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协会工作 > 科技环保 >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优先启动重点研发任务建议征集工作启动

2015-03-04 16:05 编辑人:科技环保部
根据国发64号文件要求,结合“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战略研究工作,科技部近期将开展“十三五”优先启动的重点研发任务建议征集工作,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给予支持,2016年启动实施。

  2015年2月3日,科技部资源管理司召开“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优先启动重点研发任务建议征集工作部门通气会,财政部、发改委、教育部、工信部等30多个部门参加。资源管理司向参会部门介绍了目前落实《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国发[2014]64号,简称国发64号文件)相关工作进展情况,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组织管理及开展“十三五”优先启动的重点研发任务建议征集工作的有关考虑。

  根据国发64号文件要求,结合“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战略研究工作,科技部近期将开展“十三五”优先启动的重点研发任务建议征集工作,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给予支持,2016年启动实施。会上,各部门围绕重点研发任务建议征集方式和重点方向进行了研究讨论,对落实国发64号文件、重点研发计划组织管理、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等方面也提出了意见建议。

  随后,科技部下发《关于开展“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优先启动重点研发任务建议征集工作的通知》(国科发资〔2015〕52号),面向各部门(行业)、各地方及有关单位,开展“十三五”优先启动的重点研发任务建议征集工作。对于符合条件的任务建议,按程序凝练统筹并报批后纳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给予支持,2016年启动实施。

  本次重点从以下八个方向征集“十三五”优先启动的重点研发任务建议,作为形成重点专项的重要基础。其余未涉及的,将根据“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明确的重点方向再次广泛征集。

  1. 支撑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重点研发任务,包括粮食丰产提质增效、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农田重金属污染修复,智能农机装备、畜禽养殖安全、食品加工贮运,海洋渔业,林业资源高效利用,以及宜居村镇等方面的基础前沿研究、重大共性关键技术(产品)开发及应用示范;

  2. 支撑引领节能环保和新能源发展的重点研发任务,包括煤炭清洁高效燃烧、转化及排放控制,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核能与核安全,以及智能电网等方面的基础前沿研究、重大共性关键技术(产品)开发及应用示范;

  3. 支撑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重点研发任务,包括智能制造、重点基础材料和新材料、精密基础件和通用件、极端制造工艺、重大成套装备,大数据与云计算、宽带通信与物联网、网络信息安全、遥感与导航,以及科技服务业和文化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基础前沿研究、重大共性关键技术(产品)开发及应用示范;

  4. 支撑引领资源环境和生态保护的重点研发任务,包括水安全、土壤安全、生态修复、有毒有害化学品治理,深地、深水等油气和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废弃物资源化,海洋工程装备,以及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的基础前沿研究、重大共性关键技术(产品)开发及应用示范;

  5. 支撑引领人口健康发展的重点研发任务,包括重大疾病防控、疫苗研制、药物早期研发、中医药现代化、生殖健康、体外诊断、生物医用材料、移动医疗,重大化工产品生物制造,以及食品安全等方面的基础前沿研究、重大共性关键技术(产品)开发及应用示范;

  6. 支撑引领新型城镇化创新发展的重点研发任务,包括智慧城市、绿色建筑及其工业化,综合运输与智能交通、轨道交通,以及公共安全保障与应急救援等方面的基础前沿研究、重大共性关键技术(产品)开发及应用示范;

  7. 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的基础研究,包括纳米、干细胞、蛋白质、发育与生殖、量子调控和全球变化等方向的重大科学研究,能够充分发挥大科学装置优势的前沿研究,未来10年可能产生颠覆性技术的前瞻性科学研究,以及深空、深海、深地、深蓝等战略性科学研究等方面;

  8. 重大国际科技合作,包括对于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具有重大关键作用、已纳入或应纳入双多边政府间合作协议的重大科技合作任务,共性关键技术转移国际合作任务,以及发起或参与国际重大科学工程等方面的合作任务。

  本次征集工作采取网上填报。请各部门(行业)、各地方以及有关单位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项目申报中心(http://program.most.gov.cn)统一填报。网络填报的受理时间为2015年2月27日10:00至3月26日15:00。网上填报提交后,请于2015年3月30日前(以寄出时间为准)将加盖公章的推荐函(纸质,一式5份)、重点研发任务建议清单(网上通过系统直接生成打印,纸质,一式5份)寄送至科技部信息中心,请不要现场报送。

  《关于开展“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优先启动重点研发任务建议征集工作的通知》文件全文链接: 
  http://www.most.gov.cn/mostinfo/xinxifenlei/fgzc/gfxwj/gfxwj2015/201502/t20150216_118249.htm

(责任编辑:再生分会)
本网凡注明出处为“《中国再生有色金属》”的所有稿件,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与010-82290313联系授权事宜;转载请务必注明稿件来源:"《中国再生有色金属》"。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读者参考,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本网站概不负任何责任。如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点内容

版权所有: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