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国内外行业动态 >

姜增伟副部长在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现场会上的讲话(4)

2009-08-06 13:45 编辑人:admin
二、抓住机遇,全面推进回收体系建设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瓶颈和环境压力已成为严重制约因素。如何转变粗放型增长方式,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当前的紧迫任务。党的十七大提出以科学

  二、抓住机遇,全面推进回收体系建设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瓶颈和环境压力已成为严重制约因素。如何转变粗放型增长方式,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当前的紧迫任务。党的十七大提出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作为基本国策,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把经济社会发展引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轨道。开展再生资源回收,有利于缓解和解决我国的资源短缺问题,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利用再生资源进行生产,遏制废弃物的泛滥,具有比利用原生资源生产消耗低、污染物排放少的特点。加快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措施,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内容,对于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我们务必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再生资源回收工作的重要性,紧紧抓住面临的良好发展机遇,全面推进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的建设。面临的机遇我归纳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再生资源回收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从根本上讲就是转变以透支有限资源为代价支撑经济增长的模式。我国是一个人均资源贫乏的国家,重要资源短缺已对经济发展构成严重制约,传统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已走到尽头,如不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资源将难以为继、环境将难以承受。近年来,我国每年还要进口4000多万吨再生资源,但另一方面,我国再生资源回收的总体水平较低,每年都有大量资源白白流失。除废钢铁的回收率达到50%左右,废塑料、废橡胶、废纸和废玻璃的回收率分别只有25%、32%、35%和13%,废旧家电、电脑等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还没有完全开展起来,资源流失、环境污染严重。德国、日本等世界发达国家就是从解决废弃物处理起步,逐步向资源循环利用延伸,进而致力于改变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模式。因此,构建再生资源充分回收利用的循环发展模式,把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工作落实到生产经营的每个环节,落实到公民日常生活消费的方方面面,从而切实提高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有效弥补自然资源的不足,切实解决废物遗弃或处理不当造成的环境污染的问题。
  (二)再生资源回收是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举措“十一五”期间,我国要实现万元GDP能耗下降20%的目标,这个目标表明,在GDP核算中不能只算生产总值增长幅度,还要把必要的环境成本、资源成本等因素计算在内,建立“绿色GDP”的概念,这是一个重要的观念转变。据测算,每回收利用1吨废旧物资,可以节约自然资源4.12吨,节约能源1.4吨标准煤,减少6-10吨垃圾处理量;每利用一万吨废纸,可生产纸浆8000吨,节约木材3万立方米, 标准煤1.2万吨, 水100万立方米,少排放废水90多万立方米,节电600万千瓦时。因此,加快建设现代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是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一个重要举措,也将有效地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
  (三)再生资源回收是建设生态文明的现实需要
  党的十七大把“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我理解这一要求就是要使经济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规律相吻合,实现人类活动的生态化和经济规模效益递增。而建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在社会经济生态系统中形成生产、消费、再生利用三个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功能系统,是建设生态文明和社会文明的基础和途径,也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但当前再生资源回收企业经营规模普遍较小,加工处理工艺落后,以焚烧、酸浸、填埋等落后工艺处理废旧资源,导致二次污染、资源浪费。因此必须加快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形成回收有序、利用得当,科学环保的资源再生产业链条,使再生资源回收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得到有机的统一。 (责任编辑:再生分会)
本网凡注明出处为“《中国再生有色金属》”的所有稿件,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与010-82290313联系授权事宜;转载请务必注明稿件来源:"《中国再生有色金属》"。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读者参考,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本网站概不负任何责任。如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点内容

版权所有: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