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协会工作 >

2024 CMRA 年会 | “绿色发展 未来增长极—世界500强看再生”专题论坛隆重召开

2024-11-10 19:55 编辑人:再生分会
11月8日下午,作为第二十四届再生金属国际论坛及展览交易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发展 未来增长极世界500强看再生专题论坛在苏州国际会议酒店隆重召开。近年来,世界500强企业加快再生金属领域的投资和布局,彰显了社会责任,引领了全球经济绿色低碳发展的新

 

11月8日下午,作为“第二十四届再生金属国际论坛及展览交易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发展 未来增长极——世界500强看再生”专题论坛在苏州国际会议酒店隆重召开。近年来,世界500强企业加快再生金属领域的投资和布局,彰显了社会责任,引领了全球经济绿色低碳发展的新趋势。来自中铝瑞闽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春江、力拓集团销售与市场营销总裁陶革(Tolga Egrilmezer)、苹果公司环境与供应链创新部门经理舒小红、蜀道集团四川省川瑞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王伟在论坛上就如何构建绿色产业生态、抓住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的新机遇、扩大再生材料应用以及建设服务平台等议题各抒己见。论坛由再生金属分会副秘书长张琳主持,吸引了来自相关单位的400余位国内外代表参与。

 

中铝瑞闽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春江

 

在论坛中,吴春江介绍了中铝瑞闽股份有限公司在绿色产业生态构建方面的规划和成果。公司依托中铝集团的深厚积累,立足再生铝行业发展新态势,制定了科学前瞻的减排规划,力争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2055年实现碳中和。在减排方面,通过构建碳排放管控模型,从原料、生产、回收等多个环节提升熔炼绿色化水平,建设智能废料仓库,提升能源结构绿色比例,推动包装物流绿色化等措施,已取得显著的减排成效,年使用再生铝能力达到32万吨,循环用铝使用比例超过70%。同时,公司还获得了多个绿色认证,未来将继续推进减排计划,开发绿色低碳合金,与终端品牌用户构建产品-废料-产品的绿色循环模式,持续为全球提供先进的低碳材料。

 

力拓集团销售与市场营销总裁陶革

 

陶革分享了力拓集团在实现碳中和目标过程中对行业趋势的深刻见解。力拓集团作为关键原材料领域的全球领导企业,致力于推动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新未来。力拓计划在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的同时,探索更多方法来帮助其合作伙伴加速自身的降碳进程。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需要降低传统化石能源的使用,意味着世界各国将在电动汽车、可再生能源基础设施等领域加大投资,使用更多的铜、铝、锂等重要有色金属原料。预计到2035年,全球铜铝需求中约22%将来自能源转型,而2023年这一比例仅为7%,到2032年,其北美客户对再生铝的需求将增加66%。力拓将通过与国际各方更紧密合作的方式,共同踏上节能降碳的新征程。

 

苹果公司环境与供应链创新部门经理舒小红

 

舒小红以《加速推进再生材料使用进程:2025年和2030年目标》为题作主题发言。她介绍道,苹果公司很早便将循环经济理念融入到全产业链中,在制定循环材料目标时设定了14种优先材料,目前已经达到了15种。她表示,苹果将在203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这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宣称。为此,公司将通过在生产制造过程中100%使用可再生能源、利用再生和可回收材料制造产品等方式,到2030年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较2015年减少75%,同时利用高效的、基于自然的碳清除技术来解决靠现有技术无法避免的剩余的25%碳排放。

 

蜀道集团四川省川瑞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王伟

 

王伟介绍了蜀道集团在资源循环领域的最新进展。王伟强调,蜀道集团在交通物流等多个领域具有较强的综合实力,拥有产业投资、资金等多方面优势,实施聚焦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和再生资源回收业务,着力打造业务平台的包容性和未来的多元可能性的“1+1+N”战略。蜀道集团计划通过科技创新,构建再生有色金属的综合服务平台,整合资源,扩展海外产业布局,强化产业协同,并致力于打造供应链交易平台,推动资源循环赋能全球绿色发展。

世界500强企业作为行业的引领者,凭借其强大的创新能力和社会号召力,正在为全球低碳转型和资源循环利用发挥着重要作用。此次专题论坛的成功举行为业内各方提供了宝贵的交流与合作平台。随着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加速,再生金属分会将与世界500强企业一道,在推动有色金属再生利用、减排降碳、打造绿色产业链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共同携手向着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迈进。

资讯编辑:乔   晔

资讯监督:张   琳    010-63963867

资讯投诉:郑   玮    010-63963866

(责任编辑:再生分会)
本网凡注明出处为“《中国再生有色金属》”的所有稿件,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与010-82290313联系授权事宜;转载请务必注明稿件来源:"《中国再生有色金属》"。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读者参考,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本网站概不负任何责任。如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点内容

版权所有: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