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协会工作 >

2024 CMRA 年会 | 绿色科技 智领未来—先进技术装备推介会召开

2024-11-10 19:43 编辑人:再生分会
11月7日,第二十四届再生金属国际论坛及展览交易会现场同期举办了以绿色科技 智领未来为主题的先进技术装备推介会。国内外知名技术、设备企业的专家,就新技术、新工艺及数字化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分享,吸引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200余名代表参会。推介

11月7日,第二十四届再生金属国际论坛及展览交易会现场同期举办了以“绿色科技 智领未来”为主题的先进技术装备推介会。国内外知名技术、设备企业的专家,就新技术、新工艺及数字化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分享,吸引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200余名代表参会。推介会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副秘书长李波主持,现场气氛热烈,交流成果显著。

 

 

林德(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蔡琪分享了《工业气体技术在再生有色产业中的创新应用》,他指出,能源转型推动全球有色金属需求快速增长,双碳目标及碳贸易壁垒为再生有色金属带来新机遇。林德气体的无焰纯氧燃烧技术,通过独特设计在提高燃烧效率的同时降低火焰峰值温度,在熔炼内炉形成均匀的温度场,能显著降低熔炼过程的能耗,并大幅减少烟气量及NOx排放。同时烟气中富集的二氧化碳有利于后续碳捕捉、碳中和及碳利用。

 

 

沈阳东大三建工业炉制造有限公司技术部长高燕杰分享了东大三建再生铝IDEX®脱漆及DDCS熔化系统。他提到,IDEX脱漆系统能高效去除废旧铝材表面油漆和杂质,为熔化过程提供高质量原料。DDCS熔化系统则采用先进燃烧和热交换技术,高效利用燃料能量,将废旧铝材快速熔化为高品质铝液。

 

 

恩派特(江苏)环境有限公司运营总监许明分享了《废物处理与资源再生:恩派特在有色金属回收中的实践》,他介绍,恩派特专注于固废处理和资源再生的领先企业,始终致力于通过绿色科技实现废物的有效处理和资源的循环利用。他分享了公司在金属屑压饼、废旧金属破碎分选等方面的先进技术装备及解决方案,并强调了这些技术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环境污染方面的重要作用。

 

 

空气化工产品(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技术经理赵明慧以《低碳环保的全氧燃烧助力有色金属熔炼行业应对能源和环境挑战》为题作报告,他表示,空气产品公司拥有多款应用于有色金属领域的专利燃烧器,具有提高收得率、快速动态加热等特点。公司的全氧燃烧解决方案应用于再生铝熔炼领域已有多项客户案例,并取得了节能减排的效果。此外,公司先进的氧气燃烧技术也可以应用于铝灰渣回收利用、再生铜、再生铅熔炼等生产工艺。

 

 

深圳市天圳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巢海以《数字化技术助力再生有色金属产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为题演讲,他介绍了数字化技术在再生有色金属产业中的应用,特别是其在助力产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方面的成功案例与研究方向。通过分享数字化工厂系统的典型功能,如生产可视化、熔炼过程工序分解、生产对标管理等,同时以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在再生有色金属产业中的场景研究与应用为例,展望了数字化核心技术在产业的智能化升级的未来方向。归根结底,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都是围绕着以帮助企业实现降本、增效、提质和促管的目标,推进再生有色金属产业精益管控、持续改进!

 

 

Binder+Co Metal金属亚洲销售总监张海以《再生金属原料一站式预处理解决方案》为题,分享了该公司在金属分选领域的创新技术。基于传感器技术的AI和激光分选技术,特别是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技术,为铝回收产业带来了高效、可靠的保级利用解决方案。这项技术能够快速、无接触地分析元素周期表中的所有元素,为铝废料的分类和回收提供了科学依据。

 

 

苏州新长光热能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余广松作《再生铝熔炼设备现状与展望》的主题演讲,他重点介绍了再生铝熔炼设备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当前再生铝炉窑正朝着大型化、机械化、模块化、自动化和绿色化的方向发展。苏州新长光最新的弥散式燃烧和富氧、全氧燃烧技术,这些技术不仅能够提高火焰温度和燃烧效率,还能大大减少烟气排放和热力型NOx的生成,为再生铝产业的绿色发展贡献力量。

“随着全球绿色经济转型的加速推进,再生金属产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通过加强技术创新和合作交流,不断提升产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将为推动再生金属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参会企业表示。

资讯编辑:齐   磊

资讯监督:刘姣姣    010-63963867

资讯投诉:郑   玮    010-63963866

(责任编辑:再生分会)
本网凡注明出处为“《中国再生有色金属》”的所有稿件,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与010-82290313联系授权事宜;转载请务必注明稿件来源:"《中国再生有色金属》"。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读者参考,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本网站概不负任何责任。如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点内容

版权所有: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