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携手有色企业扶持再生金属企业
自2002年清远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入园经营,走园区兴工之路”的政策后,清远市一直致力于建设工业园区集群,对不符合土地利用规划、无牌无证的废旧物资拆解户、拆解场进行清理整治,引导广大废旧物资拆解户入园经营,通过淘汰落后低效能小作坊,促进再生金属产业园区化、集聚化发展。
据统计,到2011年,石角华清基地已入园经营270间;嘉利安集聚区已入园经营111间;塘基集聚区已入园经营11间,达成认租意向64间;民安马头集聚区已入园经营60间,达成认租意向9间,已入园经营和达成认租意向共计525间,同比整治工作开展前的199间,增加了326间,呈现了再生金属产业园区化、集聚化发展的良好势头。
为解决清远再生金属产业链过短,终端产品品种单一,终端产品生产企业不多等问题,清远市一方面致力于壮大现有企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通过引进重大项目,打造华南地区最大的铜冶炼基地,以高新技术带动产业升级。为加快云铜沿海冶炼基地项目落户清远。2011年3月,清远市领导在北京拜会了中铝集团高层,就做好有关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加快推进云铜50万吨电解铜等项目建设进度深入交换了意见,对云铜沿海冶炼基地项目的引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同时,按照清远市委、市政府扶持企业上市暂行办法,清远市积极指导和鼓励有条件、有潜力的再生金属企业开展申报工作,争取尽快确定一批上市后备企业。对上市后备企业,全面加强政策扶持和服务,全面开设绿色通道,对产值预期超过100亿元、50亿元的再生金属企业,将采取“一企一策”的针对性扶持措施,帮助企业加快发展壮大,尽快打造一批精深加工企业“航母”。力争用一至两年左右的时间,将华清再生资源、云南铜业、润珲铜业打造成为年产值超100亿元的企业,将建滔集团、华鸿铜业、江西铜业、宏升铜业、大冶铜业打造成为年产值超50亿元的企业。
(责任编辑:再生分会)- 上一篇:中国经济踩刹车 铜库存逼近历史新高
- 下一篇:芬兰每年回收利用电子垃圾达5万吨
推荐内容
-
国内外行业动态 |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组织推荐第三批工业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国发〔20...
-
国内外行业动态 | 凝心聚力 砥砺前行 再生金属产业喜迎十九大—
党的十八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生...
-
国内外行业动态 | 国际回收局任命布鲁内特先生为新一届的BIR秘
国际回收局(BIR)任命布鲁内特先生(Mr Arnaud Brunet)为新一届的BIR秘书长。任期从2017...
-
国内外行业动态 | 全国唯一的国家循环经济标准化示范点落户东营
中国网山东东营4月10日讯 近日,国家标准委、发改委联合印发《关于东营方圆有色金属有...
-
国内外行业动态 | 天能动力铅电池继续转型升级 再生铅业务稳定
净利同比增长40.5%至8.59亿元、符合市场预期、低于我们预期4.4%:收入214.8亿元(人民...
-
国内外行业动态 | 葛洲坝绿园科技公司华丽转身 进军再生资源深
4月7日,葛洲坝集团全资子公司中国葛洲坝集团绿园科技有限公司牵手再生有色金属领域的...
热点内容
-
国内外行业动态 | 中国有色金属再生资源利用现状
随着我国有色金属生产和消费水平的提高,社会上可用的废杂金属的积蓄量也不断增加,利...
-
国内外行业动态 | 神华集团100万吨粉煤灰制取氧化
神华集团“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示范基地”揭牌仪式暨“神华准格尔矿区伴生资源...
-
国内外行业动态 | 沈阳九星控股集团董事长李文君传
爱心传递,火热辽宁。“祥云”火炬7月17日在中国沈阳开始传递,上午8点55分,第73棒火...
-
国内外行业动态 | 葛洲坝绿园科技公司华丽转身 进
4月7日,葛洲坝集团全资子公司中国葛洲坝集团绿园科技有限公司牵手再生有色金属领域的...
-
国内外行业动态 |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昌智赴
7月28日下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建中央主席陈昌智赴扬州市华翔有色金属有限...
-
国内外行业动态 | 河南大周再生金属回收加工区发展
金阳铝业再生铝生产车间。 潘热新/摄 河南大周再生金属回收加工区位于河南省许昌长葛...
-
国内外行业动态 | 兰州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发展
为进一步加强兰州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管理,整合现有回收网点,加快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
-
国内外行业动态 | 广东电子垃圾村:19世纪工艺怎能
编者按 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贵屿镇,是近年来在电子废弃物回收领域赫赫有名的回收利用...
-
国内外行业动态 | 姜增伟副部长在再生资源回收体系
姜增伟副部长在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现场会上的讲话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
-
国内外行业动态 | 美国旧手机回收利用方法
扔掉一部手机问题不大,但扔掉1亿部就会引发全球的环境灾难。这绝不是危言耸听。有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