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统计数据 >

黄金期货,突破前期高点

2012-02-01 09:01 编辑人:
  春节后的首个交易日,国内黄金期货市场春风拂面,沉寂数月的金价再次悸动。市场人士判断,在全球经济动荡、通胀压力依旧的背景下,金价涨势有望延续,甚至在上半年就有望突破每盎司2000美元“天花板”

  春节后的首个交易日,国内黄金期货市场春风拂面,沉寂数月的金价再次悸动。市场人士判断,在全球经济动荡、通胀压力依旧的背景下,金价涨势有望延续,甚至在上半年就有望突破每盎司2000美元“天花板”

  第一把火:风险局势

  1月30日,上海期货交易所黄金期货大幅上涨,主力1206合约上涨4.29%。不少分析师指出,春节期间,国际黄金期货延续节前上涨势头,加速上攻,接连创出近期新高,短短一周内,猛涨4%以上。受外围市场影响,国内黄金期货节后首日大幅补涨,表现并不令人意外。

  北京中期期货研究院院长王骏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1月27日美国纽约商品交易所(COMEX)黄金期货收于每盎司1732.2美元,根据外盘累计涨跌幅预测,黄金期货节后首个交易日涨幅在4.1%左右。

  国际市场上,目前影响金价走势的基本因素没有根本改变,欧债危机依然牵动市场避险情绪,伊朗地缘政治局势紧张煽动油价带领大宗商品价格蠢蠢欲动,通胀忧虑加剧。

  中国春节期间,国际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惠誉于1月27日宣布下调意大利等5个欧元区国家的主权信用评级,并警告欧元区持续的债务危机将进一步危害这些国家的融资能力,避险情绪升温给了金价上涨理由。今年2至4月份将是欧洲重债国偿债的高峰期,市场普遍预计欧债危机最坏时刻也应该在2至4月份显现,在这段时间内,投资避险需求将只增不减。

  第二把火:宽松货币

  市场人士还指出,除去避险需求、通胀担忧等一系列利多因素外,美联储拉长宽松货币政策期限也为黄金上涨争取了更大空间。

  1月25日,美联储决议,将把联邦基金利率在零至0.25%的历史超低水平至少维持到2014年下半年。受此消息刺激,金价突破每盎司1700美元关键点位。国金期货总经理助理、首席分析师江明德(博客,微博)对《国际金融报》记者指出,欧债危机已经出现“审美疲劳”,在这种情况下,美联储政策变化和同期美元指数下滑促成国际金价上涨。

  江明德指出:“美联储决议释放出一种信号,即保持宽松流动性政策不变。此外,把低利率维持的时间延长1年,说明美联储对经济复苏还存在担忧,如果经济复苏确实有停滞迹象的话,不排除美联储推行第三轮量化宽松(QE3)。因此,无论从哪一个方面来看,对金价都是利好。”

  光大期货分析师孙永刚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现阶段全球风险格局未变,欧洲银行体系在欧洲央行推出的3年期长期再融资操作(LTRO)推动下,再加上市场重燃对美国QE3预期,市场流动性好转,黄金出现大涨在情理之中。“如果因为大选需要,美国政府急于祭出QE3提振经济,那么预计国际金价将在上半年突破每盎司1800美元,甚至有望突破2000美元。”孙永刚说。

  第三把火:传统需求

  目前,正值新兴市场国家黄金需求旺季。

  江明德指出,从实物黄金需求来说,节日往往是实物黄金消费的高峰期,特别是中国、印度两国都有在节日进行黄金消费的传统,因此金价的季节性高点集中在每年年前一段时间。

  有媒体发现,全球金融危机以来,金价与中国新年有着有趣的联系:鼠、牛之交,国际金价达到每盎司900美元左右;到了牛、虎之交,国际金价突破了每盎司1100美元;再到虎、兔之交,国际金价站上了每盎司1300美元的高位;3年里,以中国农历年统计,国际金价年均上涨200美元左右。龙年到来,国际金价达到每盎司1700美元,涨幅达400美元,黄金牛市没有走弱的趋势。

  世界黄金协会远东地区主管Albert Cheng近日表示,中国市场的黄金需求将继续攀升。他指出,黄金通常在中国农历新年被当作礼物馈赠给亲友,因中国去年11月的黄金进口量触到历史高位,预计今年中国市场的黄金需求将颇为强劲。

  江明德认为,龙年国内黄金期货价格还会以震荡的态势缓步上行。但他提醒投资者,要关注目前希腊债务危机违约可能性,“如果因为希腊出现主权债务违约而导致银行系统内的流动性紧缩,黄金价格短期会下跌调整,但下跌态势不会维持较长时间,仍然会回归到高位。”

  王骏也表示,虽然节后首日国内金价受外盘走势提振走高,但目前能否带动市场资金的参与热情还未有定论,投资者的谨慎情绪是否将延续还有待关注,目前战略投资机会并不成熟,建议投资者把握短线交易的机会,切莫高位追涨。

(责任编辑:再生分会)
本网凡注明出处为“《中国再生有色金属》”的所有稿件,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与010-82290313联系授权事宜;转载请务必注明稿件来源:"《中国再生有色金属》"。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读者参考,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本网站概不负任何责任。如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点内容

版权所有: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