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再生金属分会的工作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的正确领导下,在广大会员的热情支持下,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较好的完成了全年工作任务,在服务政府、服务行业、服务企业的形式和内容上不断创新,整体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全力服务政府,深入开展再生金属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研究,积极承担政府课题,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建议和参考。
(一)承担多项国家有关部委委托的课题研究任务,进一步做好政府行业管理的参谋助手。
受国家环保部委托,承担了多项环境保护领域的课题研究。
一是《再生金属行业的污水减量管理模式研究》,为再生金属行业的污水减量提供建议和参考。
二是《典型战略金属环境保护状况研究》,对推动稀土、钽、锆、钨、铟等战略金属的环境保护具有重要作用。
三是《有色金属行业砷污染综合防治对策研究》,对制定砷污染防治技术标准、政策措施和管理规定,有效控制砷污染奠定坚实基础。
四是《关于再生金属污染典型案例分析》,探讨污染防治的方法和可行性,推动再生金属领域的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
五是联合中科院承担了《典型铅生产过程含铅废物风险控制及环境安全评价集成技术研究》,重点从铅废物分类管理与污染风险控制技术,典型含铅废物处置技术最佳可行技术和最佳环境实践等方面进行研究,提出污染治理对策和建议。
受工信部委托,承担了《“十二五”期间推进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升级的政策研究》课题,针对我国再生金属产业发展现状、面临的形势、主要问题及挑战,提出了规范类和支持类两种政策思路。
即将开展《再生金属利用税收政策研究》,通过研究再生金属产业的税收政策现状,探索研究适合国情的再生金属产业税收政策框架,提出再生金属利用税收政策设计思路与建议。
受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委托,完成了《“十二五”有色金属行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研究》,明确了“十二五”期间有色金属行业循环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基本路径和建设布局。
基本完成了《中国再生有色金属资源循环利用手册》的编撰,为我国再生金属产业相关科学知识的普及提供了实用、权威的工具书。
(二)配合相关部委对重金属污染进行核查,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扶优扶强。
根据国家对重金属污染防治的工作部署,分别为环保部、工信部草拟了关于铅酸蓄电池和再生铅主要污染环节、污染防治措施及有关政策建议报告。
按照淘汰落后产能的思路,协助工信部制定了关于淘汰再生铅落后产能的办法,目前工信部已初步确定将再生铅行业列入国家18个淘汰落后行业。
协助环保部制定环保实用技术目录,积极促进了再生铜、再生铝领域环保技术的应用。
(三)加快建立行业准入制度,推动再生金属行业准入条件的制定和完善。
协助工信部制定再生铜、再生铝、再生铅三个行业准入条件,确定了《再生有色金属行业准入公告管理办法》和准入条件的编制说明。结合项目建设条件和企业生产布局,生产规模、工艺和装备,能源消耗及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等指标,在相关企业中广泛征集意见。
8月17日,工信部正式发布了《再生铅行业准入条件》(征求意见稿),为规范和引导再生铅行业健康发展,加强铅污染防治工作,坚决抑制行业低水平重复建设提供了重要手段。
二、全力服务行业,立足重点区域、重点领域,加大先进技术装备研发推广力度,加强产学研合作,全面推动再生金属产业升级转型。
(一)积极推动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推广先进适用技术装备,带动示范工程建设。
积极联合科研院所、设备制造厂家以及生产企业,共同开发和转化新技术、新装备。目前,再生铝自动化破碎分选系统已完成设计,进入设备制造阶段,市场推广运作也已开始逐步实施;热镀锌渣回收工艺革新项目已完成技术设计的前期任务,正在细化和优化工艺路线;铝易拉罐料保级还原再生工艺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已取得重大突破,相关技术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将填补国内空白。
依托基础条件好、技术装备先进的重点项目、企业,开展试点示范工程建设,支持建设产业化试点示范基地和产业集群。大力推广示范工程成果及经验,带动产业整体水平提升。
(二)积极开展能源管理试点项目,推进行业节能减排工作。
与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从再生金属企业能源管理项目入手,开展能效评估、节能改造服务、能源管理体系认证等工作,通过推进企业节能改造,优化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建立节能减排长效机制。目前,已开始进行再生铜试点企业能效评估工作,并取得阶段性成果。
(三)进一步推动产学研合作成效显著,引领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
3月份,相关产学研单位围绕再生金属、电子废弃物等产业技术路线图,研究确定了一批关键共性技术攻关任务,并在天津子牙园区成立了科技成果的孵化基地。
4月份,召开了首届全国稀贵金属及电子废弃物综合利用科技创新高层论坛,深入研讨并推广了我国稀贵金属及废旧电子电器领域最新科技成果。
启动了“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典型废旧金属综合利用及废旧机电产品再制造关键技术与应用研究”项目,针对废杂铜、废铝易拉罐、废钨合金材料等资源的综合利用技术集成,建立工程化应用示范线。
组织了“十二五”863计划“废旧稀土及贵重金属产品再生利用技术及示范”项目,重点突破废旧稀土永磁材料回收利用、稀土发光材料回收利用、铂族金属废催化剂、废旧高温合金再生等30-40项关键技术,研发废旧稀土永磁电机拆解设备等关键装备15-20台套,建成以废旧稀土永磁材料和废旧贵重金属回收利用的产业示范线。
(四)积极开展行业培训,加快专业人才培养,服务产业升级。
在工信部等相关部委的支持和指导下,于3月和5月先后开办了再生铝、再生铜高级研修班,帮助再生有色金属企业准确把握政策精髓和产业发展趋势,加快应用先进适用的工艺技术装备。
积极配合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向教育部申请设立资源循环科学与技术本科和工程硕士专业,开展电子废弃物循环利用行业技术工人的培训认证工作,提高职工业务水平。
三、全力服务企业,积极为重点企业争取政策扶持项目,进一步加强对行业动态的把握和对趋势的判断,提升整体发展水平。
(一)积极宣传扶持政策,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相关扶持项目,进一步提升集约化程度。
积极推荐湖北谷城、河南大周、江苏邳州、广西梧州、山东金升等再生金属园区和产业基地申报国家发改委第二批“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对提高重点区域再生金属回收利用的规模和层次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积极推荐了一批再生金属领域新建、在建项目申报国家发改委2012年度“中央预算内投资备选项目”,入选项目均获得了国债资金的补贴,大大加快了项目建设的进度,提高了再生金属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二)扎实推进分品种研究,积极协助企业和地方政府进行科学规划,努力完成企业委托的课题。
2011年,再生金属分会分别走访了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80多家企业,及时掌握企业运营动态及面临的问题,积极开展再生铜、再生铝、再生铅及再生稀贵金属的研究,完成了主要品种研究报告以及上半年和全年产业发展报告,为相关主管部门和企业投资分析和发展规划提供信息及决策依据。
受怡球公司委托完成了“两型企业”试点实施方案,上报工信部。
受江苏志成公司委托,完成两个项目即年拆解30万吨废五金、废电机及3万吨无氧铜杆项目和年产10万吨再生铝合金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受浙江金环铜业有限公司委托,对其生产工艺及技术装备和节能环保设施等进行了鉴定,帮助其解决了实际问题。
受河北清苑县政府委托,为其进行再生锌产业规划,受浙江、甘肃、河北等地园区和企业委托,为其编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推动当地再生金属产业升级。
(三)及时向国家有关部门反映企业遇到的难题,搭建政企交流平台,为企业排忧解难。
上半年一些地方海关要求再生铝出口企业补缴两年多来国产料件的出口关税,引起了企业的极大关注,6月份,再生金属分会组织了再生铝关税政策研讨会,邀请再生铝企业代表与海关总署相关人士座谈,为企业和政府搭建了有效沟通的桥梁。海关总署经充分研究后,于9月份进一步明确了对加工贸易项下出口未锻轧铝合金关税税率为零,对再生铝行业发展产生了重大而积极的影响。
下半年浙江宁波地区23家企业联名向再生金属分会反映,《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办法》规定的环保批文办理程序繁琐,审批过于严格,对自动进口许可类(六类废料)的贸易企业影响极大。广东清远再生金属行业商会也反映,广州关区货柜滞港严重,通关时间延长。为了摸清真实情况,再生金属分会派出三个调研组专程赴天津子牙、浙江宁波和台州、广东清远、佛山、肇庆等地进行调研,组织当地海关与企业座谈,及时解读政策和相关措施,受到了政企双方的充分肯定。
此外,多次协助会员企业申请2012年度自动许可类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进口许可证。专门制订了针对国际贸易争端的协调解决内部方案及规范争议协调程序,AQSIQ注册也已经成为会员服务的一项重要抓手,服务功能得到进一步强化。
四、积极推动国际交流合作,着力培育国际会展品牌,与海外机构的合作打开新局面。
(一)国际交流更加频繁,国内外企业互动得到进一步加强。
2011年,共接待了来自欧洲、美洲、亚洲、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数十家再生金属企业,通过全面交流,掌握了第一手的企业信息和海外行业发展情况,先后与台湾废五金输出协会、韩国环境公社、巴中商会、德国再生金属协会、澳大利亚有色协会等机构建立了联系。
3月和6月,分别组织国内企业参加了美国废料回收工业协会、国际回收局的展会,并考察了美国、加拿大、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知名废料供应商、深加工企业、技术装备制造企业,加强了国内外企业的贸易合作,也为国内企业引进先进适用的技术装备创造了条件。
9月,首次组织国内再生金属企业赴台湾地区考察,获得了两岸再生金属企业的支持和重视。
(二)积极参与国际信息咨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走向多元化。
受国际铜业协会委托,与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合作,共同进行再生铜统计体系研究,对建立全面、完整、准确、可操作的再生铜数据统计体系、统计方法以及统计渠道,实现再生铜资源有效利用有着积极的意义。
7月,与意大利再生铅协会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加强中意两国废电池回收处理的先进工艺、技术、装备研发及推广合作,为双方企业的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合作搭建渠道和平台。
11月,与国际回收局、美国废料回收工业协会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对进一步深化合作,充分利用三方各自的资源与优势,共同促进全球再生金属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协助美国废料回收工业协会与国家质检总局就国外供货商注册登记问题、《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办法》、美国RIOS的执行情况等交换了意见,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为中国国际金融公司、摩根史丹利等国际知名投行提供了相关信息咨询,进一步促进了金融机构对我国再生金属产业的关注和扶持。
(三)国际会展稳健中有创新,展览规模进一步扩大,涵盖产业链更为完整,品牌效应日益显著。
成功举办第十一届再生金属国际论坛暨展览交易会,共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参会参展,囊括了再生金属拆解、冶炼、加工、贸易、设备及各大园区,同期举办了摄影大赛、再生资源艺术品展览、特邀贸易商对接及企业园区推介活动,论坛和展览在规模、效果上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
此外,与励展博览集团在国际铝工业展上延续了合作,举办了再生铝专区和再生铝论坛,进一步扩大了中国再生铝行业的影响力。
五、着力加强行业信息平台建设,进一步提升行业形象。
改版后的《中国循环经济》与Metal Bulletin、Recycling Today、安泰科、中金网、中国有色网等国内外行业媒体的互动合作有所加强,主流媒体如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对再生金属行业进行了采访与报道,进一步提升了行业形象和社会关注度。
再生金属分会官方微博及行业QQ交流群成为国内外企业互动交流、信息发布的有效渠道,进一步加强了行业凝聚力和影响力。
六、着力强化协会自身建设,探索并逐步构建起员工培训体系。
重点围绕再生金属产业政策、有色金属冶炼技术、AQSIQ、部门业务交流学习、总会科技大会会议精神学习、员工工作能动性开发、会议服务礼仪、电话礼仪等几个方面开展业务学习,对提高员工业务知识和工作技能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此外,行政管理规范有序,完成了2002年至今所有公文和档案的整理,财务管理的综合服务能力与工作水平明显提升。
(责任编辑:朱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