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循环经济文章 2013年第1期 2012年第12期 2012年第11期 2012年第10期 2012年第9期 2012年第8期 2012年第7期 2012年第6期2012年第5期 2012年第4期 2012年第3期 2012年第2期 2012年第1期 2011年第10期 2011年第9期
返回首页

[论坛]转变发展方式 实现有色金属工业科学发展

时间:2012-06-26 16:22来源:中国循环经济 作者:汪宗武 点击:
分享到: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由于有色企业进入门槛低,技术较易掌握,依靠扩大产能规模生产的确是一段有产量就有效益的黄金时代。但是,只要市场一萎缩,产品价格下滑,销售不畅,企业就很快告别高盈利时期,变成微利企业,陷入经营困境和生产危机。为此,我有四点看法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有了长足、快速的发展,已经连续九年成为世界有色金属产量第一大国。成就如此显著,的确值得我们回头认真总结。《有色金属“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科学发展是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主线。当前有色金属工业处在怎样的发展阶段上,怎样实现这个主题,怎样落实这个主线,是全行业共同关注的大事。

  实事求是地讲,有色金属工业基本上走的是一条粗放式发展道路,主要依靠投资扩张产能,依靠引进装备、支付高昂的技术使用费用,依靠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和环境成本,来实现快速发展。但是到今天,这种粗放式发展道路已经难以为继,大而不强成为我们发展的软肋。许多关键技术、大型成套设备、核心元器件和主要基础件都依赖进口,受制于人。整体上看中国有色金属工业还处于产业链国际分工的中低端环节,尚未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发展的技术引导型发展道路。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由于有色企业进入门槛低,技术较易掌握,依靠扩大产能规模生产的确是一段有产量就有效益的黄金时代。但是,只要市场一萎缩,产品价格下滑,销售不畅,企业就很快告别高盈利时期,变成微利企业,陷入经营困境和生产危机。为此,我有四点看法供参考。

  1. 有色企业产业结构应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

  有色工业和钢铁工业一样,都是传统的制造业。在全世界制造行业三十多个大类中,中国已有半数以上行业生产规模居世界第一。大而不强,缺乏核心竞争力,使我们处于制造业的低附加值价值链上。“微笑曲线”即产品附加值曲线,它是微笑嘴型的一条曲线,两端向上。“微笑曲线”中间是制造,左边是设计研发,右边是营销、服务。制造业位于产业链附加值曲线的低端,利润相对薄弱,企业只有不断往附加值较高区域移动才能持续发展和永续经营。如果企业要获取更多的附加值,就必须向两头延伸,要么向上游端的材料、设备及设计研发延伸,要么向下游端的销售、传播、网络及品牌延伸。我们很多企业没有自己的设计研发系统,没有自己的供应链系统,也没有自己的营销服务系统,只是负责中间一段制造加工,低端制造必然缺乏核心的制造技术和能力。中央现在特别强调发展实体经济,改造提升制造业,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非常有远见。

  2. 有色工业已经进入新材料时代

  我们不应再把有色金属工业仅仅定位于“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原材料工业”,应突出“有色金属又是战略性的、发展高端技术和新型装备基础的新材料工业”。发展高附加值的有色金属材料和产品,特别是中国特有优势的稀有稀土金属新材料,既是提升改造制造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需要,也是有色工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现在我国新材料产业综合保障能力在50%左右,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国家安全的一些高性能结构材料、功能材料等依然要依赖进口。根据国家“十二五”新材料产业规划,“十二五”期间新材料产值将达到2万亿元,年均增长25%,这是有色工业的用武之地,是有色行业转型升级的最好机遇。

  3. 技术进步、科技创新是有色工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根本保证

  核心技术研发投入不足仍然是我们的弱项。2010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只有0.69%,而国外大公司都在2%~3%,新兴产业高达10%~15%。2010年有色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总收入近3万亿元,而研发投入是133.5亿元,还没达到全国平均水平。节能减排、重金属污染防治,是有色金属工业发展面临的极大挑战,往往容易酿成社会不稳定因素。

  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了日本,但我们的能耗是日本的5倍。节能减排,不仅是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最大的潜力在于寻找新的采、选、冶炼、加工方法。“氧气底吹熔炼多金属捕集技术”是铜冶炼技术的一次重大创新;“低温低电压铝电解新技术”是我国铝工业的重大技术突破,是节能减排历史性突破。这些自主研发、技术创新的亮点,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铜冶炼、铝生产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随着它们的推广应用,定会开辟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的新天地。

  4. 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必须面向市场

  市场需求可能是后金融危机时期最稀缺的资源之一,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会更加显现。当前我国处于消费结构快速变动和升级时期。主流消费市场正在向健康、节能、环保、低碳和个性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新的技术和创意正在推动一些新的消费热点。我们应该根据市场新的需求、热点、理念,研发有色金属能与之相配套的新技术产品。无论有色金属工业发展现有企业,还是培育新的产业,都必须充分考虑到现实和未来市场的容量,考虑竞争能力,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否则终究会被市场淘汰。

  作者系原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党组成员、纪检组组长

(责任编辑:朱竹)
本网凡注明出处为“《中国循环经济》”的所有稿件,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与010-82290313联系授权事宜;转载请务必注明稿件来源:"《中国循环经济》"。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读者参考,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本网站概不负任何责任。如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