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国内外行业动态 >

创新高端成就“清远模式”

2011-01-07 10:13 编辑人:
1月21日,省委书记汪洋到连南县大古坳小学视察 清远迷人的北江夜景 武广高铁加快了清远对接大广佛的步伐 园区经济为清远腾飞提供了强劲动力 清远温泉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品牌 文/图 彭卫 杨格亮 黄卫标 8年前,清远人均GDP一度不到珠三角的1/5,甚至比全国平


 

  1月21日,省委书记汪洋到连南县大古坳小学视察



 

  清远迷人的北江夜景



 

  武广高铁加快了清远对接大广佛的步伐



 

  园区经济为清远腾飞提供了强劲动力



 

  清远温泉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品牌

文/图 彭卫 杨格亮 黄卫标

      8年前,清远人均GDP一度不到珠三角的1/5,甚至比全国平均水平还低42%,被称为发展中的寒极;短短的几年时间,敢于“异想”的清远人豪取广东省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六连冠”,跻身广东省工业十强市,创造了令人瞠目结舌的“清远现象”。

      今天,第十届中国经济论坛在清远隆重开幕。在这个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题的盛会中,清远成为唯一的城市案例。中央各部委的专家学者齐集一堂,希望通过这个“欠发达地区跨越发展的样板”,寻求破局“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开天之策。

      夕阳产业掘出的“国际标准”

      水泥和废旧金属回收,曾是清远两大支柱产业,也一度让清远人爱恨交加。

      地处石灰岩山区的清远,这里一度水泥厂林立,仅英德一县就有立窑水泥企业100多家,而毗邻黄埔港的清城区则早在20年前就跟着南海人搞起了废旧金属回收,从业人员更是多达10万之众。但是,低水平、分散经营的模式并没有带来多少实惠,反而让清远背上了沉重的环境负债。英德市一度粉尘漫天,清城区也因为重金属污染数次被省里亮了“黄牌”。

      舍弃还是调整?堵还是疏?清远人选择了后者。清远市委书记陈家记坚定地告诉记者:“没有落后的产业,只有落后的技术,传统产业只要找对了路子,照样可以闯出新天地。”

      2003年开始,英德先后引进了产能规模位居亚洲第一的安徽海螺集团、台湾最大的台泥集团等一批知名水泥企业。这些水泥企业全面建成投产后,英德的水泥产能达到4000万吨的规模,占全省水泥总产量的2/5,英德将成为亚洲乃至世界最大的新法水泥生产基地。去年,英德水泥企业创造的产值高达42亿元。

      这些大型水泥企业不仅发展了经济,把国际最先进的新型干法水泥旋窑生产技术带到了英德,而且通过兼并本地的中小水泥厂,加速了英德整个水泥行业的升级换代。如今,走进英德的水泥厂,曾经的浓烟冲天、机声隆隆、灰尘漫天的景象已不复见,工业用水实现了循环使用,水泥厂的劳动生产率比过去提高了10倍,每吨水泥的熟料煤耗比过去节约了20%。英德本地的水泥老板告诉记者:“现在本地企业都不采石了,只帮龙头企业搞熟料,利润比过去高了不少。”

      英德市并没有满足于现状,而是积极引导企业推广应用新技术,实现产业升级,并选定条件较好的海螺水泥为突破口,建成全省第一个、也是当时全国单一机组装机容量最大的水泥窑余热发电项目,年发电量达到27530万千瓦时,相当于年节约能标准煤9.85万吨。目前,英德已有6家水泥企业11条生产线及2家硫酸企业安装了余热发电设备,仅此一项,每年可发电10亿千瓦时,节约标准煤35万吨。

      在水泥产业脱胎换骨的同时,废旧金属回收也在政府的引导下开始了深刻的变革。当地政府一方面推动全行业进行升级换代,另一方面大力推行“入园经营,圈区管理”的新思路,在龙塘、石角建立工业园区,要求所有拆解户进入园区,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统一治污,对于不愿进园的黑作坊,动用铲车,坚决取缔。

      当年依靠油燃烧焚烧剥离铜芯的原始生产方式,如今已经被现代化的流水线所取代,不仅污染没有了,劳动效率也得到了数十倍的提升。告别黑作坊走进园区的回收产业,实现了资源回收利用、环境保护、加工贸易、公共服务和产学研“五个一体化”。旧日的垃圾变成了今天的黄金,再生金属产业的聚集效应,在几乎没有矿产资源的清远日益凸显。数据显示,2009年,清远总拆解量达到250万吨,拆解出再生铜80万吨,占全国再生铜产量的40%,占全国铜产量的13.8%,生产总值高达518.2亿元,占清远工业总产值的1/4。

      如今,江西铜业、云南铜业、大冶铜业、华鸿铜业、同兴铜材、胜利铜材等一大批国内知名铜企业,以及兴域铝业、隆达铝业等多家铝企业纷纷扎根清远,一条“进口———拆解———粗加工———深加工———终端产品”的完整产业链已经初具规模。

      曾在作坊里小打小闹的清远人赖坤洪如今变为亿万富豪。近年来,他不仅参股云南铜业,还在非洲的刚果共和国投资2000万美元,进行铜矿和钴矿的开采、冶炼和销售经营。作为清远再生金属行业的带头人,他雄心勃勃地表示:“我们已经捧回了中国再生铜都的金字招牌,下一步,‘清远铜’的上市也已在有条不紊的规划当中,清远人争夺国际金属市场定价权已为时不远。”

      “开笼抓鸟”集聚出的几何级数增长

      2008年,广东省委、省政府提出“双转移”战略之后,清远迅速掀起了园区建设的高潮,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做大做强园区产业和园区经济。清远人清醒地认识到,从国外或珠三角转移到清远的产业只是整条产业链中生产价值较低的一段,仅仅依靠简单的产业转移,只能永远落后于人。

      “我们既要跟着珠三角‘腾笼换鸟’,还要依靠近水楼台的优势主动‘开笼抓鸟’。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通过有目的地招商和布局,使园区将相关企业吸纳聚集在一起,形成产业规模,提高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形成产地品牌,强化区域功能。”清远市委书记陈家记指出:“只有全面提升工业园区化水平,做大做强工业经济,才能实现质量、速度、效益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经济、社会、生态相协调,全面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近年来,清远通过建设产业转移园,将企业特别是分散企业引入园区,把同类或产业链条关联密切的企业在园区聚集,促使工业发展组团规模化、土地使用集约化、资源利用效能化、产业配套系列化,从整体上实现了技术进步、资源利用、效益提高、机制创新等方面质的飞跃。这一高屋建瓴的规划使发展中的清远不仅未受金融危机的波及,而且实现了跨越式增长。

      清远市佛冈县的“约克空调冷冻设备”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并未走增地扩张的老路,而是原地升级创新,工厂外观一直没有变样,而销售量销售收入比建厂初期增长了10倍。这个占地面积仅4.85公顷的公司,2009年实现总产值12亿元,平均每公顷土地的产出高达2.47亿元。

      位于佛山(清远)产业转移园的佳的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刚落户清远时,单一生产电视卡,而现在,其产品种类扩展到IT影音产品和数码影音产品及数码家电产品,技术上从纯粹的电视模拟信号接收到数字接收和多媒体,并已进入国内娱乐视听产品十强行列。

      清远通过园区招商、产业招商、专题招商和以商招商等形式,今年1-9月,共引进项目311个,合同投资金额631.8亿元,增长22.9%;实际投入金额57.8亿元,增长20.4%。其中,仅两个省级产业转移园佛山(清远)转移园和佛山禅城(清新)转移园就引进项目(含意向)57个,合同投资额185.1亿元。园区经济迅速成为清远市经济腾飞的新引擎,在园区经济的推动下,清远今年前三季度GDP达到700亿元,增长16.5%左右。

      在园区经济风生水起的同时,清远人又创造性地提出了“推动从单一型工业园区向现代化工业新城转变”的宏伟构想。经过短短两年的建设,清远华侨工业园从一个废弃的茶园摇身变成一个有百家企业落户的现代化工业城区,园区放弃了传统的“先工业化再城市化”的老路,坚持高标准、高起点谋划园区,以“生态、活力、和谐”为主题,将园区建设与调整工业结构、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有机结合起来,科学定位,合理开发。如今,园区里不仅有林立的厂房、宽阔的道路,还有集管理、信息、会议、博览、金融、商贸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公共服务中心和融山体、河流和绿化等自然生态要素为一体的生态景观长廊。

      立足高端成就“新清远模式”

      当“清远现象”、“清远速度”、“清远经验”等一系列光环笼罩在清远人头上的时候,清远人并未放缓发展的步伐。陈家记表示,在即将开始的“十二五”中,清远将立足发展高端产业,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融入“大广佛”,挑战只有发达地区才敢想的“总部经济”、“研发经济”和“低碳经济”,力争到2015年,实现GDP比2010年翻一番,人均GDP超过7000美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牢固;到2020年,实现GDP比2015年再翻一番,人均GDP达到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据了解,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方面,清远将突出抓好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和能力建设,大力开展创新型企业的培育工作。加强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体系建设,推动建设一批国家级、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创新中心。围绕清远市主导产业及新兴产业,开展创新载体和创新平台建设工作,培育一批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充分利用“三部两院一省”产学研合作机制,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大力支持高校、科研院所重大科技成果在清远市转化。抓紧启动自主创新重大科技专项,重点扶持一批技术创新及产业化项目,突出抓好引进消化吸收和集成创新。积极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力实施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战略。加强创新环境建设。

      在园区建设方面,清远将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强化与珠三角产业对接。探索建立跨地区规模工业园区的新路,促进工业经济集约发展;把工业园区建设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集约发展水平结合起来,努力实现从比较优势向整体优势转换,从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创新工业园区经营模式,推动从单一型工业园区向社区型、商业型、休闲型、科技型的综合性现代化工业城转变,把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市化有机融合起来。按照“三圈四带”的经济布局,做好“两个衔接”,加快工业产业集群的引进发展;用工业园区化和绿色经济引导高端产业与人才的集聚,使清远成为高端产业和高端人才的“双集聚”区,珠三角地区高端产业的新成长区,广东新兴物流中心、文化创意产业特色集聚区和国际会议中心。

      如今,一个计划师从美国硅谷和欧洲小镇,打造广东金谷科学城的宏伟规划已经在清远出台。这个位于清远市区东城武广高铁清远站旁的金谷科学城,首期规划占地6800多亩,远期规划占地两万亩。清远市希望借助一流的软硬件设施,建成集科研开发、生产经营、总部经济、商旅休闲、生活居住、教育培训等功能于一体,贯彻生态保护、节能环保、低碳发展理念的城市功能区,吸引国家级和省级高端研发中心及知识密集型新兴企业进驻落户,打造成为广东高端人才集聚地和高端产业孵化器。清远市副秘书长蔡旭东告诉记者,已有多名武汉、长沙的院士表示有意进驻金谷,新能源领军人物钟发平甚至拒绝了广州、深圳两地“送地引资”的邀请,希望在金谷内建设新能源电池物流基地和电动汽车电池材料研发及产业化基地,计划一期投资200亿元,带动产值1500亿元。蔡旭东表示,该科学城不仅要做粤北的硅谷,还要做整个广东的硅谷。

      另外,科学动力城项目也已正式签约,该项目计划投资规模为600亿元,主要投资组建玉财动力机械科学研究中心;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内燃机制造基地,年产新型内燃机200万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前桥盘式制动器制造,年产20万-60万台(套);LED汽车照明制造,年产120万台(套)。

      依靠摄影年展蜚声海内外的连州近日也爆出惊人之举:将借“全国唯一美术写生基地”之势,打造与北京“七九八”、广州“小洲村”相媲美的艺术部落。不仅在废旧厂房、古村落、瑶寨和风景区内给国内外顶尖艺术家提供创作基地,还将集培训、艺术品展示、交易于一体,构建广东最大的艺术创意产业孵化器。按照构想,连州首批建设将以旧粮仓为中心,融入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的创意智能平台,吸引国内外顶尖的创意设计师进行改造,建设一个“创意产业集聚区”。

      “创意产业集聚区”内将设置绘画、摄影、独立音乐、设计、艺术、服饰等多个工作室或实验室,修建具有国际化色彩的LOFT艺术酒店、SOHO式艺术主题餐厅、咖啡厅、酒吧、个性化写字楼以及艺术广场、创意沙龙等配套公建设施,提供众多的互动空间,使不同领域的艺术工作者和各类时尚元素可以互相碰撞,更能激发灵感和创意。

      为更好地吸引中外艺术名家、文化名人及艺术爱好者的到来,连州还将在“创意产业集聚区”的附近规划建设“艺术村”,建造高档的艺术家别墅、住宅、公寓、设计创意大厦等风格独特的建筑群落,在绿化带及生态林区周边,建造瑶族风情小镇及 “世界乡村文化部落”,并配有艺术幼儿园、艺术院校附小、附中,从而形成名副其实的“艺术部落”。

      按照规划,艺术创意产业园将汇集与艺术相关的各类产业,推动音乐、舞蹈、表演艺术、美术、影像、广告、工艺、设计、时尚等领域的产业化和互动,形成创意类、艺术类及时尚企业产业集群。

彭卫、杨格亮、黄卫标

(责任编辑:再生分会)
本网凡注明出处为“《中国再生有色金属》”的所有稿件,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与010-82290313联系授权事宜;转载请务必注明稿件来源:"《中国再生有色金属》"。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读者参考,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本网站概不负任何责任。如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点内容

版权所有: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