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新中国60年钨工业的发展
中国钨工业历经百年沧桑。旧中国钨工业在风雨中飘摇,原始落后;新中国钨工业沐浴着春风雨露,充满生机。60年,不过是短暂的一瞬间,但对于新中国钨工业来说却走过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艰苦创业的光辉历程。
一.新中国钨工业60年发展历程
(一)创业和崛起阶段(1949-1981年)
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0年,是中国钨工业进行创业和崛起的阶段。
中国钨矿的正规地质普查勘探工作和系统的地质研究工作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才开始的。三年的经济恢复和社会这一经济建设之初,1953年在赣、湘、粤等省相继成立了钨矿地质队伍,开始对一批钨矿床经行正规的地质勘探工作。到20世纪50年代后半期钨矿地质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提交地质勘探总结报告和评价报告各20篇,探明大量工业储量和远景储量,为建设一批钨矿采选企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世纪60年代以后,表露矿床评价勘探工作基本结束,地质工作重点转入对隐伏、半隐伏矿床的找矿评价,工作范围由矿区勘探扩展到大面积的普查找矿。在全国范围内发现了不少的新的矿床类型,如细脉浸染型、花岗岩型、矽卡岩型、斑岩型、层控层状型等。除华南地区外,在甘肃、内蒙古、河南、黑龙江、湖北和安徽等省区也找到一批大中型钨矿床,增加较多的储量。通过钨矿地质队伍爬山越岭、风餐露宿的艰苦努力,探明了大吉山、漂塘、铁山垅、行洛坑、下铜岭、珊瑚、盘古山、瑶岗仙、西华山、下垄等10大黑钨矿床和柿竹园、三道庄、杨林坳、香炉山、卡房、新田岭、弓棚子、砖头坳等10大白钨矿床。中国不但拥有在世界上占优势的钨矿资源,而且地质勘探及其理论研究水平在国际上亦居领先地位。
新中国成立前,中国钨矿开采一直停留在原始落后的手工作业状态。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全面接管各地钨矿山,开创了中国钨矿业的新时代。1950年筹建了中国第一座机械化选矿厂-大吉山钨矿选厂,并于1952年建成投产。从1955年起,各钨矿开始在井下推广湿式风钻凿岩和机械通风,并逐步全面实现机械化生产。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大吉山、西华山、岿美山被列为前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工程项目之中。随后,中国建立起了几十座机械化采选矿山,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钨矿生产基地,逐步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钨矿采选系统。
井巷深深,地层深深,开掘黑色宝藏的钨矿大军,为了国家、为了民族、无怨无悔、默默奉献。为支援抗美援朝,刚刚翻身解放的钨矿工人曾发起捐献“赣南钨矿工人号”战斗机一架。中国钨矿工业为国家社会主义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为出口创汇和三年困难时期偿还外债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共和国矿业史上谱写了不可磨灭的光辉一页。
中国素以盛产钨砂著称,但旧中国钨冶炼加工基本上属于空白,仅有两处作坊试制过少量的钨制品。新中国成立后,在钨冶炼和加工方面经过了初步建立、发展壮大和稳步前进三个发展时期。解放初期,大连钢厂开创了中国硬质合金的历史。20世纪50年代初期,由于军工生产和工业建设的迫切需要,上海灯泡厂、大冶钢厂、北方工具厂和长江电工厂等工厂新建了一批硬质合金车间,拉开了中国硬质合金工业发展的序幕。1954年开始,全面引进前苏联10种常用的工艺技术和装备,于1958年建成了“一五”期间156项重点工程之一的中国第一大型钨工业综合生产企业-株洲硬质合金厂,硬质合金设计生产能力为500吨/年,当年投产就达到了设计水平。从此,中国结束了仅能生产钨砂的落后局面,标志着中国钨工业进入了全面创业和崛起的新阶段。此后,一批像自贡硬质合金厂、吉林铁合金厂、成都东方电子材料总厂、南昌硬质合金厂等有代表性的钨冶炼加工企业又相继建成。
为了满足国民经济恢复与发展的迫切需要,20世纪50年代国家采取两方面的措施:一是对原钨特钢厂进行全面的技术改造与革新,使产量迅速增长;二是投资兴建北京特殊钢厂、上钢五厂等一批新厂,形成高速工具钢、合金工具钢、耐磨弹簧钢比较完整的三大钢种系列。
新中国成立以前钨材加工是空白。从1953年9月上海灯泡厂制成第一盘钨丝起步,相继建成了一批骨干工厂。1956年10月北京电子管厂投产,该厂钨钼车间初期具有年产3000万米钨丝和20吨钨材生产能力。这是中国第一个较完整、较为先进的难熔金属加工车间,为电子、轻工等部门提供了大量的钨钼加工材。20世纪60-70年代中期是规模发展阶段,电子、轻工、冶金等系统30多个钨钼材料厂先后建成投产。如具有年产2亿米钨丝生产能力的成都东方材料总厂1965年建成投产,成为中国电真空和电光源用钨材料的主要生产供应基地。机电部门为满足电力工业发展的需要,先后有30多个单位开展了钨基电触头材料的研制与生产,10多个单位开展高比重合金和钨电极材料的生产,形成了较完备的科研、开发、生产和应用的体系。
1952年中南重工业部有色金属管理总局江西分局在赣州筹建点一个选矿试验室,由此诞生了中国第一家以钨为研究方向的研究所-赣州有色冶金研究所。中南大学(原名中南矿冶学院)组建于1952年,开创了中国钨业教学的先河。北京有色研究总院、中南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开展了钨冶炼加工和新产品、新技术的研究开发。
经过30余年的艰苦创业,中国钨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崛起,形成了一个从地勘-采选-冶炼-加工-科研开发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逐步建成完善的冶炼加工工业体系,生产的多种钨产品,满足了国家经济建设多个领域及国防军工的需要,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许多钨冶炼加工产品质量达到世界先进水品,进入国际钨市场。
(二)攻关和开发阶段(1981-2000年)
1978年全国科技大会的召开迎来了中国科学的春天。1981年、1983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方毅同志分别在江西西华山和湖南株洲主持召开了全国第一次、第二次钨业科技大会,并为会议题词“振兴钨业”和“勇攀高峰”。会议向钨行业发出了“开发应用,向深加工领域发展”的号召,吹响了钨工业科技进军的号角,极大地调动了钨业界各方人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全国钨业科技会议精神的鼓舞下,钨业界全面掀起科技攻关的高潮。有重点企业和院所的自主开发,有院所、高校和企业参加的“六五”,“七五”,“八五”联合攻关,内容涉及新工艺,新设备,新产品核心的检测方法等各个方面。重点企业建立了企业研发中心,院所和高校加强或新建了与钨相关的专业学科和重点实验室。经过自主和联合攻关,涌现了不少赶超世界水平的科研成果。比如“萃取”和“离子交换”钨冶炼工艺,相继自主开发成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的正确方针,解开了中国硬质合金工业发展的新纪元。为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有12家企业相继从瑞典、美国、日本、德国、瑞士等国引进了先进的成套生产线或生产技术,部分企业建立了不同规模的深加工生产线。株洲硬质合金厂投资1.6亿元,引进瑞典Sandvick的技术,1988年10月建成了年产200吨硬质合金的先进工艺生产线。自贡硬质合金厂以点菜式的方法引进了以美国为主的技术。两个厂的技术引进和改造提升了中国硬质合金的工艺装备水平和产品质量档次,缩小了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中国开始具备现代化的硬质合金生产线,多种产品质量和工艺技术接近过部分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已形成了生产、科研、情报、出口等基本完整的硬质合金工业体系,成为举世公认的世界硬质合金生产大国。
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有关企业开展了消化吸收创新的技术攻关,先后成功研制了国产化的氢气净化装置,14管还原炉、中频碳化炉、可倾式湿磨机、喷雾干燥塔、机械手双向加压自动压机、气压烧结炉、真空烧结炉等先进设备,在众多硬质合金企业推广应用,大大提高了中国硬质合金产业的装备水平。
改革开放给钨材加工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一是国有企业加快扩建和技术改造步伐,重视技术引进,先后从日本、英国引进8条钨丝生产线,引进设备220余台(套),增加钨丝产量15亿米。同时引进高比重合金生产线,是高比重合金生产能力翻了两番。通过对进口设备消化、吸收、创新,钨材加工设备国产化进展加快,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应用,提高了产品质量,增加了品种规格;二是大力加强了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钨材加工业整体工艺技术水平有了新的质的飞跃,大大缩短了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中国钨材加工产品开始进入国际市场;三是涌现出大批机制灵活的集体和民营企业,遍及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使钨材产量大幅度上升,产品质量、品种、规格呈现新格局。产品品种除生产线纯钨外,还生产多品种合金材料,如钨钍、钨铼、钨镧、钨铈、钨铜、钨银等。
综上所述,这20年事中国钨工业通过不断攻关和开发,取得长足进步的二十年。它的显著特点:一是形成了工艺和装备先进的钨冶炼体系,以“萃取”和“离子交换”为代表的钨冶炼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所生产的APT(仲钨酸胺,下同)、氧化钨等产品质量好,并大量统领国际市场;二是硬质合金及钨材加工等工艺技术和设备仪器的档次极大提升,部分产品质量达到或超过国际水平;三是钨产品结构优化,品种规格齐全,不仅能满足国内需求,而且还出口硬质合金,钨材等加工产品,使出口钨品的结构进一步得到调整。
(三)改革和创新阶段(2001-2009年)
世纪的更替是“百年一遇”,千年的交接则是“千载才逢”。在世纪、千年的双重交接中,中国钨工业开始了振奋人心的新跨越。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有色金属工业体制的不断变化,中国钨材的体制也在不断改革。企业联合重组、资源整合加快,民营企业发展迅速。以此同时,企业不断进行技术更新和改造,不断强化科研开发和自主创新,不断采用新技术、新设备、不断开发新产品,是中国钨工业呈现出总量增大、效益提高、结构优化、产业升级的崭新局面。
株洲硬质合金集团有限公司的产品进一步向高精尖方向发展,钨钼板材轧制、型材技改、混合料技改、模具技改、球齿技改、高性能精密硬质合金可转位刀片及配套刀具生产线、精密陶瓷生产线均已改造成功;深圳金州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内最大的印刷电路板(PCB)微型钻头研发生产基地,微钻产量2008年达到5500万支,进入全球前四强之列;厦门金鹭特种合金有限公司研发掌握了高难度的硬质合金金刚石涂层工艺,生产高精密刀具;厦门虹鹭钨钼工业有限公司继续保持全球最大的钨丝生产企业地位。长期以来国内汽车厂家大多采用进口刀具,1,近年来随着以株洲钻石切削刀具股份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一批国产刀具公司迅速发展,国产刀具在价格、服务方面的优势已经显现,在国内道具市场的份额不断增长。
钨资源主产地—江西的钨产品结构继续向高端钨产品发展。如江西稀有金属物业集团有限公司的钨产品不断优化升级,正在形成钨冶炼加工产品产业链;崇义章源钨业股份有限公司等民营企业的硬质合金、高比重合金、异性硬质合金、硬面材料、超细钨粉、碳化钨粉、纳米钨粉等工艺生产技术也取得很大进步。
与此同时,株洲、厦门建立了国家级钨的科技创新研发中心,大大提高了中国钨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高效、高精度加工硬质合金刀具关键技术和设备的开发”项目获得了科技部的支持,该项目将打破制约国内精密刀具质量水平的关键技术瓶颈。湖南有色金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钨产业链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项目入选湖南省第二重大科技专项,该项目针对钨资源的高效利用,钨的精加工关键技术开展重点攻关,将提高钨加工企业产品高附加值及延伸产品开发水平。国家商务部,科技部批准在赣州设立钨、稀土新材料科技兴贸出口创新基地,发展和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高品牌竞争力的新材料产业集群。
到2008年底,钨工业统计内企业500余家,总资产约250亿元,从业人员近10万人。年实际生产能力为:采矿1300万吨、选矿1400万吨、APT18万吨、钨粉6.2万吨、硬质合金3.5万吨、钨铁3.1万吨、钨丝400亿米。2008年主要产品产量:钨精矿84470吨、APT52900吨、钨粉24100吨、硬质合金16500吨、钨铁11000吨、钨丝228亿米。出口创汇8亿美元,实现销售收入391亿元,利税60亿元,利润38亿元。
2005年以后国内钨价合理回归,钨精矿平均售价首超10万元,全行业销售收入首达200亿元,利税60亿元,利润超40亿元。由于钨原料出口价格的提高,推动了国际钨市场价格的上扬,在出口量增加不多的情况下,钨品出口额首超10亿美元。这些都是历史性的跨越和突破。
二.新中国钨工业60年发展成就
(一)钨储量稳居世界第一
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对赣、湘、粤主要大众型钨矿床开展正规的地质勘探工作。60年代后半期至80年代,找矿评价工作继续并扩大成果。与此同时,钨矿山在生产过程中不断加强矿区周边和深部的地质探矿,又探获了大量新增储量,使矿山服务年限成倍延长。
尽管钨在地壳中是稀有元素,但中国得天独厚,钨储量位居世界第一位;尽管新中国成立前已有40余年开采历史,新中国成立后又经过60年大规模开采,但到目前为止,根据美国矿务局2007公布的世界储量情况,中国钨储量位居世界第一位。经国内权威部门核实中国钨储量占世界钨储量比例为48.8%,也是世界第一。
中国钨资源储量分布于23个省市自治区,湖南,江西,河南,福建四省的基础储量占全国的87%。
近些年来,由矿山企业筹资,中央,地方财政配套资金,实施了一批钨资源危机矿山二次找矿项目,增加储量延长了矿山寿命;一些企业投资开发利用含钨尾矿;一些低品位的钨矿床由于钨精矿价格的上升,建设开采变为可行;白钨资源选业技术的突破,使过去难以利用的白钨资源得到利用;同时;在甘肃、新疆、吉林、湖南、安徽等省区陆续发现了一批大型钨矿床,中国钨资源潜力和资源保障程度又有所提高。
(二)钨消费量跃居世界第一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以GDP9%-10%的年增长发展,建材、汽车、钢铁、机械加工、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石油化工和电力等工业的发展,新领域的应用开发,都促使钨消费量进一步增长。同时国外对钨的需求也有所增长,对中国钨品的采购量不断增加。国内外对钨需求的增长,是中国钨工业发展的催化剂。
综合国际钨协(ITIA)及中国钨协(CTIA)统计数据表明,全球钨的消耗呈逐年稳步增长的趋势,2002年,2003年,2004年与2005年世界钨年消费量非别为4.5万吨,5.5万吨,6万吨和6.7万吨,其中钨消耗最大的国家和地区主要是中国、欧洲、北美和日本等。2005年,中国的钨消耗量为2.2万吨,欧洲为2万吨,北美为1.2万吨,日本为0.8万吨,其他地区约为0.5万吨,中国钨消费量占世界钨消费量的32.9%。
1990年以前中国钨年消费量一直徘徊在0.8万吨以下,1995年中国钨消费量近1万吨,2004年中国钨消费量已经达到2万吨,是1985年钨消费量的近3倍,2005年中国钨消费量又突破2万吨,达到2.2万吨,2008年中国钨消费量达到2.65万吨,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钨消费大国。
(三)钨品生产量均居世界第一
据统计,新中国成立前1914-1948年中国共生产钨精矿23.7万吨,占世界总产量84.7万吨的28%。新中国成立以来,1949-2008年中国共生产钨精矿270.1万吨,占世界总产量527.9万吨的51.2%。其中1949-1985年中国共生产钨精矿127.9万吨,占世界占世界总产量315.2万吨的40.6%,1986-2008年中国总生产钨精矿142.2万吨,已达到占世界总产量212.7万吨的66.9%
国内经济快速发展,国内外钨需求增长刺激投资的扩张,1985年以后中国钨冶炼加工产品产能、产量快速增长。2008年APT、钨粉、硬质合金、钨丝生产能力分别比1985年增长12倍、13.7倍、8,7倍、16.7倍,产量分别比1985年增长8.8倍、6.34倍、5.3倍、12.3倍。这些产能和产量均位居世界第一位。
近年来,世界钨金属年消费量约为6.5万吨,其中,中国钨年消费量约为2.5万吨以上,中国生产的钨品除满足国内需求外,每年还出口约为3万吨钨金属量供应国外需求,因此,中国每年供应了5.5万吨金属量的钨产品,约占世界每年总消费量的85%左右,满足了除中国外世界其他国家每年消费4万吨钨金属量75%的需求。由此可见,中国钨工业对世界钨工业的巨大贡献在国际钨市场上的重要地位。
(四)钨贸易量仍稳居世界第一
1995年以前中国大量出口钨精矿,1949-1995年年共出口钨精矿87.7万吨,占全部产量的48.7%,创汇总额30.92亿美元。为保护资源,生产和出口高附加值的钨产品,促进产品结构调整,提高经济效益,在停止钨精矿出口的同时,对初级钨冶炼产品实行出口总量控制-配额制。
从中国钨品出口量及其结构变化中可以看出,在出口产品中,1995年后,钨精矿出口量基本为零,配额初级冶炼产品出口量得到一定控制,硬质合金、加工材产品出口逐年有较大增长。
虽然实行出口总量控制,但中国依然是世界第一大钨贸易大国,供应了全世界80%以上的钨需求量。
2004年以后,中国钨品出口贸易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2007年APT、钨铁和钨丝年均出口价格分别是2003年的6.38倍、6.66倍和2.4倍。2007年钨品出口量比2003年仅增长7.23%,但出口额却达到10.39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329.33%。
(五)科技进步硕果累累
1.地质找矿
钨矿地质科技进步带来了钨矿地质找矿的丰富成果,如“五层楼”垂直分带模式的建立与应用;钨矿床新类型的发现;钨矿床“多元一体”等成矿模式和浅源重熔岩浆系列、深源岩浆成矿系列概念的提出;科学技术、测试方法和先进仪器设备等的应用,钨矿床研究的深化;矿脉空间分布规律、矿化富集规律研究;地质理论的进步和化探的应用等对探明一批大中型钨矿床,在老矿区深部或外围找到新矿、新矿脉起到了突破性的进展。应用信息技术、可视化物探技术、地球化学探矿技术、立体地质填图与大比例尺成矿定位预测等地质工作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将为新一轮的钨矿找矿提高强有力的支持。
2.采矿工艺
孔底引爆技术的推广应用和汽车与电耙联合出矿的试验研究,使柿竹园的采矿工艺技术获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三无”留矿法、工作面无人留矿法、机械化放矿留矿法的提出队伍矿开采方法的变革发展指出了方向。钨矿山地压的工程研究,总结出地压的预报方法及控制措施,基本控制了钨矿山地压活动。采用露天采矿法,大大提高了采矿效率、回采率和安全保障程度。
3.选矿工艺
河南栾川豫鹭有限公司试验成功了栾川白钨综合回收技术;江西铁山垅矿钨细泥回收工艺的改进使钨细泥精矿作业回收率达到理想指标;重选中的动筛跳汰机、螺旋溜槽的应用;黑钨矿浮选中的选矿药剂研制、絮团浮选和载体浮选;白钨矿浮选中的常温浮选技术的发展;湖南柿竹园矿黑白钨混合浮选中新型螯合捕收剂和选择性抑制剂的研制和应用;新研制的强磁选机在选磁中的应用等等,使中国钨选矿技术取得了很大发展。
4.钨冶炼
在工艺方面,除株洲硬质合金集团有限公司(原株洲硬质合金厂)的“压煮-萃取-结晶”工艺和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原厦门钨品厂)的“压煮-离子交换-结晶”外,还取得了在钨精矿分解技术方面的钨精钨原料机械活化(热球磨)NaOH分解工艺和机械活化苏打分解白钨细泥工艺;钨钼分离技术方面的含钼钨酸盐硫化实现钨钼分离新工艺、以石油亚砜和其他分子合成钨钼分离专用萃取剂的应用等成果。在制粉工艺方面,中南大学、株洲硬质合金集团有限公司、自贡硬质合金厂有限责任公司研究成功的内爆破还原制取超细粉、3#蓝钨还原制取超细粉、碳还原制取超细碳化钨粉、钨钴复合粉-喷雾干燥-气相碳化制取超细WC-Co复合粉等成果均能达到工业化应用的水平。钨冶炼技术完成了钨冶炼资源从黑钨向白钨转变的技术开发和工业应用;钨钼分离技术取得突破性的成功;直接从低品位钨矿物原料和含钨废料中生产高纯APT的技术日趋成熟;钨冶炼技术装备和自动化正在赶超国际先进水平;膜分离技术在开发无污染冶炼工艺中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超亚微细级钨粉已实现工业化生产。
5.钨加工
硬质合金原料质量水平和重点企业装备水平得到快速发展,在技术水平上进一步缩小了中国硬质合金产业与国外先进企业的差距。硬质合金档次不断提高,功能梯度硬质合金以及超细晶粒硬质合金的研发取得阶段性成果;部分高性能精密硬质合金可转位刀片及配套刀具等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自主开发出柱状细精厚膜氧化铝涂层技术、PCVD氮碳化钛中温涂层技术、PVD涂层技术图层系列产品,以及黑金刚系列产品享誉国内外市场;CAD、CAM制造系统达到国家先进水平。硬质合金生产过程中的高度自动化还原炉、碳化炉、可倾斜式球磨机、搅拌球磨机、喷雾干燥塔、全自动压机、连续真空烧结炉、气压烧结炉、涂层炉等一系列先进装备和工艺技术已在不同厂家得到应用并相继国产化。水剂雾化新工艺制备硬质合金混合料、球星铸造碳化钨粉末制备新工艺在江西崇义章源股份有限公司得到应用。
钨材、钨丝加工工业的技术进步突出反映在钨丝生产上,中国一些骨干企业的技术装备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如厦门鸿鹭钨钼工业有限公司等,有些设备已出口国外;在惨杂钨丝制取方面的主流技术已居世界先进水平;国防、航空用高性能耐震钨丝,交通和电子行业用抗震耐热钨丝已能生产,并有部分产品出口国外;厦门虹鹭钨钼工业有限公司投资开发微波炉用灯丝、彩电用灯丝。
6.钨特钢
近年来,采用白钨矿、钼精矿和钒渣直接冶炼高速钢、模具钢、基体钢技术有了重大突破。
7.钨化工
在钨化工方面,含钨工业催化剂的研究取得重要进展,特别是在石油炼制和石油化工领域的应用和发展表现突出。钨催化剂在清洁汽油、清洁柴油化工生产工艺开发方面表现的优异性能,被誉为绿色化学领域的明星催化剂。
8.钨资源循环利用
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钨资源的再生利用技术得到广泛推广,二次钨资源包括钨废渣、烟尘、废催化剂、钨合金回收原料和APT冶炼渣等。开展矿山废石、尾矿中的有价元素的回收利用技术也有很大进展。
(六)产业结构呈现新局面
1.产品结构得到调整
随着国民经济和国防军工各个领域以及国际市场对钨产品需求的不断变化,全国钨企业加大产品开发力度,不断研制新产品,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形成了从钨冶炼产品、化工产品、硬质合金和钨材钨丝门类比较齐全的系列产品。特别是硬质合金规格型号已达4万多个,基本覆盖了国内外市场的应用领域。三大类产品组成;切削工具类占25%,凿岩工具类占34.5%,耐磨零件类占32.5%。产品规格最小的为0.5克以下,最重的可达200多千克;尺寸最小的印刷电路板微钻可加工到直径小于0.1毫米,最大的密封环直径超过700毫米。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产品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合金深加工产品展合金总量的比重逐年增加,占有率由2003年的8.27%,增长到2008年的19.56%,整体竞争力显著增强。
2.产业集中度得到提高
大型钨企业的产业比重和经济总量进一步扩大,产业集中度得到提高。
2002年五矿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与江西稀有稀土金属钨业集团公司组建江西钨业集团有限公司,开控股了南昌硬质合金厂,调整了香炉山矿区的多个钨矿。
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几年来陆续收购兼并了四川成都虹波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虹广钨钼科技有限公司等钨丝生产企业,并于栾川钼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合资建立了豫鹭矿业有限公司,回收低品位白钨,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生产链不断向两端延伸。
株洲硬质合金集团有限公司不断进行企业改组改制,分别与柿竹园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建立了郴州钻石钨制品有限责任公司,与有关企业合资建立了株洲钻石刀具有限责任公司,改造并新建了深圳金州精工科技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等等,逐步实现了企业集团化经营。
2006年湖南有色金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增资扩股的方式,注资现金4亿元人民币,以80%比例控股自贡硬质合金有限责任公司,从此,株洲和自贡两个中国最大的硬质合金企业,实现了在产品专业化分工、技术创新、资源利用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统一战略和运作。
江西稀有稀土金属钨业集团有限公司加强与国内民营企业及海内外相关知名企业合资合作,共同组建了18家合资公司,拥有全资控股中型以上钨矿山8家,钨冶炼加工企业7家,钨内外贸易企业2家。
通过联合重组,上述物价物业集团公司,钨精矿产量达到了3万余吨,占全国钨精矿产量的1//3以上;APT生产能力为5万余吨,是全国APT生产能力的40%;钨粉生产能力达到2万余吨,占全国钨粉生产能力的40%。2000年全国以钨为主业的企业年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的只有2家,2008年销售收入超20亿元的达到6家,其中40亿元以上的有4家,其销售收入占据全行业销售收入近60%。
3.钨产业不断向钨资源产地集中
江西、湖南是中国保有钨资源量最大的两个省。现在,钨矿生产和冶炼加工也主要集中在这两个省。江西的APT生产能力达到6万余吨,钨粉生产能力近2万吨,均占全国生产能力的30%以上,钨矿集中的赣州地区APT和钨粉生产能力分别占到江西省的80%和90%以上。
2008年湖南硬质合金实际产量达到6000多吨,占全国产量的1/3以上。江西、湖南两省的钨铁产量超过6000吨,占全国总产量的一半多。
4.地区钨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
在一些地区形成了钨产业集群,使钨产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如:赣州钨工业成为赣州工业经济增长的亮点,钨年产值和销售收入双超150亿元;湖南衡东县开发了钨酸钠、蓝钨、硬质合金、钨丝等近100个品种,形成了产品配套的产业链条,全县拥有年产值过5000万元的钨业规模企业8家,钨产业年产值9亿多元;江西省的修水县、云南省的麻栗坡县等拥有钨资源的地区钨产业经济已占据所在地区的重要或支柱地位,成为最为主要的经济来源;江西崇义县耀升工贸发展有限公司销售收入突破10个亿,崇义章源钨业股份有限公司的销售收入均有大幅度的提高,2006年,崇义县钨工业实现总产值、税收分别为20亿元和1.3亿元,钨工业经济带来的财政收入占全县财政收入的56%;在钨冶领域中新建的项目,民营资本投入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民营资本继续进入钨矿山,近10年来,矿山资本呈现多元化,钨矿山企业的资本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三、新中国钨工业60年行业管理重大举措
(一)成立专业化的管理机构
新中国成立后,为加强钨矿的领导和管理,人民政府全部接受原国民党资源委员会办的各钨矿工程管理处,1950年中南军政委员会重工业有色金属管理局在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省设立了分局,各钨矿区设立了管理处。中央重工业部有色金属管理局于1953年2月在长沙设立中南分局,1955年撤销中南分局,在赣州成立了中南钨矿局,管理江西、湖南、广东的主要钨矿企业。这些钨的专业管理机构,对钨业的恢复、改造、建设和发展,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
为了促进中国钨业的发展,以充分发挥钨资源优势,经原国家经济委员会批准,于1983年10月成立了中国华兴钨业公司,统一管理全国的钨企业(包括矿山和冶炼加工厂),“实行统一政策、统一计划、统一标准、统一价格、统一收购、统一供货,组织协调科研和钨产品的推广”,这是首次组建国有的国家级钨专业集团公司。
(二)成立了中国钨业协会
钨是中国的优势矿产资源,中国钨的储量、产量、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一,在国际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由于多头管理,钨的资源优势未能得到充分发挥,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以来,钨价持续下跌,钨矿山经济效益下滑,国有统配钨矿出现亏损。
1981年3月由冶金部组织召开的第二次钨业科技座谈会上,与会专家在学习原国家经委关于日本行业协会考察报告的基础上,考虑到中国钨业在国内外的地位以及当时在钨业中存在的混乱现象,认为有必要把我国从事钨的生产、科研、设计、教学、贸易等单位组织起来,成立中国钨业协会。
经过紧张的准备,经时任国务院副总理薄一波同志的指示同意,万里、谷牧、方毅几位副总理圈阅,在原国家经委的关心下,经过原国家有色金属管理局、冶金部、机械工业部、电子工业部、轻工业部、化学工业部、经贸部等部门的共同努力,一个跨地区、跨部门由全国各有关从事钨的生产、应用、贸易等企业和科研、设计、教育等200余个会员单位自愿组织的社会经济团体---中国钨业协会,于1985年12月20日正式成立。方毅同志发来贺信,祝贺中国钨业协会在南昌成立。方毅同志在贺信中指出:“中国钨业协会的成立,是发挥我国资源优势,振兴钨业的重要举措”。
(三)将钨列为国家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
中国钨业协会成立以来,伴随着中国钨业多经历的风风雨雨,在经过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多次向党和国家领导人反映行业重大问题,为寻求钨业的转机和健康发展,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由于“大矿大开、小矿放开”,“全民、集体、个人一起上”,致使大量民工上山,对国有矿山内的钨矿资源进行乱采滥挖。面对这种严峻的形势,中国钨业协会于1988年5月撰写了“救救钨矿山-国营钨矿仍遭严重破坏的调查报告”,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呼吁治理整顿。引起了国务院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并于1991年1月15日,国务院以国发[1991]5号文件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将钨、锡、锑、离子型稀土列为国家形式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的通知”。
国发[1991]5号文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首次以国务院的名义对钨业下发的第一个文件,至今仍是中国钨业管理的重要法律依据。
(四)对钨业进行综合治理,实行严格总量控制
20世纪90年代以来,钨的问题仍然突出,非法乱采滥挖尚未有效制止;在外贸方面,多头低价竞相出口,外国渔利,反而指责中国,甚至对中国提出反倾销。与此同时,钨市场一路下滑,钨价格一跌再跌,矿山企业生产经营,职工生活难以为继,形势异常严峻。全国10个重点钨企业致信朱镕基总理,信中反映了钨业存在的严峻问题。
在朱镕基总理和国务院领导的直接关心和重视下,经过有关国家部委的共同努力和经国务院批准,2000年10月23日原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国土资源部联合下发了[2000]外经贸管发523号文件《关于加强钨行业综合治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主要采取三项措施:(1)对钨矿开采进行全面清理,严格控制钨矿开采总量;(2)对钨品生产经营秩序进行全面整顿,严格控制钨品生产总量;(2)加强钨品出口管理,严格控制出口总量。
国务院下发的[2000]外经贸管发523号文件,是继国务院[1991]5号文件之后,关于从钨矿开采-钨品生产-钨品进口全面综合治理得有一个历史性的文件。
(五)七部委联手加强钨业行业管理
由于贯彻[2000]外经贸管发523号文件,从2002年和2003年开始,分别对钨矿开采、钨品出口实行开采总量控制和出口配额管理,对实现钨矿业秩序和钨市场形势好转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由于钨业治理整顿力度的不断加大,以及国外需求恢复、国内消费量增加等因素,使国内钨精矿市场价格不断升高,同时也带动了钨品出口价格的上涨,钨矿山初步摆脱困境,中国钨业快速发展,形式得到好转。
中国钨工业在快速发展中又出现新的问题:钨初级冶炼加工盲目重复建设严重,造成生产能力严重过剩,钨精矿价格上涨,又刺激了钨矿的滥采乱挖,严重影响中国钨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2004年10月27日~29日在湖南长沙举办了“中国钨工业发展战略论坛”,期间,包括资深院士在内的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对我国钨工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了许多非常宝贵的建议。会后整理形成的《关于我国钨工业可持续发展的专家建议》,在《工业经济内参》上予以全文登载,报送给党和国家领导人有关部委和省区市主管领导。
为了贯彻落实温家宝总理2005年1月31日“抓紧整治,不可重蹈覆辙”的重要指示,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商务部、环保总局、工商总局、质检总局、海关总署等七部委联手出台了关于加强钨等行业管理的国办发[2005]38号文件,文件提出:“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加强法规政策引导;加强行业准入和产品出口管理,提高行业自律水平;依法开展清理整顿,规范生产经营秩序”
这是在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大背景下,国家规范钨行业管理得有一个重要的政策性文件。
(六)实施行业准入,调整出口关税
为促进矿业秩序的根本好转,达到“治乱、治散、治本”的目的,2006年3月20日国土资源部、发展改革委、公安部、监察部、财政部、商务部、工商总局、环保总局、安全监察总局等九部委联合下发了《2006年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方案》(国土资发[2006]47号文),文件强调对钨等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继续进行专项整治;2006年4月4日国土资源部以国土资发[2006]63号文下达了2006年钨矿和稀土矿开采总量控制指标,并对总量控制指标的检查、监督和落实提出了严格的具体明确的要求。
2006年以来国家对加强优势战略资源开发利用和出口管理政策、措施落实的力度明显加大、加快。
国家发改委公告:自2007年1月1日起,将对钨矿产资源行业实施准入制度,在公布的《钨行业准入条件》中,分别就生产企业的设立和布局、生产规模和工艺装备、资源回收利用及能耗、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治、环境保护等内容提出明确要求。在准入条件中,对钨生产企业进行投资管理、土地供应、环保审批、信贷融资等工作中的监督和管理内容得到加强。
国家为了进一步加强对钨矿资源保护,已经出台了相关政策严格控制钨矿开采总量,中国钨品出口配额也在逐年减少;在税收政策方面,国家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将钨及其制品的出口退税率连续地予以下调,把初级钨产品的暂定关税税率频繁地予以提高,都标志着鼓励出口到限制出口的重大转变。
国家控制资源型产品,尤其对具有战略意义的保护性钨资源产品出库采取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将是长期的战略措施,也是促进出口产品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促进中国钨工业科学发展的重大决策。
四.新中国钨工业60年发展历史经验
(一)对钨矿资源开发利用要实施战略管理
钨因其独特的性能和在广泛领域内难以替代的用途而成为一种具有特殊战略意义的稀有金属矿产资源,是中国在国际上最具有优势地位的矿产资源之一。钨及其合金广泛应用于钢铁工业、装备制造业、信息产业、电力电气、石油化工、航天航空及军工等诸多领域。以碳化钨为主要原料的硬质合金刀片及刀具被誉为“工业牙齿”,是现代工业、国防及高新技术应用中极为重要的功能材料。主要工业国家均将钨列为战略金属。
为维护国家利益、战略利益、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对中国钨矿资源的优势要有全面、清醒的认识,要审时度势,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实施战略管理,包括制定战略规划、加强战略保护等等。战略管理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战略制定和战略实施的互动过程。战略管理的关键在于把一些列政策措施落实到行动。
中国钨工业60年发展实践证明:各方面都能服从国家利益的大局,钨矿资源开发利用的战略管理才能奏效。政府在高效利用战略资源方面有特别关键的作用,除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齐抓共管、依法执政外,行业有效的协调自律和企业自觉的依法经营也很重要。
(二)加强宏观调控,关键是实行严格的总量控制
严格的总量控制,有明确的法律依据,1991年国务院将钨列为形式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矿产资源法》明确规定:“实行有计划的开采。”
国土资源部连续多年下发《关于对稀土等八种矿产暂停颁发采矿许可证》的通知,对钨的开采进行限制;2002年开始制定了钨矿的年度开采总量计划,并将开采总量指标分解到省市区,严格禁止超计划开采。
钨和稀土等矿产品的开采和出口总量控制被列入国家《“十五”矿产资源规划》。《规划》指出:“限制开采钨、锡、锑稀土等矿产,严格控制开采总量。加强对钨、锡、锑、稀土等优势矿产的出口总量的调控和出口秩序的治理,巩固和加强在国际市场的优势地位,获取最大经济效益。”国土资源部《2008-2015年全国矿产资源规划》又重申:“严格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年度开采总量指标控制,严禁超计划开采和计划外出口。”
新中国钨工业60年发展的实践证明:只有严格按国家规定控制钨矿开采总量、钨品生产量和出口量,才能充分发挥中国钨资源优势和在国际市场上的话语权,才能获取最佳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这是经历几十年花了巨大代价得来的必须十分珍惜的宝贵经验。
(三)加强行业自律,才能维护市场秩序和行业利益
新中国钨工业60年发展的经验教训说明:再也不能拼资源、恶性竞争、“集体自杀”了。接受历史的沉痛教训,就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强化协会的服务,监督、自律的职能,把协会办成规范行业市场、实现行业有序发展的自律团体,维护行业企业合法权益的主要力量。
行业协会是自律组织,进行自律性行业管理,通过行业自律,维护市场秩序,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维护行业利益。政府部门制定市场规则,由政府执法部门依法监督,这是他律,是市场主体与市场竞争的外部监督。自律与他律,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自律与他律相互密切结合,是市场经济完善与发展的保证。通过行业自律达到全行业的和谐共赢。
中国钨业协会多年的实践证明,行业协会必须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方针政策,坚持服务宗旨,切实代表和维护行业企业的根本利益,围绕“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发挥协会自身独特的作用,在完善行业自律、稳定市场价格、配合行业整顿等方面做好工作,为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四)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发展,才能实现钨业强国目标
中国钨工业60年发展实践证明:在发展思路上,要坚持以体制创新为主线,走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发展的路子,进一步加快体制、机制和管理制度创新,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形成合力。大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赶超世界一流企业。
要以市场为导向,通过上市、兼并、联合、重组等形式,调整和优化企业结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要成为调整结构和产业升级的主导力量,要建立和完善技术开发中心,提高研发费用在销售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形成有利于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小型企业要向小而特、小而精、小而深、小而新发展。支持中小企业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形成一批实力雄厚的专业化生产企业,逐步改变目前品种趋同、小而全、过度竞争的局面。通过重点复制和有序竞争,发展一批开发能力强、现代化管理水平高,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专业化生产企业。
(五)立足自主科技创新,才能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中国钨工业走过了百年的历程,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60年的发展,中国钨工业的科技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从时代发展的高度来要求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
中国钨工业60年发展的历史证明:中国钨工业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强化资源忧患意识与战略意识、循环经济与环境保护意识,按照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结构调整和科技自主创新为动力,立足于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充分利用二次资源,提高资源集约利用水平,努力缩小与国外先进企业的差距,促进中国钨工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努力使中国由钨资源大国转变为钨工业强国。
要控制钨品总量,推进产业整合重组,优化钨品结构,杜绝低水平重复建设,淘汰落后产能,以科技自主创新促进产业升级,加快开发深加工产品,不断提高产品的档次,全面提高技术装备水平,逐步建成技术先进、结构合理、效益显著、环保达标、资源节约的可持续发展工业体系,提高中国钨工业在国际上的整体竞争力。
党和政府一贯非常关心、重视和支持中国钨工业的发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7年10月13日,为中国钨业百年发展作了“坚持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的方针,实现钨业的可持续发展”重要批示。展望未来,中国钨工业界充满信心,将高举旗帜,科学发展,团结奋斗,自强不息,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为实现中国钨工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责任编辑:再生分会)- 上一篇:垃圾回收科学高效 日本变身“资源大国”
- 下一篇:王熙慧:提高再生铝利用率意义重大
推荐内容
-
国内外行业动态 |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组织推荐第三批工业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国发〔20...
-
国内外行业动态 | 凝心聚力 砥砺前行 再生金属产业喜迎十九大—
党的十八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生...
-
国内外行业动态 | 国际回收局任命布鲁内特先生为新一届的BIR秘
国际回收局(BIR)任命布鲁内特先生(Mr Arnaud Brunet)为新一届的BIR秘书长。任期从2017...
-
国内外行业动态 | 全国唯一的国家循环经济标准化示范点落户东营
中国网山东东营4月10日讯 近日,国家标准委、发改委联合印发《关于东营方圆有色金属有...
-
国内外行业动态 | 天能动力铅电池继续转型升级 再生铅业务稳定
净利同比增长40.5%至8.59亿元、符合市场预期、低于我们预期4.4%:收入214.8亿元(人民...
-
国内外行业动态 | 葛洲坝绿园科技公司华丽转身 进军再生资源深
4月7日,葛洲坝集团全资子公司中国葛洲坝集团绿园科技有限公司牵手再生有色金属领域的...
热点内容
-
国内外行业动态 | 中国有色金属再生资源利用现状
随着我国有色金属生产和消费水平的提高,社会上可用的废杂金属的积蓄量也不断增加,利...
-
国内外行业动态 | 神华集团100万吨粉煤灰制取氧化
神华集团“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示范基地”揭牌仪式暨“神华准格尔矿区伴生资源...
-
国内外行业动态 | 沈阳九星控股集团董事长李文君传
爱心传递,火热辽宁。“祥云”火炬7月17日在中国沈阳开始传递,上午8点55分,第73棒火...
-
国内外行业动态 | 葛洲坝绿园科技公司华丽转身 进
4月7日,葛洲坝集团全资子公司中国葛洲坝集团绿园科技有限公司牵手再生有色金属领域的...
-
国内外行业动态 |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昌智赴
7月28日下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建中央主席陈昌智赴扬州市华翔有色金属有限...
-
国内外行业动态 | 河南大周再生金属回收加工区发展
金阳铝业再生铝生产车间。 潘热新/摄 河南大周再生金属回收加工区位于河南省许昌长葛...
-
国内外行业动态 | 兰州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发展
为进一步加强兰州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管理,整合现有回收网点,加快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
-
国内外行业动态 | 广东电子垃圾村:19世纪工艺怎能
编者按 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贵屿镇,是近年来在电子废弃物回收领域赫赫有名的回收利用...
-
国内外行业动态 | 姜增伟副部长在再生资源回收体系
姜增伟副部长在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现场会上的讲话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
-
国内外行业动态 | 美国旧手机回收利用方法
扔掉一部手机问题不大,但扔掉1亿部就会引发全球的环境灾难。这绝不是危言耸听。有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