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国内外行业动态 >

固体废物处理产业化指导力度有待提高

2010-08-11 10:46 编辑人:
固体废弃物资源化是环境保护最有效和最根本的途径,固体废弃物建材资源化是固体废弃物资源化最有效的方式。固体废弃物资源化既可解决固体废料排放问题,保护环境不受污染,又能形成新的产业链,合理利用资源,使真正的生态工业成为现实,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

  “固体废弃物资源化是环境保护最有效和最根本的途径,固体废弃物建材资源化是固体废弃物资源化最有效的方式。固体废弃物资源化既可解决固体废料排放问题,保护环境不受污染,又能形成新的产业链,合理利用资源,使真正的生态工业成为现实,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固体废弃物研究所一研究员告诉记者。
  新技术既然具有好的前景,为何难以得到大规模推广。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专家告诉记者,根本原因在于体制问题。新技术出来后,大家刚开始都是持观望态度,谁都不愿意冒风险,国内企业节能减排都是被动的而不是主动的,这是一个认识的问题。如果要强力推广新技术,必须从根本上转变观念,由被动变主动,另一方面也需要国家在政策扶持和法律法规上给予大力度的完善和保障。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会长王永干对记者表示,目前,我国已制定了《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虽然对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进口者、使用者都规定了相应的应该承担的污染防治责任,但是这部法律的侧重点在于防治固体废物污染环境,而对于促进固体废弃物处理产业化发展的指导力度仍不够。
  长期致力于环境保护研究的李湘洲教授对记者表示,我国的固体废物污染控制和环境管理水平还比较落后,主要表现为环境调查统计体系不健全,对固体废物污染现状缺乏全面的了解;管理体制落后,与城市发展不协调,管理部门权责不清;研究费用缺乏;公众的环保意识淡薄等。综合这些因素,导致在废弃物处理方面我国的新技术就比较难推广。
  另外,我国对固体废物污染控制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固体废物处置技术和装置水平还很低,远远不能满足国内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印永华总工程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电力等工业企业是国家节能减排的主体,这些企业的固体废弃物处理产业化在客观上有利于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具有社会公益性产品性质,也是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和建立循环经济的重要途径。因此,政府应该制定鼓励固体废弃物处理产业化发展的产业扶持政策和产业调整政策,出台财政、税收、融资、生产、流通、销售等相关配套政策,从而形成有利于固体废弃物处理产业化发展的产业政策环境,推进产业化发展进程。把固体废弃物处理由社会公益事业性质的政府行为,转变为企业的社会服务性质的经济行为。

(责任编辑:再生分会)
本网凡注明出处为“《中国再生有色金属》”的所有稿件,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与010-82290313联系授权事宜;转载请务必注明稿件来源:"《中国再生有色金属》"。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读者参考,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本网站概不负任何责任。如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点内容

版权所有: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