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虽然地大物博,但由于人口众多,人均资源拥有量大多处于世界人均资源拥有量以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项经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但现有发展模式造成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十二五”期间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历史时期。废物资源化是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推进节能减排的有效途径,是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有效缓解资源短缺瓶颈的重要手段,也是培育和发展绿色产业的重要内容,对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据统计,我国社会废旧物资、工业固体废物、城市垃圾与污泥等各类废物以每年10%的速度迅猛增加,年产生量超过40亿吨。大量废物长期堆存和填埋处置,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而且所含重金属、毒害介质、微细粉尘、有机污染物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水体、土壤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威胁人民健康,是引发社会群体事件的重要根源。
深入实施节能减排是推动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对排放量大面广、环境污染严重的废物,应该采用的处理处置方式可以用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来表述。这“三化”都可收到显著的节能减排效益。如2010年我国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废塑料、废旧电子电器等八类社会消费品废物1.49亿吨,与直接利用原生资源相比,相当于节能1.79亿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硫393万吨(占当年全国排放总量的17.9%)、固体废物10亿吨以上,节约土地90万亩。
废物大量排放、大量堆存,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但是,废物中也蕴涵丰富的可回收资源,既包括铁、铝、铜、铅、锌、钾、稀土、稀贵等重要的战略金属资源,也包含丰富的碳、硫、氯、氮、磷等非金属资源。废物资源化既可以为工业生产提供替代原生资源的再生原材料,也可以直接为社会生活提供再生产品。据预测,在未来30年内,世界80%的地下矿产资源将转移到地上,废物资源化利用为全球提供的原料将由目前占原料总量的30% 提高到80%。“开发城市矿山”的响亮口号已经在世界范围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当前,我国重要战略资源对外依存度日益提高,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我国近20种主要重要矿产资源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短缺,铁、铜、钾等战略金属资源仍将继续保持较高的对外依存度。我国废物排放量巨大,据估测,每提高1%废物综合利用率,相当于新增资源量8000万吨以上,可替代原生资源5亿吨。通过废物资源化实现废物再生与循环利用,将成为缓解战略资源短缺瓶颈的重要突破口,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进入新世纪以来,以清洁、智能、低碳、高效益为特征的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迅猛发展,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纷纷选择了绿色发展战略,把发展绿色产业作为刺激经济复苏、实现经济转型的重要抓手。例如,美国废物资源化产业每年产值达到2400亿美元,每年回收利用社会废物再生资源达到1.25亿吨,规模与我国基本相同,但单位废物资源化产值是我国的4倍。美国还提倡“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由企业回收废旧产品并利用“再制造”的绿色新技术,将废旧产品中可以再用的零部件用在新产品的制造中,节约了大量资源,减少了大量污染。预计2015年我国废物资源化年产值将达到约2万亿元,回收再生资源量将达到2.2亿吨,但目前我国废物资源化技术水平仅达到发达国家上世纪90年代中期水平。
2012年两会期间,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江苏省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牢牢把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绿色产业、低碳技术,不断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在世界经济格局重大调整变革时期,我国所面临的全球资源大循环、全球环境变化、绿色贸易保护等国际挑战日益复杂。基于我国以重化工为主的工业结构长期存在的现实,我们应在加快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等高新技术研发转化的同时,努力推行废物资源化新观念和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形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生产方式,走上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责任编辑:朱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