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协会工作 >

《废铅酸蓄电池回收技术规范》将有力推动废铅酸蓄电池规范性回收

2019-05-09 16:41 编辑人:再生分会
日前,由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了一项环保领域重要国家标准 《废铅酸蓄电池回收技术规范》 。标准规定了废铅酸蓄电池的 收集、贮存、运输、转移 过程的处理方法及管理措施,有利于规范生产企业对废铅酸蓄电池的回收利用,防止二次污染,同时将对

日前,由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了一项环保领域重要国家标准——《废铅酸蓄电池回收技术规范》。标准规定了废铅酸蓄电池的收集、贮存、运输、转移过程的处理方法及管理措施,有利于规范生产企业对废铅酸蓄电池的回收利用,防止二次污染,同时将对规范废蓄电池回收行业的整体发展起到示范作用。

 

报废的铅酸蓄电池含有铅和酸,处置不当会对环境和安全造成危害。标准的起草人之一,沈阳蓄电池研究所副所长、全国铅酸蓄电池标委会主任委员伊晓波认为,我国废铅酸蓄电池的规范性回收量是这项标准实施成效的前提,如果规范性回收量很低,标准再好,实施成效也有限。

 

伊晓波说,和很多废品不一样,废铅酸蓄电池中铅的再利用率极高,主要流向是再生铅冶炼厂,回收价格每吨在1万元左右,可观的回收价格使得废铅酸蓄电池回收率很高。因此,废铅酸蓄电池对环境和人体产生危害源自于收集、贮存、运输、转移等环节中,这也是此项标准制定的重要性所在——废铅酸蓄电池的回收企业是这项标准实施的主体,只要回收企业能够实施好标准,废铅酸蓄电池对环境的危害就会大大降低。

 

据介绍,我国每年产生的废旧铅酸蓄电池大约550万吨,其中的旧铅酸蓄电池50万吨左右,通过维修可以继续使用。我国再生铅冶炼厂对原料的需求是1200万吨左右,虽然废铅酸蓄电池是再生铅冶炼的主要原料,但500万吨的废铅酸蓄电池远远满足不了再生铅冶炼行业的需求。

 

伊晓波对这项标准的实施效果总体看好,但认为也有一定的难度。标准实施的成效关键要看对相关市场主体的培训效果。我国目前只有30%左右的铅酸蓄电池含有流动硫酸电解液,也就是说70%左右的铅酸蓄电池中的电解液是不流动的,或吸附在玻璃纤维棉中或成胶态。如果不经过严重的跌落或撞击破裂,其中的电解液是不会渗漏出来危害环境的,即使是含流动电解液的废铅酸蓄电池,由于绝大部分蓄电池的结构具有很强的密封性,电解液也不会轻易流出。其次从回收的规范性上看,一是蓄电池生产企业的经销商及销售网络,大多都能够掌握基本的废铅酸蓄电池回收要求;二是通信、铁路、车站、码头等集中使用铅酸蓄电池的用户一般会将产生的废铅酸蓄电池直接返销给再生铅冶炼厂;三是大部分具有资质的再生铅冶炼企业由于废铅酸蓄电池价格和专业性的原因,回收过程比较规范。

 

伊晓波强调,随着标准的实施,蓄电池经销商、集中用户和再生铅冶炼企业对废铅酸蓄电池的回收将更加规范,60%的废铅酸蓄电池的回收可以确保对环境无害。剩下的40%来自汽车、摩托车、修理厂等零散社会源,这些主体基本无法掌握对废铅酸蓄电池回收的规范性要求,规范回收培训难度较大。

 

伊晓波建议,解决的办法之一是由蓄电池的生产企业统筹培训工作,先对经销商培训,再通过经销商对购买蓄电池的用户和零散社会源进行培训;二是由再生铅冶炼厂对其回收网络进行专项培训三是4S店可以和相应的品牌联合培训,修理厂、配件店以及废品回收店则需要相关管理部门采取一定的措施,督促培训进而促进标准的实施。伊晓波说,由于此次发布的标准是推荐性国标,即使是蓄电池经销商、再生铅冶炼企业、铅酸蓄电池集中用户对废铅酸蓄电池的回收具备一定的基础,但也很难自行规范到标准要求的程度,更不用说零散的社会源了。因此,对标准的宣传、培训十分重要和紧迫,需要通过政策、法规等途径使之发挥事实强制性的作用。因为即使是少量废蓄电池中的铅和酸进入土壤、地下水,都会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此外,伊晓波强调,废铅酸蓄电池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危害不仅是铅,还包括酸。部分再生铅冶炼企业没有处理废酸液的能力,要求回收渠道自行将酸液倒掉,由此对环境造成污染。这部分企业大都是无资质的低端型中小冶炼厂,有关部门应通过严格执法予以取缔。

(责任编辑:再生分会)
本网凡注明出处为“《中国再生有色金属》”的所有稿件,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与010-82290313联系授权事宜;转载请务必注明稿件来源:"《中国再生有色金属》"。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读者参考,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本网站概不负任何责任。如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点内容

版权所有: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