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国内外行业动态 >

政策向左 行业向右 再生铜企很尴尬

2012-06-29 13:32 编辑人:
  一面是国家对再生有色金属项目的大力规划和扶持,一面是国内冶炼企业迟迟不愿大规模投资进入。中国再生金属产业在推进过程中,遇到了“政策向左、行业向右”的尴尬。

  一面是国家对再生有色金属项目的大力规划和扶持,一面是国内冶炼企业迟迟不愿大规模投资进入。中国再生金属产业在推进过程中,遇到了“政策向左、行业向右”的尴尬。

  在28日的“2012再生铜行业发展高峰论坛”上,不少企业代表表示,受国家政策导向,越来越多的铜冶炼企业已将再生铜项目列为发展方向,但目前国内废铜原料的供应现状,又令企业在决策时举棋不定。

  福建某大型铜冶炼企业表示,早在2011年三部委联合下发《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推进计划》(以下简称《计划》)之前,集团层面就已在研究再生铜项目的投资可行性。然而国内有意上马再生铜项目的不止一两家,不过一旦开工,新增的再生铜产能肯定不能小。因为小产能一方面国家不鼓励,日后肯定会被关停;另一方面小产能缺乏规模效应,不仅难以降低生产成本,拉长投资回报周期,还会导致出现跟风式投资,市场竞争加剧。

  以目前国内的再生铜产业现状来看,新增产能容易,但废铜原料的供给严重缺乏弹性,无法跟上产能扩张的脚步。众所周知,眼下国内的废铜来源主要依赖于从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地区进口。若供给渠道不拓展,那么国内的新增再生铜产能作用最终只能是推高废铜价格,为国外供应商做嫁衣。这一局面的出现将是中国再生铜发展的致命瓶颈,也是原生铜冶炼企业犹豫不决、保持观望的重要原因。

  当然,也有几家大型企业表示愿意依托几大再生园区,先行自建国内废铜回收体系,但苦于《计划》和《有色金属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只提出了目标和意义,而缺乏具体的实际扶持政策,不值得冒险争做吃螃蟹的第一人。综合以上种种,令业内企业在认同再生产业是未来有色金属发展方向的同时,也陷入了苦苦等待。

(责任编辑:再生分会)
本网凡注明出处为“《中国再生有色金属》”的所有稿件,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与010-82290313联系授权事宜;转载请务必注明稿件来源:"《中国再生有色金属》"。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读者参考,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本网站概不负任何责任。如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点内容

版权所有: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