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国家正式启动了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党的十七大和全国两会的召开对循环经济的发展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一系列利好因素的出现,促进了中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的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 1. 中国再生铜产业一季度运行概况 1.1 再生铜产量持续增长 2008年一季度中国再生铜产量约为50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31.58%。 中国一季度进口含铜废料总量达到139.6万吨,同期比增长36.91%。一季度进口含铜废料的明显特点是春节、政策调整等不稳定因素对进口含铜废料的影响越来越小,月度进口含铜废料的波动明显减小,市场供应的稳定性和原料保障程度得到加强(详见表1)。这一方面说明中国再生铜产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相对独立和完整的产业体系,对原料的需求趋于稳定;另一方面也说明中国的再生铜企业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相对完善和稳定的废铜采购网络。 表1:2008年1月~3月中国进口含铜废料月度走势 单位:实物量,万吨
|
2008年1月 |
2008年2月 |
2008年3月 |
进口量 |
42.05 |
43.58 |
53.97 |
一季度国内回收废铜约为18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稳中有升。 1.2 技术装备持续改进,产业升级明显加快 目前我国再生铜行业使用的熔炼炉基本全是固定式反射炉,这种熔炼炉具有造价低、建设周期短、维修方便等明显优点,因此在行业内得到了普遍应用。但是固定式反射炉也有十分明显的缺点,由于密闭性不好,导致热效率低,一般只有25~30%,同时在加料和还原阶段容易冒黑烟,环境污染严重。所以,不论固定式反射炉具有多少优点,节能和环保方面的两个致命缺点决定了其只能适用于中国再生铜产业的初级阶段,随着国家对环保要求的逐步升级,其应用将逐步受到限制。 正是基于固定式反射炉存在的缺点,目前部分企业已经开始采用竖平炉和倾动炉等新的工艺装备。在竖平炉工艺中,竖炉负责废铜的熔化,平炉负责精炼。由于竖炉的密闭性好、采取分段加热,因此热量损失少,节能效果明显,可比固定式反射炉节能30%左右;其次由于密闭性好,环保设施完善,可彻底解决固定式反射炉在加料和还原阶段的冒黑烟问题,环境效益好,而且工人的劳动强度低,劳动环境卫生大大改善。倾动炉虽然价格十分昂贵,但由于具有节能、环保、自动化程度高以及氧化还原反应充分、除渣效果好等突出优点,也开始在少数大企业得到应用。
图1:竖平炉与固定式反射炉 此外,赣州江钨新型合金材料有限公司12万吨再生铜项目进展顺利,目前已开始设备安装。该项目全套引进西班牙的“火法精炼高导电铜(FRHC)”技术,利用紫杂铜直接生产低氧光亮铜杆。该技术对紫杂铜的含铜量要求大大降低,最低只需92%以上即可,生产出来的铜杆完全能够满足《电工用铜线坯》标准。 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大大提升了中国再生铜产业的社会形象和地位,提高了资源能源利用水平和产品质量,避免了环境污染,对于促进再生铜产业升级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1.3 再生资源加工园区的发展进一步加快 2006年国家环保总局批准建设的山东烟台、河北文安、广东肇庆、广东江门和广西梧州五个定点园区中,已有部分园区陆续通过国家环保总局组织的验收,开始进入试运行阶段。在4月10日环境保护部公布的62家新增进口七类废物定点加工利用单位名单中,超过50家是园区内企业,说明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园区的发展得到了国家的认可。 同时,江西鹰潭、江西贵溪、湖南永州等其他以再生铜为主的新建园区建设进展顺利,企业开始逐步进入。 “圈区化”的发展模式提高了产业集中度和环境保护水平,有利于监管,促进产业逐步走上了规范化的发展轨道。 1.4 政策法规体系渐趋完善 2008年3月,国家正式发布了《铜冶炼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标准,规定现有铜冶炼企业由杂铜到阳极铜的能耗限额限定值为390千克标煤/吨铜、由杂铜到阴极铜的能耗限额限定值为510千克标煤/吨铜;新建铜冶炼企业由杂铜到阳极铜的能耗限额限定值为350千克标煤/吨铜、由杂铜到阴极铜的能耗限额限定值为470千克标煤/吨铜;铜冶炼企业由杂铜到阳极铜的能耗限额先进值为290千克标煤/吨铜、由杂铜到阴极铜的能耗限额先进值为400千克标煤/吨铜。据调研,目前大型企业普遍能够达到限定值的要求,但距先进值尚有一定差距。能耗限额标准的颁布实施,对于促进企业加强技术进步,推动行业节能减排将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备受行业关注的废旧物资回收增值税政策调整方案已初现端倪,目前各方对统一国内回收和进口废旧物资税率已达成一致,这对降低加工利用企业的税收负担、规范废旧物资的进口秩序将起到深远的意义和影响。不过各方对于政策调整是否需要设置过渡期的问题尚未达成一致,方案还需做最后调整,但预计很快即将出台。 《循环经济法》作为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根本大法,对我国再生金属产业的发展意义重大,目前已进入报批阶段,预计上半年有望出台。《循环经济法》从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回收市场准入制度、鼓励利废优惠政策等等方面对发展循环经济提出了明确要求,该法及其相应配套政策措施的出台,必将搭建起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完整法律法规体系,在行业发展历程中将具有里程碑意义。 2. 中国再生铜产业面临的问题及建议 正如我们国家当前面临的形势一样,中国的再生铜产业目前也正处于产业快速发展与矛盾突显并存的时期,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再生铜已进入微利时代,亟需政策扶持 2007年中国精炼铜总产量为349万吨,其中再生精炼铜产量已达到128万吨,占36.7%,在精炼铜产量构成中首次超过进口铜精矿成为比例最大的组成部分。在我国铜矿资源严重短缺和铜工业节能减排形势异常严峻的情况下,再生铜产业的发展为解决我国的铜资源供需矛盾和实现铜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目标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是,由于国际国内废铜市场竞争加剧,废铜价格持续走高,再生铜行业已进入微利时代,甚至出现“价格倒挂”现象,给企业造成巨额亏损。企业使用再生资源有时在经济上未必划算,因此亟需国家出台扶持政策,引导广大企业多用再生资源,少用原生资源,为我国的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建设做贡献。 2.2 呼唤再生铜市场准入条件早日出台 2007年3月和10月,国家先后发布了《铅锌行业准入条件》和《铝行业准入条件》,对再生铅锌和再生铝项目设定了准入门槛,但对再生铜行业除了规定“禁止使用直接燃煤的反射炉熔炼废杂铜”之外,尚无其他要求。而中国的再生铜行业经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产业基础,目前正处于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需要国家从项目规模、技术装备、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等方面加以规范和引导,促进行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2.3 再生资源拆解加工园区发展过快,制定园区发展规划应摆上议事日程 随着循环经济的发展,近年来我国再生资源拆解加工园区的发展异常迅速,目前我 国经国家环保总局批准建设的定点园区已经达到10个,其他未经国家环保总局批准建设的再生资源拆解加工园区和国内再生资源回收交易市场近20个。新建园区规模普遍较大,加工处理能力动辄100万吨,甚至200万吨,同时,原有园区也在不断扩建,加工处理能力进一步增大。 目前我国再生资源拆解加工园区和国内再生资源回收交易市场的总加工处理能力已超过3000万吨,而2007年我国进口含铜废料和含铝废料总量不足800万吨(实物量),国内回收的废有色金属约为230万吨(金属量),园区的加工处理能力远远超过原料的供应能力,园区发展进入盲目、无序、井喷式发展阶段,造成投资浪费,恶性竞争,部分园区面临无米下炊的窘境。因此,亟需国家对再生资源拆解加工园区和国内再生资源回收交易市场进行合理布局和规划,引导园区的健康有序发展。 2.4 加大“圈区管理”执行力度,建立区内区外差别政策,引导区外企业向区内集中,真正达到“圈区管理”目的 “圈区管理”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符合我国再生金属产业发展的正确道路,在4月10日环境保护部公布的62家新增进口七类废物定点加工利用单位名单中,超过50家是园区内企业,说明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得到了国家的认可和支持,但与此同时,仍有不少区外企业被新增为七类定点企业。这明显与“圈区管理”政策相背离,让广大园区感到非常困惑。 因此,需要国家对区外新增和现有七类定点企业逐步规范,引导区外企业向区内集中,真正达到“圈区管理”的目的。 (责任编辑:再生分会)
本网凡注明出处为“《中国再生有色金属》”的所有稿件,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与010-82290313联系授权事宜;转载请务必注明稿件来源:"《中国再生有色金属》"。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读者参考,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本网站概不负任何责任。如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