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国内外行业动态 >

中国稀土被大量贱卖 专家称20年后无稀土

2011-12-30 11:10 编辑人:
  2011年,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商务部等出台了减少出口配额、加征出口关税等一系列政策,限制或减少稀土出口量。同时,在出口环节,商务部进一步加强了稀土出口企业管理。在2008年12月公布的《2009年稀土出口企业名单》,入册企业仅20家,比2007年减少

  2011年,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商务部等出台了减少出口配额、加征出口关税等一系列政策,限制或减少稀土出口量。同时,在出口环节,商务部进一步加强了稀土出口企业管理。在2008年12月公布的《2009年稀土出口企业名单》,入册企业仅20家,比2007年减少19家。而此前,中国稀土出口企业有200家之多。

  在经历了无序的价格战和出口配额削减后,全球95%以上的稀土金属都将由中国生产供应。这是以日本、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所不愿意看到的。

  “工业维生素”

  “自从去年把稀土矿卖掉后,我就再也没去过那个地方了。”今年43岁的董森华说起平远县,仿佛在说一个年代久远的故事,而在一年以前,他还在平远县仁居镇开采稀土,常奔波于兴宁与平远之间。

  位于粤、赣、闽三省交界处的平远县,有磁铁矿、金矿、煤炭、锰等数十种矿产资源,其中的稀土矿,属品位较高、开采条件较好的中型矿藏。它与同属梅州市管辖的丰顺、兴宁、大埔、五华等县市一道,组成了我国第三大稀土资源蕴藏地。

  中国是世界第一稀土大国,主要有三个产区:一是北方的轻稀土资源;二是四川牦牛坪的轻稀土;三是南方广东和江西的中重稀土资源(离子型稀土),这三大产区品种齐全,占世界稀土资源的41.36%。

  1894年由芬兰化学家约翰?加得林在瑞典发现时,稀土元素只是一些不纯净的、像土一样的氧化物。在1990年代以前,1949年发现的美国芒登帕斯稀土矿一度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供应商,经过多年的开采,那里已经被挖出一个占地面积达55英亩大的采矿坑:那里含有丰富的钕元素,可以用来制造永久磁铁,也可以用于生产电动汽车等。

  19世纪60年代,随着稀土元素铕被大量用于彩电业,稀土的作用逐渐被人们重视,获得了“工业维生素”的称号。由于其具有优良的光电磁等物理特性,能与其他材料组成性能各异、品种繁多的新型材料,其最显著的功能就是大幅度提高其他产品的质量和性能—比如大幅度提高用于制造坦克、飞机、导弹的钢材、铝合金、镁合金、钛合金的战术性能。

  “稀土科技一旦用于军事,必然带来军事科技的跃升。”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洪宇在自己的议案中说,“从一定意义上说,美军在冷战后几次局部战争中能够压倒性控制,以及能够对敌人肆无忌惮地公开杀戮,正缘于稀土科技领域的超人一等。”

  “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

  早在上世纪50年代,周恩来总理就把稀土开发列入中国第一个科技发展规划。1975年,中国便成立了稀土领导小组,随后国务院机构几经调整,但专门的稀土行业管理机构一直得以保留。1991年,稀土被列入国家保护矿种;1993年,国务院稀土领导小组更名为国家计委稀土办公室,后随计委改名为国家发改委稀土办公室至今。

  “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中国的稀土资源占全世界已知储量的80%,其地位可与中东的石油相比,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一定要把稀土的事情办好,把中国稀土的优势发挥出来”这是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中针对中国稀土资源的一段讲话。时至今日,在内蒙古包钢稀土大厦的大厅,仍赫然题着“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这句简洁有力的邓式语录。

  但与此相对的是,在相当长时期内,中国对稀土的认识普遍停留在与一般矿产资源平等对待的认知里,出口创汇是其主要任务之一。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更为便宜的中国产稀土一步步蚕食着芒登帕斯矿的市场份额,也让稀土矿石价位自1992年每吨11700美元跌至1996年的7430美元。

  随后,中国凭着自身的资源优势和欧美等缩减开采规模之机,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矿开采和出口国。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出版的 MineralCommoditySummary(矿产品摘要)2007年度报告统计,中国稀土矿产资源储量全球第一,稀土年产量占世界稀土产量的90%以上,出口总量占全球的80%。

  但就是在这风光的世界第一后面,隐藏着些许尴尬。由于稀土矿的开采陷入了一哄而上的混乱局面,致使大量稀土资源被糟蹋、破坏和贱卖,出口的绝大部分是未经轧、锻或仅经简单加工的初级产品,换取的资金得不偿失。

  “在2008年9月前后,纯度为99.9%的氧化铈为18元/公斤,而过去最高卖到30元/公斤,”董森华说,“高科技电子、激光、通讯、超导等材料都需要稀土,但中国的稀土价格并没有水涨船高,无法自己定价,很吃亏。”

(责任编辑:再生分会)
本网凡注明出处为“《中国再生有色金属》”的所有稿件,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与010-82290313联系授权事宜;转载请务必注明稿件来源:"《中国再生有色金属》"。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读者参考,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本网站概不负任何责任。如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点内容

版权所有: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