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国内外行业动态 >

装备再制造:加快推广自主创新先进技术

2010-08-11 10:50 编辑人:
节能效果显著 据中国工程院院士、装备再制造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主任徐滨士介绍,再制造是指以产品全寿命周期理论为指导,以废旧产品性能提升为目标,以优质、高效、节能、节材、环保为准则,以先进技术和产业化生产为手段,进行修复、改造废旧产品的一系列技

  节能效果显著
  据中国工程院院士、装备再制造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主任徐滨士介绍,再制造是指以产品全寿命周期理论为指导,以废旧产品性能提升为目标,以优质、高效、节能、节材、环保为准则,以先进技术和产业化生产为手段,进行修复、改造废旧产品的一系列技术措施或工程活动的总称,主要是指对废旧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床等进行专业化修复的批量化生产过程,使再制造产品达到与原有新品相同的质量和性能。再制造后的产品质量和性能不低于新品,有些还超过新品,这是再制造技术的重要特征。据了解,再制造的成本只是新品的50%,此外,与制造新品相比,再制造具有良好的节能节材效果,可实现节能60%,节材70%,几乎不产生固体废物,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可降低80%以上,对环境的不良影响显著降低。
  徐滨士告诉记者,多年以来,欧美等国的再制造技术是在原型产品制造工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以尺寸修理法和换件修理法为主。这种模式的缺点是资源能源消耗大,旧件利用率低。而我国的再制造是在维修工程、表面工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采用性能提升和尺寸恢复法,可使再制造率显著提高、资源能源消耗显著降低,具有突出的节能减排效果。
  形成特色模式
  “根据国内再制造发展的实际情况,并通过引入国外再制造时所不曾采用的寿命评估预测技术和表面工程技术,我们与国内相关再制造研究单位及企业合作,共同探索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以恢复尺寸、提升性能的表面工程技术为支撑,以提高旧件利用率为核心,产学研相结合,既循环又经济’的再制造模式。”徐滨士向记者说。
  据了解,这种再制造模式特点突出,在技术手段上结合了力学、摩擦学、材料学等多学科理论,既有传统的维修技术、表面技术,又有新兴的无损检测、寿命评估预测、质量控制等先进技术。此外,模式中运用的自主研发的先进(纳米、自动化)表面工程技术大大提高了旧件利用率,降低了成本;同时该模式还采用超声波、涡流检测、金属磁记忆等无损检测技术与评估手段,提升了再制造产品品质。
  据徐滨士介绍,目前国内已成功开发了再制造寿命评估仪器、自动化纳米电刷镀设备、自动化高速电弧喷涂设备、自动化等离子熔覆设备和智能纳米减摩自修复技术等先进技术。这种再制造模式已及时应用于发动机再制造企业,并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引领了我国再制造的发展方向。

  发展前景广阔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再制造理念逐渐被社会接受,我国再制造产业发展正取得积极进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自动化纳米复合电刷度等关键技术优于国际先进水平,还发布了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标志。
  据了解,5月底,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1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再制造产业发展的意见》,将汽车零部件及工程机械、机床等列为推进再制造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数据显示,到目前为止,我国已形成汽车发动机、变速箱、转向机、发电机共23万台套的再制造能力,并在探索旧件回收、再制造生产、再制造产品流通体系及监管措施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
  对此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认为,我国再制造产业发展潜力十分巨大。首先,目前我国汽车产销量居世界第一,新增的退役设备和维修需求将不断增加,为再制造提供了广阔的原料来源和产品市场;其次,我国再制造关键技术取得进展。装备再制造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在表面工程等再制造技术方面取得了突破,研发的自动化纳米复合电刷镀等技术已经接近甚至优于国际先进水平;第三,我国再制造保障体系开始形成。《关于推进再制造产业发展的意见》明确了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再制造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重点领域和主要任务,提出了完善再制造产业发展的政策保障措施。
  此外,据徐滨士介绍,再制造取得的效益也是十分显著的。以济南复强公司的统计数据为例,若再制造200万台斯泰尔发动机,可以节省金属153万吨,节电29亿千瓦时,回收附加值646亿元,实现利税58亿元,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2万吨。
  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国特色的再制造是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成果之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提升了传统制造业的科技含量,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显著推动了循环经济的发展。大力发展再制造产业是实现经济与环境资源效益双赢的重要方式。

  专家连线
  连线嘉宾:装甲兵工程学院装备再制造工程系主任 朱胜
  记者:装备再制造技术目前在地方企业推广的情况如何?
  朱胜:2009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启动了“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企业”专项调研活动,在山东、安徽、上海、浙江等省市选定了重汽、一汽、潍柴等14家企业作为试点企业,之后又选定了20多家。目前,再制造技术已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推广,已有不少专门研发汽车发动机、工程机械和机床的企业开始应用再制造技术。
  记者: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1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再制造产业发展的意见》,您认为这对装备再制造的发展有哪些积极作用?
  朱胜:我认为《关于推进再制造产业发展的意见》的出台对再制造的积极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政策、法规、技术、标准、组织五大方面。《关于推进再制造产业发展的意见》的具体内容对这些方面都有回答,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我们在今年6月底新成立了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再制造分会,按意见要求加强再制造技术研发能力建设。
  记者:在国家对再制造的大力支持下,再制造的发展趋势将是怎样的?
  朱胜:早在2006年上海召开的可持续制造国际研讨会上,国内外专家就表示,再制造业与计算机业和制药业相比,产值相当,但所需劳动力却是这两个行业的两倍。所以再制造可以说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国有着广阔的劳动力市场,发展再制造业的基础也很好,具备了成为再制造一流强国的实力。由于我国的再制造技术都是自主研发的,因此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再制造技术是技术先进于制造,更循环更经济,发展潜力巨大。

(责任编辑:再生分会)
本网凡注明出处为“《中国再生有色金属》”的所有稿件,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与010-82290313联系授权事宜;转载请务必注明稿件来源:"《中国再生有色金属》"。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读者参考,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本网站概不负任何责任。如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点内容

版权所有: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