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协会工作 >

第十八届再生金属国际论坛报告集锦(摘录稿)

2018-12-10 15:36 编辑人:再生分会
关于全国通关一体化及关检业务全面融合的有关情况 海关总署综合业务司 邸迪 2018年11月8日 全国通关一体化改革通过构建集约高效、协调统一的一体化通关管理格局 ,解决长期以来企业反映最为集中的通关审价作业耗时长、执法不统一、跨领域通关不畅等问题。以

 

 

关于全国通关一体化及关检业务全面融合的有关情况

海关总署综合业务司 邸迪

2018年11月8日

 

 

949wangzhan.jpg

 

全国通关一体化改革通过构建集约高效、协调统一的一体化通关管理格局,解决长期以来企业反映最为集中的通关审价作业耗时长、执法不统一、跨领域通关不畅等问题。以落实“三互(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推动口岸管理相关部门通关协作,通过“两中心三制度”来实现“全国海关是一关”的目标。

 

 

 

 

 

建立海关总署风险防控中心和税收征管中心

 

1.海关总署风险防控中心。主要侧重于对安全准入风险的防控,主要防控目标是禁止类和限制类进出境货物,指挥口岸现场海关对货物的品名、规格、数量、商标等实施查验。

2.海关总署税收征管中心。主要侧重于对税收征管风险的防控,主要的工作目标是涉税商品,主要工作手段是对进出口商品的归类、价格、原产地等的审核。

 
实施货物通关“一次申报、分步处置”的管理模式

1.由风险防控中心分析验证货物品名数量重量禁限类别等准入属性,企业自缴税款或凭担保先放行货物,放行前需要现场验估的,可通过取样、留像等手段存证后放行

2.由税收征管中心分析验证货物归类价格原产地等税收属性,通过批量审核与验估核查稽查等,完成货物放行后的税收征管作业。

 

 

 

 

 

改革税收征管方式

 

 

最大的变化就是由“先审核后征税”变为“先征税后审核”。海关通过开展预归类、预审价、预裁定,前置税收风险分析,实施通关中验估、放行后批量审核,后续稽查等手段,实现对归类、价格、原产地等税收征管要素的全过程抽查审核。

 

 

 

 

 

推进协同监管

 

 

口岸海关侧重运输工具、货物、物品、监管场所等监管,属地海关侧重企业稽查、信用管理等后续监管和合规管理。

 

 

 

 

 

关检融合变化及成效

 

 

1.取消通关单。今年6月1日,全面取消《入/出境货物通关单》,实现一次放行。企业无需递交纸质通关单和在报关时填报通关单号;海关通过系统数据验证,统一发送指令、一次放行,简化了申报手续,减少了通关环节。

 

2.报关单与报检单整合。8月1日,实施进出口货物一次申报。将原进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入境货物报检单合并为一份报关单,实现一次申报、一单通关。

 

3.推进出口申报前监管。进口申报前实施境外预检、境外装运前检验及检验机构监督管理。出口申报前实施出口产地/组货地检验检疫作业,并形成电子底账数据。该项措施已于今年8月1日开始实施。

 

4.推进检验检疫单证电子化。8月1日起,企业办理检验检疫手续时,除特殊情况外,只需提供单证电子化信息,无需在申报时提交纸质单证。

 

5.对企业的登记注册的调整。海关总署公告2018年第91号明确,《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国外供货商注册登记管理实施细则》已经于8月1日生效。

 

6.有关报关企业注册登记。海关总署公告2018年第91号明确,今年10月29日起,对完成注册登记的报关单位,海关向其核发的《海关报关单位注册登记证书》自动体现企业报关、报检两项资质,原《出入境检验检疫报检企业备案表》、《出入境检验检疫报检人员备案表》不再核发。

 

7.正在推进将原检验检疫现场检务部门负责的报检受理、检验检疫单证审核、签证等,并入现场海关综合业务部门负责实施。

 

8.正在推进将原检验检疫现场施检部门负责的检验、检疫、查验(核对货证)、鉴定、初筛鉴定、抽样送检、合格评定、检疫处理监管、拟证等,并入现场海关查验部门负责实施,通过联合作业、委托授权、职责调整等步骤,逐步实现通关监管“查检合一”。

 

9.其他对口岸通关影响较大的改革措施。

(1)提前申报。在舱单数据提前传输的前提下,企业提前向海关申报,海关提前办理单证审核及税费征收。对于采用无纸化方式申报,电子支付税款,且不涉及查验的货物,企业在货物运输阶段就可完成申报前准备和申报手续,实现货物到港即提离,货物整体通关时间大幅缩短。

 

(2)关税保证保险。进出口企业在保证海关税收安全的前提下,通过保险担保实现货物“先放行后缴税”,是海关联合保险公司全新开发的保险产品,既是海关首次引进保险产品作为新型担保方式,也是保险行业内第一个以政府机关为被保险人的保证保险产品。

 

(3)“先验放、后检测”。“先验放”指进口矿产品经现场检验检疫,包括放射性检测、外来夹杂物检疫、数重量鉴定、外观检验以及取制样等符合要求后,即可提离海关监管作业场所;“后检测”指进口矿产品提离后实施实验室检测并签发证书。大宗资源型商品由于品种单一,比如铁矿石,潜在危害风险小,在监管上采取“先验放后检测”检验监管方式,可以加快通关时效。

 

 

(责任编辑:再生分会)
本网凡注明出处为“《中国再生有色金属》”的所有稿件,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与010-82290313联系授权事宜;转载请务必注明稿件来源:"《中国再生有色金属》"。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读者参考,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本网站概不负任何责任。如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点内容

版权所有: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