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国内外行业动态 >

部分再生资源回收基地将得到总投资50%的财政补贴

2011-04-14 11:48 编辑人:
西南再生资源基地内江废旧电器拆解处理车间内生产场面。 兰自涛摄 (cnsphoto供图) 4月7日由商务部在上海召开的全国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现场会议透露,区域性大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基地建设、城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再生资源产业龙头企业等环保产业相

西南再生资源基地内江废旧电器拆解处理车间内生产场面。  兰自涛摄 (cnsphoto供图)

  4月7日由商务部在上海召开的全国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现场会议透露,区域性大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基地建设、城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再生资源产业龙头企业等环保产业相关环节将会获得更多的财政支持。

  据悉,相关部委将通过贷款贴息和财政补助的方式,支持河北、山西、新疆等20个地区的区域性大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基地建设。支持标准为每个项目原则上最高为总投资额的50%。这20个地区分别为河北、山西、辽宁、大连、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江西、河南、湖南、广东、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宁夏、新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城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也被列入环保产业加快发展的重要方面,支持大同、哈尔滨、南京、马鞍山、南昌、潍坊、烟台、漯河、武汉、玉溪10个城市的城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支持标准同样最高为项目总投资额的50%。

  在此次会议上,商务部同时要求各地区抓紧构建回收体系,完善回收网络,地方要支持培育龙头企业,保证资金使用效果,提升分拣与处理水平,力争在“十二五”期末,初步建立拥有现代回收方式、先进的技术设备、完善的回收网络、良好的分拣与处理、规范化管理的废旧商品回收体系,使得全国主要品种再生资源回收率达到70%。

  据悉,近几年来我国再生资源回收行业规模明显扩大,回收总量和回收率逐步攀升,对国民经济贡献度进一步提高。2009年国内回收总量约1.4亿吨,与2006年相比,增长了42%;回收总值约5000亿元人民币,比2006年增长近1倍,各类回收企业10万多家,从业人员约1800万人。与此同时,社会各界对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的重视程度普遍提高,行业地位日益凸显。近两年,相关部委已支持建设了44个城市的22个集散市场,以及36个区域性大型再生资源集散市场,安排金额共计17.5亿元。今年还将继续安排资金,支持10个试点城市的回收体系建设和20个省份的区域性回收基地建设。以“三位一体”建设为核心,试点城市回收网络已初具雏形,再生资源的回收率由原来的40%提高到70%左右。

  今后五年,在进一步完善城市回收体系的基础上,逐步向有条件的农村地区推开,使试点城市90%以上回收人员纳入规范化管理,90%以上的社区设立规范的回收站点,90%以上的再生资源进入指定市场进行规范化的交易和集中处理。

  商务部副部长姜增伟在当日的会上表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是发掘资源潜力、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循环经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是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的重要内容,是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好家园的有效措施。同时随着《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的颁布,开通了回收经营者网上备案系统。一批龙头企业迅速发展壮大,行业集中度逐步提高。

  分析人士表示,伴随着政策、技术和渠道逐步成熟,再生资源产业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高峰时期,因而看好整个行业的发展前景。同时,随着我国近十几年来电子产品、汽车和大型机电设备的广泛使用,废旧电子产品、报废汽车船舶和机电设备等可能替代传统的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塑料、废纸、废玻璃成为再生资源发展的新方向。

  湘财证券分析人士称,“政策、技术和渠道”是再生资源行业实现快速发展的三大基本要素。政策方面,随着资源循环利用进入“节能环保产业”规划,行业的发展具备了理想的外部环境;技术方面,一大批企业已经掌握了环境友好的先进处理技术;资源回收渠道方面,目前我国社会回收体系建设较为落后,非法小作坊遍地开花,而正规处理企业却难以获得废弃物渠道资源。但随着资源循环利用上升到国家战略以及各类政策密集出台,废弃物资源的回收渠道建设将取得较大的进步、前景光明。

(责任编辑:再生分会)
本网凡注明出处为“《中国再生有色金属》”的所有稿件,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与010-82290313联系授权事宜;转载请务必注明稿件来源:"《中国再生有色金属》"。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读者参考,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本网站概不负任何责任。如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点内容

版权所有: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