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国内外行业动态 >

有色金属在中国工程院学术会议上备受关注

2009-11-02 13:14 编辑人:
10月26日至28日,第七届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学术会议在天津成功举办,以73位院士为首的400余位专家和学者汇聚津门,共同分享和见证了我国近年来在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领域取得的新成果,探讨现代化工、冶金与材料技术前沿。 在学术会议上

  10月26日至28日,第七届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学术会议在天津成功举办,以73位院士为首的400余位专家和学者汇聚津门,共同分享和见证了我国近年来在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领域取得的新成果,探讨现代化工、冶金与材料技术前沿。

  在学术会议上,有四分之一的学术报告中报道了有色金属的研发新成果以及有色金属相关的新科学。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有色金属的应用和研发在科技领域越来越受到高度重视,尤其是稀有金属的研究,如硅、锂、锗、铍等,昆明理工大学戴永年院士出席学术会并做了《粗硅精炼制多晶硅》的重要学术报告,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名誉院长屠海令院士做了《锗半导体材料在微纳电子学中的应用研究》报告,中色(宁夏)东方集团公司西北稀有金属材料研究院院长钟景明做了《ITER-FW用真空热压铍材研究》的报告,中南大学刘业翔院士在其《有色金属在若干高新技术领域的应用》报告中,系统的讲述了有色金属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应用情况,以及在未来工业、科学、生活中有色金属的重要作用和加强有色金属材料研发的重要性。

  在会上,有关有色行业的重要报告还包括西南铝业集团曾苏民院士的《用300MN大型水压机干成需1000MN设备干成超大型模锻件》、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周克崧教授的《低压等离子喷涂薄膜技术及其应用前景》、云南冶金集团王吉坤副总工程师的《旋涡柱铅闪速熔炼新工艺研发》、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教授翁端的《稀土催化材料及在机动车尾气净化中应用研究》、中南大学副校长邱冠周的《微生物冶金研究进展—微生物与矿物界面相互作用》、北京矿冶研究总院浮选设备研究室沈政昌的《320m3 充气机械搅拌式浮选机及选矿工艺性能研究》、北京矿冶研究总院院长蒋开喜的《最小化学反应量原理与锌冶炼流程选择》、中南大学冶金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李劼的《中国铝电解工业的技术进步与重大课题》、东北大学翟玉春的《以红土镍矿为原料制备SiO2 、MgO和NiO的绿色工艺》等20数个有色金属学术报告。分别就材料研发、工艺研究、装备改进等领域的新成果新思路做了详细阐述和讨论。

  本次大会分大会主报告和四个分会报告组成,主报告上由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等院士发言,分报告分为化工分会、材料分会、材料化工分会和冶金分会,大会现场共计发布了90余份学术报告。

(责任编辑:再生分会)
本网凡注明出处为“《中国再生有色金属》”的所有稿件,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与010-82290313联系授权事宜;转载请务必注明稿件来源:"《中国再生有色金属》"。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读者参考,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本网站概不负任何责任。如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点内容

版权所有: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