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国内外行业动态 >

长葛市借助再生金属产业集聚区发展纪实

2010-11-02 09:55 编辑人:admin
大周再生金属产业集聚区是我国长江以北最大的有色金属集散地,也是第二批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区之一。目前,该集聚区已入驻企业100多家,年回收废旧金属近200万吨,再生各类金属120万吨,拥有青山金汇、浩龙铝业、万和不锈钢等10余家龙头企业。

  标准化车间里生产流水线每隔 3.5秒就下线一台电动汽车,成品车摆放区一排排电动汽车整装待发……这是记者跟随长葛市农信联社信贷人员到河南奔马股份有限公司走访时所看到的场景。这样的生产场景在该市产业集聚区随处可见,青山金汇年产30万吨热冷轧不锈钢带项目、定达公司年产200万套汽车及柴油机配件技改扩建项目等也都在如火如荼建设中。而在提到项目建设时,这几家企业负责人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长葛市农信联社对企业发展融资的大力支持。
  “产业集聚区建设是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实现节约集约发展的基础工程,也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新要求。农村信用社作为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金融有生力量,在支持产业集聚区建设上责无旁贷。”长葛市农信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尹军生如是说。
  近年来,该联社把支持产业集聚区建设作为优化信贷结构的着力点,进一步改善金融服务,加大有效信贷投放,为产业集聚区建设的有序推进和科学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持。截至9月末,该联社共投放产业集聚区建设信贷专项资金2亿元,重点支持该市城南产业集聚区、大周再生金属产业集聚区内企业规模发展与转型升级。
  信贷倾斜
  长葛市农信联社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和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机遇,努力加大有效信贷投入,在科学把握贷款期限、规模和利率的同时,积极改进金融服务方式,不断提高对产业集聚区建设金融支持的深度和广度。与此同时,该联社积极创新信贷产品和金融服务,开发适合集群经济发展模式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推出了针对中小企业的农信通循环授信贷款,有力地支持了集聚区企业发展。
  位于该市城南产业集聚区的河南森茂机械有限公司是一家大中型机床专业制造公司,年初由于扩大再生产急需发展资金,长葛市农信联社获知情况后及时为其办理了300万元的短期贷款。“公司从一个家庭作坊发展为初具规模的现代化中型企业,每到发展的关键时刻都会有长葛农信联社的支持。”该企业负责人不无感触地说。

  评级授信
  产业集聚区建设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龙头和平台,吸引了大量企业入驻,这些企业关联度高、成长性强,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但限于企业规模、信用环境等条件,大多数企业在规模扩张或是转型升级阶段都会面临着融资困境。长葛市农信联社充分发挥金融独立法人经营灵活的优势,及时对产业集聚区企业开展评级授信,并将之纳入该联社“项目库”给予重点关注。他们通过动态客户评价制度,将中小企业划分为重点支持企业、一般支持企业、尝试性支持企业三大类。在此基础上,在授信等级、额度上进行细分,按照效益最大化、风险最低化的标准,科学界定支持对象。目前,该联社“项目库”中共有47家企业客户,其中授信额度在2000万元以上的企业1家,授信额度在1000万元到2000万元的企业5家,授信额度在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企业有11家,授信额度在500万元以下的企业有30家。
  大周再生金属产业集聚区是我国长江以北最大的有色金属集散地,也是第二批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区之一。目前,该集聚区已入驻企业100多家,年回收废旧金属近200万吨,再生各类金属120万吨,拥有青山金汇、浩龙铝业、万和不锈钢等10余家龙头企业。长葛市农信联社率先为龙头企业评级授信,在产业转型升级上给予信贷资金优先保障,引导集聚区内有色金属加工企业转变发展方式,提升产品档次。大周也由过去“户户生炉、家家冒烟”发展为如今的“循环经济示范区”。截至目前,该联社对大周再生金属产业集聚区信贷投放已达8730万元。
  合力打造“金融新区”
  为破解产业集聚区发展融资难题,长葛市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全力将产业集聚区打造为“金融新区”。长葛市农信联社以“金融新区”建设为发展契机,创新服务手段,积极探索中介合作新渠道,在风险可控的范围内,加强与担保公司和保险公司的合作,开发出“信贷+保险+担保”、“信贷+保险+抵质押”、“信贷+中介+保险”的信贷新模式。同时,该联社还大胆尝试新的抵质押方式,按照《物权法》、《担保法》有关规定,积极探索大型生产设备、林权、土地承包经营权等抵押方式,稳步发展股权、仓单、存单、结算单、知识产权等权利的质押。
  金融业务的持续创新保障了信贷资金的稳定有力投放,激活了产业集聚区企业发展活力。长葛市农信联社也在支持产业集聚区建设中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连续多年被长葛市评为“服务地方经济先进单位”。

(责任编辑:再生分会)
本网凡注明出处为“《中国再生有色金属》”的所有稿件,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与010-82290313联系授权事宜;转载请务必注明稿件来源:"《中国再生有色金属》"。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读者参考,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本网站概不负任何责任。如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点内容

版权所有: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