年的盛洲铜业,原名武进电解铜厂。

  二十多年来,盛洲铜业一直专注于再生铜生产加工行业,经过20多年来的积累与沉淀,变革与创新,企业已形成了年产10万吨电解铜、10万吨低氧铜杆、3.5万吨铜丝的生产加工能力。

  危机下,企业的良性发展就是信心。

  有志者事竟成,结果没有辜负王国际的期望与信心:2012年,盛洲铜业的再生铜产量全国前五,江苏省第一;电解铜进口量全国前三。而“100亿”的目标,早在11月底就实现了这一目标;全年纳税总额超过了6亿元。

  事实上,2012年的有色金属基本面还弱于2011年。

  特别是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铜价单边下跌、资金周转困难,经济效益下滑,同行企业大面积停产,盛洲铜业与很多企业一样经受了新一轮危机的考验。

  做大、做百亿企业不难,难的是做强、做百年企业。王国际的另一个身份是武进冶金业商会副会长,他认为,因为体量大,冶金企业做大并不难,但不可回避的是原材料价格普遍上涨,以及用工成本增加等问题。

  面对不断变化的经济形势,如何保持增长,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盛洲一直研究的新课题。

  王国际动足了脑筋,查阅了很多资料后发现,我国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巨大,但国内矿产资源不足,难以支撑经济增长,铁矿石等重要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与此同时,我国每年产生大量废弃资源,如果有效利用,是否可替代部分原生资源,减轻环境污染?

  一组科学数据让王国际看到了希望,据测定,回收1吨废铜,可炼电解铜0.85吨,节约矿石1500吨,电能260千瓦时,这就是说再好的铜矿也比不过废铜,盛洲铜业很快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再生资源回收布点。

  就在2011年,盛洲铜业面对困难,还大胆尝试了新的融资模式,并调整了车间承包方式,为适应企业发展规模,还投资1亿元多元,从德国引进了一台自动化分拣和生产的设备。

  在20多年的发展道路上,盛洲铜业立足于再生铜行业,专心致志,从未动摇过。很多行业经历了从政策支持到产能过剩,有的行业经历了赚钱赚到不好意思到限购调整,无论外界环境如何,盛洲铜业自始至终坚守在再生铜行业,专一,专注,心无旁骛。

  让盛洲人自豪的,其实不是盛洲经历危机,屹立不倒,而是08年金融危机中,盛洲不但不裁员,相反地在当年春节为员工涨工资,增加福利。

  2012年初,盛洲启用了新办公楼、新食堂、新宿舍,为员工提供更好的工作、生活环境。这么多年来,无论外界经济形势如何,企业面临何种困难,盛洲铜业一直连续生产,即使在春节,也没有停产。

  20多年的坚持,20多年的坚守,20多年的发展,不惧寒冬,这都来自于盛洲的长远战略准备。

1.jpg

盛洲铜业实现智慧开采 在产业链发展上实现突围

  智慧开采,产业链上突围

  在发展面前,环境保护是始终不能回避的话题。

  盛洲铜业曾经的“烟尘”也是困扰企业发展的一大问题。

  烟尘是否可以再利用?怎样才能把危害降到环保指标范围内?

  2007年3月,盛洲铜业果断出击,大手笔启动再生资源综合利用扩能项目。作为当时武进的一大重点建设项目,分两期完成的再生资源综合利用扩能项目共征地140亩,建设生产用厂房6万平方米,总投资超过3.8亿元。

  如此大手笔投入过程中,盛州铜业虽然遭遇了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出现过资金周转困难等一系列难题,但企业仍坚持投入不放松,多方筹集资金,坚持边生产边投入,确保投入稳步落地。

  耗资3.8亿元打造一套循环系统值不值?

  “尽管这套循环系统投入了3.8亿元,但‘吃干榨净’后每年为企业节省的资源以及创造的价值十分可观,根据实施情况估算,回收成本仅需5年时间。”王国际说,无论从经济角度,还是从环保角度,这笔投资都超值。

  目前,盛洲铜业水重复使用率已达到98%,每年可收集烟尘650吨,这些废弃的烟尘中含有锌、铅等金属,如果单卖就可以卖到5000元一吨,现在公司与中科院合作,已可以实现将烟尘中的金属全部分离,最后再做成产品出售,效益更是可观。

  “将生产过程中的所有废弃料进行循环利用,不仅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还实现了对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特别是烟尘的去除率达99%以上。”目前,盛洲铜业废气100%达标排放、工业废水零排放、固废100%无害化处理,“三废”减量化水平已位于国内同行业前列。

  如今,走进企业生产车间,8毫米铜杆生产线和3毫米铜丝生产线已经正式投产,由德国引进的这两条生产线全部投入超过了1亿元。两条新生产线的投运,有力促进了企业的生产能力。

  对于盛洲铜业来讲,2009年5月11日国务院下发的《有色金属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就是一剂强心丸,由于发展再生铜工业是解决原生铜资源的不足的重要途径,因此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明确鼓励“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化”,该规划还特别指出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再生利用水平,加强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

  而盛洲铜业是以废杂铜以原料,通过回收、再生、利用,生产出各种铜材产品。公司的生产经营符合循环经济理念,受到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和鼓励。

  公司的独特优势在于收购国内含铜20%的低品位废料为原料,经过压制成砖——冶炼——还原的工序生产精铜,同时以天然气为燃料,并在环保装备方面下大力气,最终实现循环经济。

  高投资带来了高回报。王国际表示,2012年6月,公司投入1.5亿元主要致力于衍生品,还有金银等产品生产线的盛洲三期工程已经投产,四期已立项,已着手准备开工建设“盛洲环保科技产业园”,向更高端领域进军。

  “盛洲要打造一流的再生铜品牌,提起盛洲,人们都知道是做再生铜;提起再生铜,人们都想到盛洲企业。”王国际说,再生金属产业被誉为“朝阳产业”,虽然盛洲是个20多年的老企业,但在开采“城市矿产”的路上,还是个“朝阳企业”。

  边蓉 记者 韩小刚 韩红军

(责任编辑:再生分会)
本网凡注明出处为“《中国再生有色金属》”的所有稿件,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与010-82290313联系授权事宜;转载请务必注明稿件来源:"《中国再生有色金属》"。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读者参考,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本网站概不负任何责任。如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点内容

版权所有: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