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国内外行业动态 >

汨罗“城市矿产”千亿产业蓄势待发

2011-11-30 11:15 编辑人:
  旧电视机、旧冰箱、旧电脑……一台台废旧电器经过生产线,通过电脑系统操作,一级分拣、磁拣;二级分拣,变成金、银、铜、锡、荧光粉、塑料等,重新成为工业制造的原材料。初冬时节,位于汨罗市的湖南同力电子废弃物回收拆解利用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派繁

  

 

  旧电视机、旧冰箱、旧电脑……一台台废旧电器经过生产线,通过电脑系统操作,一级分拣、磁拣;二级分拣,变成金、银、铜、锡、荧光粉、塑料等,重新成为工业制造的原材料。初冬时节,位于汨罗市的湖南同力电子废弃物回收拆解利用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派繁忙景象。

  车间之外,景象更为壮阔的是,占地4000亩、总投资16.5亿元的国家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项目、正在建设中的湖南省汨罗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市场和加工示范基地。在汨罗,一个规模达千亿元产值以上的完整的再生资源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正渐行渐近、蓄势待发。

  “城市矿产”流金淌银

  蕴藏于城市的废旧机电设备、电线电缆、通讯工具、汽车、家电、电子产品、金属和塑料包装物,以及废料中可循环利用的钢铁、有色金属、贵金属、塑料、橡胶等资源,被形象地称为“城市矿产”。它具有与消费同步增长、永不枯竭的特点。其开发具有成本低、见效快、能耗低、污染少等优势。

  每10万台废旧电器,可提炼出83.75千克黄金、3300千克银、260吨铜、10吨锡;废旧塑料回收每吨6000元,加工成型材每吨4万元;废铝每吨2万元,变成高纯度铝后每吨10万元以上……在汨罗,人们将这种再生资源称之为“不必开矿、没有矿难”的“城市矿山”。

  汨罗市委书记白维国介绍,在汨罗循环经济工业园内,数百家再生资源加工企业工业总产值连年过百亿元。去年,汨罗市再生资源工业增加值已达110亿元,税收近7亿元,占全市财政收入的61%。

  汨罗人向来善于“变废为宝”,走街串巷回收废品的历史很长。目前,汨罗再生资源回收从业人员号称有10万“大军”。有4万人分布全国各地,仅本地上规模的回收经营户就达3000多户,回收生产企业一百多家,同时还有五、六千个收购网点遍布全国。

  近年来,发现循环经济所蕴含的巨大能量,汨罗加快了抢占“城市矿山”制高点的脚步。2005年,汨罗再生资源集散市场获准为国家首批循环经济试点。紧接着,该市正式组建循环经济工业园,采取各种措施引进加工企业。以奖代投3.5亿元帮助企业扩大产能,更新设备、技术,回收环节免征增值税,使该行业企业由5家增至200多家,交易量由每年2.2万吨增至110万吨,加工量由1万吨增至65万吨,相当于每年新建一座1000万吨级的矿山。

  目前,该市工业园已形成再生铜、铝、钢、塑、橡胶5大产业加工集群,并计划在2010-2015年,分两期投资69亿元,将工业园打造成18平方公里、总产值300亿元,以再生铜、铝、不锈钢、塑料四大产业为龙头,以再生橡胶、铅、锌、纸等产业为补充,以庞大的专业回收网络为依托,精深加工主导、高新技术支撑、中南地区最大、全国最有影响力的“城市矿产”示范基地。

  千亿产业渐行渐近

  再生资源产业的迅速崛起,对资源承载能力、产业链接、辐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汨罗市开始谋划打造新的更大平台。

  以18平方公里的汨罗循环经济工业园为平台,湖南省汨罗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市场和加工示范基地近年悄然崛起。

  该项目由汨罗市引进湖南同力循环经济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列入了国家“十一五”规划,是国家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项目,今年又列入“十二五”国家开展“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首批试点单位。

  “目前项目已投入资金4个多亿,一期道路、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部到位,信息中心、物流中心启动运营,一期市场招商完成,回收拆解户进驻经营。”湖南同力循环经济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邓曙新介绍,在坚持“环保先行、圈区管理”不产生第二次污染的基础上,汨罗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市场和加工示范基地集废旧物资回收、加工、展销、信息发布和物流于一体,包括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交易拆解市场、再生资源现代物流中心、报废汽车及装备回收拆解再制造等7大区。

  “一期工程占地2000亩,总投资8.6亿元,经营规模100亿元,年回收拆解加工能力为150万吨。二期计划占地2000亩,整个园区回收、加工能力将增加到300万吨,基本满足湖南省工业产业对再生资源的需求。”

  邓曙新信心十足地表示,按照发展规划,整个项目建成后,再生资源回收公司将增加800家,实现回收、加工再生资源年经营300万-400万吨,再生资源回收交易规模300亿元以上,再生资源工业增加值达到400个亿以上,将形成规模达1000亿元产值以上的完整的再生资源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责任编辑:再生分会)
本网凡注明出处为“《中国再生有色金属》”的所有稿件,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与010-82290313联系授权事宜;转载请务必注明稿件来源:"《中国再生有色金属》"。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读者参考,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本网站概不负任何责任。如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点内容

版权所有: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