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国内外行业动态 >

废旧电子产品成“弃儿”

2012-12-17 13:26 编辑人:
伴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市民手中的电子产品不断推陈出新,小电子产品的废弃量远远高于洗衣机等大件家电。因没有合适的处理渠道,昔日那些捧在掌心的宝贝如今成为令人头痛的电子垃圾。

  

废旧电子产品成“弃儿”

 

  “才短短几年时间,我家的手机充电器、耳机、MP3等产品攒了近一小箱,留着没什么用,又没有地方回收……”废旧电子产品让家住德城区天宝嘉园的扈冬梅纠结不已。

  伴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市民手中的电子产品不断推陈出新,小电子产品的废弃量远远高于洗衣机等大件家电。因没有合适的处理渠道,昔日那些捧在掌心的宝贝如今成为令人头痛的电子垃圾。

  废旧电子产品成“弃儿”

  12月9日,带着家中积存的U盘、MP3、手机及手机充电器等来到白天鹅科技市场寻找买家。“废旧的手机可修好再卖,实在修不了还可拆成零部件卖,可废旧的小电子产品根本卖不出去,更拆不出零件来,不赚钱不说,还挺麻烦。 ”“电子产品更新换代这么快,即使是能用的也没多少人来买,更何况淘汰的呢! ”“这些破旧东西现在没人要了,不能修还没有地方回收。 ”接连走访了十几家从事二手电子产品经营的店铺后,经营者如是说。除手机以低价处理外,其它产品都没找到“婆家”。

  调查发现,废旧电子产品回收市场呈现出“要的大家都要,不要的大家都不要”的状态。像电脑等大件电子产品均是抢手货,而像手机充电器等小电子产品则因没有什么价值而无人问津。即便是收购来的小电子产品,也是经过简单拆装后取出有价值部分作维修配件,其它部分则被丢弃。

  “一个破手机还能换一个不锈钢盆呢,这些数码产品却没有人要。 ”前来处理MP4的市民刘秀云无奈地说。随着电子产品更新换代率的提高,很多家庭经过几年的 “积攒”,都有不少废弃的电子产品,并且没有找到合适的处理方式。

  科技市场的经销商对废旧小电子产品“不感冒”,德城区堤岭二手家电市场的回收户对此也不感兴趣。 “我们一般不收废旧小电子产品,除非还可以用,收来自己凑合着用。 ”该市场王经理说。

  废旧电子产品是放错位的资源

  韩兴强是德百集团数码广场的批发商,从小容量U盘到最时兴的智能数码产品,他见证了电子产品产业发展的全部历程。“随着电子产品品种加速更新、功能不断完善,我们柜台的销量持续增长,现在很多人手中都有多种升级换代的电子产品。 ”韩兴强说。

  据相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已进入电子产品报废高峰期,每年至少有1500万台家电和上千万部手机进入淘汰期,到2020年电子产品报废数量将达1.37亿台。废旧电子产品逐渐积聚成为“城市矿山”。

  “废旧电子产品是放错位的资源。一吨电路板中可分离出130公斤铜、20公斤锡、0.45公斤黄金,而废手机电池更浑身是宝,含有丰富的黄金、钴、镍等稀有金属。 ”谈到废旧电子产品无法回收的现状,省家用电器行业协会秘书长陈朝利异常惋惜。

  据业内人士介绍,废旧电子产品如果在分拣加工过程中缺少相应技术,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水等,甚至引发严重的环境问题。如果直接丢弃或填埋会污染土壤及地下水,而焚烧则更不可取。废旧电子产品需要的是正规企业进行拆解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废旧电子产品循环利用体系亟待健全

  废旧电子产品蕴藏着众多珍贵的资源,将其循环利用无疑是解决资源紧缺及环境污染等问题的重要途径,但这些废旧电子产品该如何处理?

  “现在我市没有专门的废旧电子产品回收点,全省仅青岛新天地静脉产业园等有数几个企业承担着全省废旧家电和电子产品回收处理工作,我市乐陵一家废旧电子处理企业已获得批复。 ”市环保局工作人员介绍说。

  我国从2011年起正式实施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对冰箱、电视机、洗衣机、空调和电脑回收处理有着较为明确的规定,但手机这样的小电子产品却不在其中。为解决这个难题,国内很多公益组织和单位纷纷推出活动,为废旧电子产品“安家”:济南市举办“给废旧小家电找一个绿色的家”公益活动,用废旧电子产品换取精美礼品;上海市在2010年专门设立1000多个废弃电子产品回收箱……可是上述做法相对于目前庞大的废旧电子产品市场显然是杯水车薪,该类产品的回收利用率并不高。

  废旧电子产品的回收利用是个世界性难题,各国所出台的解决方法也不尽相同:日本出台了《家用电器回收法》,要求家电生产企业必须承担回收和再利用废弃家电工作,要求家电销售商回收废弃家电并将其送交生产企业再利用,消费者在丢弃电子垃圾时,需要交纳一定的费用;瑞士出台了《关于电子产品回收与再利用》的规定,凡是经营项目中涉及电子产品的,都有责任进行回收。电器与电子产品在标价时,将回收费列出来,在价签中予以标识,同时对生产者、进口商和消费者提出强制性要求……

  归根结底,人人树立环保意识,建立健全回收再利用体系才是解决废旧电子产品问题的根本。

(责任编辑:再生分会)
本网凡注明出处为“《中国再生有色金属》”的所有稿件,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与010-82290313联系授权事宜;转载请务必注明稿件来源:"《中国再生有色金属》"。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读者参考,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本网站概不负任何责任。如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点内容

版权所有: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