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统计数据 >

银十吃金九 大宗商品提前入冬

2012-11-01 13:32 编辑人:
 10月深秋,国内商品市场却已如寒冬。相比农产品震荡走弱,铜、铝、铅、锌四大基本金属都以较明显的下跌结束十月行情,特别是沪铅、沪铜全月跌幅分别达到6%和4.85%。业内人士表示,尽管十月是金属消费旺季,但整个行情基本上将9月政策利好涨幅全部回吐,市场

  10月深秋,国内商品市场却已如寒冬。相比农产品震荡走弱,铜、铝、铅、锌四大基本金属都以较明显的下跌结束十月行情,特别是沪铅、沪铜全月跌幅分别达到6%和4.85%。业内人士表示,尽管十月是金属消费旺季,但整个行情基本上将9月政策利好涨幅全部回吐,市场对全球经济增长以及中国需求下降的担忧气氛仍十分浓厚。

  进入11月,消费淡季又至。专家表示,欧债前景仍存不确定性,美财政悬崖危机严重,日本虽然投入巨资刺激经济,但难改其疲软态势,国内产能过剩难以在短期明显改善,商品市场短线维持低位区域波动的可能性较大。

  “银十吃了金九”

  10月份在全球经济预期较为悲观的情绪指引下,外盘商品持续下行,内盘也联动走弱,各板块和品种稳中趋跌,农产品、工业品、能源化工跌多涨少,整体处于弱势格局。

  就单个品种看,沪铜10月行情几乎消化了9月份的涨势,从9月3日至9月30日,沪铜1302主力合约涨了5.56%,但随后的十月旺季并未延续涨势,事实上,行情在9月19日便开始震荡下行,直至最近一周开始跟随伦铜急剧下跌。

  新湖期货研究员廉正表示,宏观面热情消退伴随的是消费低迷,往年“金九银十”的消费热并没有在基本金属市场上演,金属供应都显现出过剩压力。受宏观及基本面的双重打压,基本金属价格在9月因政策利好大幅攀升后明显回落,特别是铝、铅、锌,已经将9月的涨幅全部回吐。

  农产品方面,连豆、豆粕、豆油及郑棉、早籼稻从9月初便一直震荡下行,跌幅均比较明显,特别是豆粕、豆油主力合约9月、10月两个月跌幅近8%。

  分析人士表示,国庆节后美豆走势先抑后扬,目前重回盘整区间,美国农业部10月供需报告上调产量预估,对行情形成一定利空,不过因市场此前早有预期,利空效应被大幅削弱。

  受累经济增长疑虑

  可以说,国内商品市场的疲弱很大程度上是受全球经济增长忧虑的拖累所致。

  欧洲方面,欧元区10月经济景气指数下降,但降幅小于预期,说明欧元区消费者和零售业情绪恶化有所放缓,但欧债危机前景仍存很大的不确定性。

  华闻期货分析师杨广喜说,宏观面时而乐观、时而悲观,主要还是围绕欧洲主权债务问题,目前表现为西班牙是否需要获得救助。最为直接的就是美元指数,在欧洲担忧有所缓解的时候,美元指数就会走低,而担忧上升时,美元指数就会走强。

  兴业期货高级研究员施海也表示,各经济体普遍实施低利率货币政策却难以推动商品上涨,反映下游需求疲软。同样,美国遭遇桑迪飓风严重袭击,但原油市场价格仍低位徘徊,也反映供应端利多题材尚未能支持价格大幅上涨。

  外盘中的原油、铜两个品种也印证了当前宏观经济背景。国际油价在10月份开始震荡下行,并最终破了90美元每桶的支撑价位。伦铜方面也是跌破了8000美元每吨的支撑位。

  海通期货[微博]研究员姚瑶说,遭欧美制裁的伊朗原油出口量不断下降,伊拉克和沙特等国的增产将弥补部分缺口,但因闲置产能处于较低水平,沙特等国增产能力也有限,因此欧佩克整体供应能力受限,中东局势的变化使欧佩克原油供应存在一定的变数。

  后市难改疲软下行格局

  进入11月,国内大宗商品市场又将如何走向呢?

  施海表示,商品市场短线维持低位区域波动可能性较大,中期走势有待于经济和政策的博弈结果,局部板块和品种则取决于自身供需关系的变化。

  铜作为经济预期的“风向标”或能说明一些问题。杨广喜认为,在10月17日以后,随着担忧上升,美元走强,铜价出现一波快速下跌。之前则是对美联储QE3利多逐步消化后的震荡回调。目前看,铜价由于利多因素逐步消化,国内需求的恢复不如预期。铜价总体震荡下行的趋势没有改变。

  能化品方面,姚瑶则认为,中长期来看,全球原油市场供应情况可能继续相对宽松,虽然冬季用油需求会有一定增加,但欧美经济前景均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使原油需求前景存疑,国际油价的弱势行情可能无法完全反转,而原油作为石油化工产业链的上游,其走势偏空将使国内能源化工品种的成本支撑减弱,价格下行压力更重。

(责任编辑:再生分会)
本网凡注明出处为“《中国再生有色金属》”的所有稿件,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与010-82290313联系授权事宜;转载请务必注明稿件来源:"《中国再生有色金属》"。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读者参考,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本网站概不负任何责任。如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点内容

版权所有: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