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色金属行业发展迅速,2011年10种有色金属产量达到3438.29万吨,为2000年产量的4.4倍,年均增幅14.4%。有色金属行业在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资源短缺、能源高消耗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也日益突出,已对行业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
目前,我国有色金属原料以矿产资源为主,大部分金属资源禀赋差,大多属于金属品位低、选冶难度大的复杂矿物资源。长期以来,我国大宗有色资源主要依靠进口,如2011年铝、铜的对外依存度分别达到47%、70%。从全球观点看,矿产资源是有限的和不可再生的,人类不应该也不可能只是不断地向地球索取资源,建立资源循环利用系统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大多数金属,特别是那些化学性质不特别活泼的金属,如铜、铝、铅、锌、镍、贵金属等,均可以实现循环利用。
2011年我国再生有色金属总产量为835万吨,约占有色金属总消费量的24%,而一些发达国家有色金属总消费量50%以上来自于循环利用。目前我国社会铝积累量已达1.2亿吨,铜积累量约7000万吨,预计2015年我国再生有色金属总产量将达1200万吨,产值超过2500亿元,产业发展前景广阔、潜力巨大。国家制定了一系列鼓励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政策措施为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此时,《废物资源化科技工程“十二五”专项规划》的发布和实施,将为产业做大做强提供重要的科技支撑。
再生有色金属资源和原矿资源有许多不同之处,处理方法也不尽相同。例如,再生资源的破碎、分选等预处理过程就大不相同,通常更复杂;由于再生资源成分复杂、波动范围大,分离和提纯金属较困难;处理“城市矿山”的企业大多在城市或者城市周边,为避免二次污染,一定要对有害元素进行无害化处理。这些问题都是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必须攻克的技术难题,是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面对的挑战。近些年,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也涌现出了一些具有一定规模和技术实力的企业,提升了再生资源的利用水平。但整体而言,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集中度低、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落后、再生产品附加值低、存在二次污染,与发达国家水平差距明显。另外,缺乏行业准入制度和再生产品标准,造成行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市场竞争无序,亟待加以规范。
在《规划》的废旧金属再利用发展目标中,明确提出重点突破废旧金属专业化分选拆解、保(升)级利用、清洁冶炼、二次污染控制等重大技术与装备,提高废旧金属回收率与再生产品质量。该《规划》为今后再生有色金属产业技术指明了发展方向,为开展技术与装备研发工作提供了支撑平台,为迎接挑战增添了重要的砝码。可以预见,《规划》的实施将极大地提升再生有色金属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再生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朱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