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国内外行业动态 >

访台州齐合天地金属有限公司总经理丁国培

2010-07-23 11:34 编辑人:
齐合天地公司一名员工正在用先进的拆解工艺,拆解一台大型的进口废旧电机。 陈玲聪摄 作为台州再生金属行业的资深人士,丁国培有两个主要头衔,一个是台州齐合天地金属有限公司总经理,另一个是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副会长。 双重身份,使得丁国

齐合天地公司一名员工正在用先进的拆解工艺,拆解一台大型的进口废旧电机。 陈玲聪摄

作为台州再生金属行业的资深人士,丁国培有两个主要头衔,一个是台州齐合天地金属有限公司总经理,另一个是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副会长。

双重身份,使得丁国培既有经营再生金属企业的实战经验,又能站在全国乃至全球的高度,审视、把脉这一行业。

繁荣背后的隐忧

“台州再生金属产业在历经30年的风雨之后,已进入到新的发展时期。从表象上看,十分繁荣,但繁荣背后,隐藏着不少忧患,整个产业的发展已经走到了一个拐点,亟需进行转型升级。”接受采访时,丁国培开门见山。

丁国培的观点有事实依据。纵观台州再生资源产业,除部分企业拥有较为先进的回收处理设施与环保工艺装备外,还有相当多的企业仍在采用落后、传统的回收加工方式,研发能力薄弱。“行业整体装备水平相对落后,缺乏专业人才和与产业发展规模相适应的回收处理加工技术,是制约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丁国培说。

认识上的误区

资料表明,发达国家对制造业产品使用再生资源原料的比例有明确规定。而我国尚处于工业化中期,国民对再生资源产业及产品普遍持否定或疑虑态度。

丁国培眉宇之间透出几分担忧。他说,对于进口废旧金属拆解回收,社会大量关注的是回收过程中的“二次污染”问题,而忽略其更为重要的资源属性,总以为进口矿石有利于发展经济,而进口废旧资源就是“洋垃圾”。甚至有人认为,中国地大物博,不缺资源,捡垃圾才是环境的污染者。这实际是认识上的误区。

在齐合天地,记者见到一台锈迹斑斑的变压器,看上去像一堆垃圾,但在丁国培的眼里那就是“宝贝”:旧变压器拆解后,机壳经焊接后可以造船,散热扁管拉圆后可以做落地扇,矽钢片是家用电器制品的材料……

丁国培说,废旧金属,只要放对了地方,就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完善准入机制,实行优胜汰劣

大量事实证明,再生资源行业通过改进传统生产工艺,加大环保设施投入,用极小的环境容量就可获取更大的再生资源。“因此,各有关部门应该引导社会各界正确认识资源再生综合利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丁国培说。

客观地说,资源再生综合利用的确是一个容易造成二次污染的行业,而且这一行业准入机制和监管体系尚不完善,导致从业人员良莠不齐,部分从业者甚至放任污染,以牺牲社会效益获取不当利益,给整个行业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对此,丁国培认为,政府和相关部门要从环境、税收、社会保障等多个方面,对资源再生企业进行综合衡量,完善行业准入制度,建立长效的监管体系,实行优胜劣汰原则,使再生资源产业在拐点中实现转型升级,促进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

●产业点评 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

丁国培说得好,废旧金属,只要放对了地方,就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这句话的潜台词显而易见:废旧金属如果放错地方,就是一堆废铜烂铁,就是垃圾。

其实,持这一观点的大有人在。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所谓“垃圾”,实际上就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是朝阳产业,发展前景广阔。这从我市废旧金属拆解,到再生循环利用,再成为台州乃至全省制造业的重要支撑,完全可以得到证明。

但问题是,为什么这一行业至今缺乏扎实的社会基础,社会认同度不高?这里面,除了行业本身存在诸多问题,亟待改进、提高以外,不少市民对其缺乏了解、存在偏见,是症结所在。在他们的潜意识里,把废旧金属回收利用视为“收破烂”,把进口固废视为“洋垃圾”。

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国民经济对基础材料的需求强劲。但包括有色金属、黑色金属在内的基础材料还处于短缺状态。大力发展再生金属资源产业,是解决资源短缺和消费增长矛盾的一条有效途径。

千条理,万条理,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低碳循环经济发展,就是最好的道理。

到了该转变观念的时候了。如果相关企业严于自律,有关部门积极引导,全社会达成共识,那么,这一产业节能减排的目标就会如期实现,转型升级、健康有序发展的路子就会迈得更快,对经济社会的贡献就会更大。

(责任编辑:再生分会)
本网凡注明出处为“《中国再生有色金属》”的所有稿件,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与010-82290313联系授权事宜;转载请务必注明稿件来源:"《中国再生有色金属》"。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读者参考,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本网站概不负任何责任。如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点内容

版权所有: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