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国内外行业动态 >

第一届“城市矿产”博览会及论坛在京隆重举行

2012-12-04 18:10 编辑人:王树谷
在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的支持下,以充分彰显我国“城市矿产”示范基地的建设成效,集中展示国内外先进的技术装备和应用成果,共享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为主题的第一届“城市矿产”博览会,12月3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开幕。

   开发城市矿产,建设美丽中国。

  在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的支持下,以充分彰显我国“城市矿产”示范基地的建设成效,集中展示国内外先进的技术装备和应用成果,共享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为主题的第一届“城市矿产”博览会,12月3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开幕。全国政协副主席白立忱出席并宣布博览会开幕,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党组副书记、理事会副主任李春生,党组成员、理事会副主任顾国新,党组成员、理事会常务理事于培顺,监事会主任蒋省三等出席开幕式并为博览会开幕剪彩。

  李春生在开幕式上的致辞中说,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和美丽中国,第一届“城市矿产”博览会的成功举行,恰逢其时。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第一届“城市矿产”博览会以美丽中国为主题,着力打造该领域大型的专业博览会,汇聚国内城市矿产回收利用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企业、科研机构,展示我国城市矿产示范基地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成果和前景,向社会传播现代高效生态环保的理念和经验,这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社会以及环境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

  李春生说,希望参会的企业以第一届“城市矿产”博览会为平台,秉承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理念,加强务实合作,深入研讨交流,积极探索我国城市矿产开发利用的发展模式,研发、推广、示范应用先进技术设备,率先走出有效缓解资源和环境约束的新路子,促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为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作出应有的贡献。

  近年来,随着中国成为全球制造业和消费大国,每年大量的电子产品和汽车等机械被废弃。这些城市垃圾,蕴含着丰富的再生资源,其利用价值丝毫不亚于原生矿产资源,被称为“城市矿产”。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城市矿产”的资源再生利用已经成为当地支柱产业,其对于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愈发明显。

  在第一届“城市矿产”博览会上,来自国内多个“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和知名企业的先进技术,向人们展示出发掘“城市矿产”的广阔前景,诠释了“世界上没有真正的垃圾,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的理念。

  博览会主办方的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中国“城市矿产”资源利用总量已达6.3亿吨。每回收利用1万吨再生资源,便可节约4.12万吨自然资源,减少6万~10万吨垃圾处理量。开采“城市矿产”不仅限于节约资源、实现资源再生利用,对于节能减排的环保效益同样不容忽视。

  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相关专家在博览会上介绍,预计“十二五”期间,通过“城市矿产”的开发,可节能11.55亿吨标准,减排7.2亿吨二氧化碳。为发展循环经济、培育新的增长点,近年来,中国已经批准设立了29个国家级“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十二五”期间,中国将建设100个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50个“城市矿产”示范基地。

  为期三天的第一届“城市矿产”博览会由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主办,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环境保护部、工信部、商务部等相关部委共同支持举办。这次博览会吸引了德国、比利时和海峡两岸的56家知名资源回收利用企业和科研机构参会。

  在博览会期间,12月4日“城市矿产”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秘书长赵家荣、财政部经济建设司李方旺副司长、商务部流通发展司副司长王旭斌出席大会并就加快发展“城市矿产”,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城市矿产”的财政政策解析和深入开展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积极促进“城市矿产”的开发利用发表了讲话。

  广州市市长陈建华、中共内江市委书记曾万明分别向大会作了推行垃圾分类,开发“城市矿产”和发展再生资源产业,培育机构及增长点的发言。

  中国工程院院士徐斌士介绍了中国在制造产业的未来发展空间,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潘永刚发布了2012“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发展报告,湖南汨罗工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李志云介绍了米洛工业园区的开发模式及经验。

  12月5日,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行业大会将在北京永兴花园举行。12月6日第一届中国国际废纸利用大会将在北京万豪酒店举行。

  博览会期间还组织北京市中小学生、社区居民及企业员工参加的废旧物资换购礼品活动,激发了广大群众参与的热情。

 




 

(责任编辑:再生分会)
本网凡注明出处为“《中国再生有色金属》”的所有稿件,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与010-82290313联系授权事宜;转载请务必注明稿件来源:"《中国再生有色金属》"。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读者参考,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本网站概不负任何责任。如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点内容

版权所有: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