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国内外行业动态 >

重污染作坊式废品回收变身环保再生金属产业

2010-06-21 09:58 编辑人:彭卫
羊城晚报记者 彭卫 通讯员 刘勇 黄卫标 摄影报道 过去一条生产线需要15个工人,现在三五个工人就可全部完成;过去有5%的料不可回收,现在不可回收率仅为2%;过去铜粉含铜量是92%,现在已经达到了96%。杨舜告诉记者,如今,龙塘、石角又重新恢复了蓝天绿水。

  羊城晚报记者 彭卫

  通讯员 刘勇 黄卫标 摄影报道

  过去一条生产线需要15个工人,现在三五个工人就可全部完成;过去有5%的料不可回收,现在不可回收率仅为2%;过去铜粉含铜量是92%,现在已经达到了96%。”杨舜告诉记者,“如今,龙塘、石角又重新恢复了蓝天绿水。”

  没人想到,过去拿着50元月薪的乡镇老师赖坤洪,靠着废品回收摇身变成了亿万富豪;更没人想到,昔日省市两级政府围剿多年的黑作坊,如今竟发展成年产值超过500亿元的再生金属回收集群产业。

  清远市再生金属行业商会秘书长杨舜告诉记者:“我们已经捧回了中国再生铜都的金字招牌,下一步,‘清远铜’的上市也已在有条不紊的规划当中。”

  典型:回收废品,赚得可观利润

  【那笔生意他赚了2000多元,这是他好几年工资的总和。】

  清远再生金属产业的萌芽源于上世纪80年代。那时候,南海大沥就有一批人,依靠黄埔港进口废船、废电器和废电缆,干起废品回收利用的生意。清远的石角、龙塘两镇则恰巧地处南海和黄埔港的夹缝之中,一些本地人也依样画葫芦,开始从废品中掘金。赖坤洪就是其中一个。

  当时,在龙塘镇中学任教的赖坤洪一个月的工资50元,大儿子刚刚出生,既要养小又要养老,家里穷得叮当响。他也顾不上名声好不好听了,一边教书,一边偷偷干起废品回收。他先从亲友那里借来2万元,然后靠着关系到黄埔港拿了20吨废电缆。“2万元的借款全部用来进货和买设备,拆解金属的都是亲戚朋友和乡亲,都是先干活,后谈钱,现在看来,就像是一场为了改变命运的赌博,”杨舜告诉记者,“可是赖坤洪赌中了,那笔生意他赚了2000多元,这是他好几年工资的总和。”

  由于利润可观,越来越多的人放下手中的农具,开始投身废品回收。最高峰的时候,在龙塘、石角两镇,有5000个原始的家庭式黑作坊,从业人员过10万。赖坤洪也不顾父母反对,毅然辞掉他的铁饭碗,做起全职“回收佬”。

  危机:污染严重,威胁环境水源

  【那时候稻谷不结穗,果树长不大,周围的树木都发黄。】

  那时,拆解技术非常原始,多数工作靠村民手工完成。锯子、锤子、锯片刀等就是全部的工具,碰到塑料皮很厚的电缆,村民们就干脆泼上些油,通过燃烧的方式将包在里面的铜芯分离出来,处处冒烟的黑作坊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当地村民告诉记者:“那时候稻谷不结穗,果树长不大,周围的树木都发黄,不仅村子灰蒙蒙,而且市场弥漫着刺鼻的怪味。”更严重的是,重金属污染一度威胁着佛山广州的城市供水。清远也因此屡次在省里被开会点名,甚至被中央电视台和《人民日报》多次曝光。

  从2000年开始,省市两级政府和环保部门,对废品回收的黑作坊进行严厉打击。但是,由于违法成本低,每次打击后,黑作坊迅速死灰复燃。环保部门抽检也时常遭遇暴力抗法和人身攻击,受伤事件时有发生。如何在发展中解决好环保问题成了考验政府执政能力的一道坎。

  求变:升级技术,效率环保两全

  【过去一条生产线需要15个工人,现在三五个工人就可全部完成。】

  经过调研,当地政府发现,再生金属行业的市场前景广阔,行业本身并没有问题,问题的关键在于技术改造的滞后。

  当时,全国具有成熟物理拆解经验的公司仅两三家,而且都处于技术保密状态。清远环保部门便带着有志于技术改造的龙头企业四处参观学习,进行技术更新换代,赖坤洪也因此成了吃螃蟹的人。参观学习后,赖坤洪挖来专家,闭门搞研究,更新设备,将所有能调配的资金全部投入到技术改造,开始了他人生的第二场赌博。结果,不仅在广东率先实现废旧金属的“零排放”,也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看到赖坤洪成功后,其他企业竞相模仿。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当地政府再次鼓励企业和科研院所合作,进行二次技术升级。升级后,劳动效率比旧设备提高3-4倍,相比手工劳作效率更是提高了数十倍,环保问题也迎刃而解。“过去一条生产线需要15个工人,现在三五个工人就可全部完成;过去有5%的料不可回收,现在不可回收率仅为2%;过去铜粉含铜量是92%,现在已经达到了96%。”杨舜告诉记者,“如今,龙塘、石角又重新恢复了蓝天绿水。”

  发展:跨国路线,规划整体上市

  【2009年,清远拆解出再生铜80万吨,占全国再生铜产量的40%。】

  当地政府一方面推动全行业进行升级换代的同时,另一方面大力推行“入园经营,圈区管理”的新思路,在龙塘、石角建立工业园区,要求所有拆解户进入园区,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统一治污,对于不愿进园的黑作坊,动用铲车,坚决取缔。

  变作坊为园区,实现了资源回收利用、环境保护、加工贸易、公共服务和产学研“五个一体化”,旧日的垃圾变成了今天的黄金,再生金属产业聚集效应在几乎没有矿产资源的清远日益凸显。数据显示,2009年,清远总拆解量达到250万吨,拆解出再生铜80万吨,占全国再生铜产量的40%,占全国铜产量的13.8%,生产总值高达518.2亿元,占到清远工业总产值的1/4。

  如今,江西铜业、云南铜业、大冶铜业、华鸿铜业、同兴铜材、胜利铜材等一大批国内知名铜企业,以及兴域铝业、隆达铝业等多家铝企业纷纷扎根清远,一条“进口———拆解———粗加工———深加工———终端产品”的完整产业链已经初具规模。

  当年吃螃蟹的赖坤洪如今已是清远再生金属行业商会的会长,近年来,他不仅参股云南铜业,还在非洲的刚果共和国投资2000万美金,进行铜矿和钴矿的开采、冶炼和销售经营。作为清远再生金属行业的带头人,他雄心勃勃地表示:“清远铜要做大做强,必须要走跨国路线。目前,国内已有有色金属再生企业上市,我们计划在未来几年时间内整体上市。”

(责任编辑:再生分会)
本网凡注明出处为“《中国再生有色金属》”的所有稿件,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与010-82290313联系授权事宜;转载请务必注明稿件来源:"《中国再生有色金属》"。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读者参考,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本网站概不负任何责任。如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点内容

版权所有: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