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协会工作 >

有色协会与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就赤泥综合利用和再生金属产业发展进行工作交流

2022-02-22 13:35 编辑人:再生分会
2月17日,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副司长尤勇一行来访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与协会党委副书记范顺科、副会长王健就赤泥综合利用、再生金属产业发展情况、协会相关工作思路和建议等方面进行了交流。再生金属分会副会长、赤泥综合利用推进办公室主任王吉位、赤

 

600.jpg

 

2月17日,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副司长尤勇一行来访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与协会党委副书记范顺科、副会长王健就赤泥综合利用、再生金属产业发展情况、协会相关工作思路和建议等方面进行了交流。再生金属分会副会长、赤泥综合利用推进办公室主任王吉位、赤泥综合利用推进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曾庆猛、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相关人员等参加交流。

 

范顺科、王健对尤勇一行的来访表示感谢。赤泥综合利用和有色金属再生是有色行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的重要议题,且发展前景广阔。协会新一届领导班子自成立以来,高度重视,积极主动作为,并取得了切实成效。希望工信部在跨行业流程再造、废铝保级回收等痛点、难点问题上继续给予大力支持,共同推动有色行业高质量发展。

 

曾庆猛、王吉位分别汇报了我国赤泥综合利用和再生金属产业的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协会的工作思路,并对推动相关工作提出建议。

 

曾庆猛表示,我国赤泥产生量将在几年内触顶,赤泥综合利用量也在逐年增加,但利用量增速依然低于产生量增速。为统筹各项工作,协会成立了赤泥综合利用推进办公室,通过召开交流推广会、组织基础研究和联合攻关、推动企业跨行业开展试点示范等途径专项推进赤泥综合利用。近年来,全国相关研究机构和企业在政府的引导和协会的支持下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探索,促进赤泥在陶瓷、建材、钢铁等多个行业的技术研究和产业化示范应用均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依然存在缺乏大规模低成本利用技术、缺乏产品应用标准、跨行业合作交流不够、部分项目易被列为高耗能项目而立项困难等问题。他提出,下一步,根据《八部门关于印发加快推动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实施方案的通知》等要求,协会将建设赤泥综合利用公共服务平台,并梳理形成赤泥综合利用重大项目库,组织行业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希望工信部给予支持。同时,建议工信部研究制定推进赤泥综合利用的指导意见并发布实施。

 

王吉位表示,再生有色金属产业是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支撑。2021年,在工信部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协会配合开展了产业难点问题政策研究、产业重大问题汇报、行业规范条件核查等工作。目前,我国再生金属产量稳定增长,产业园区资源集聚、企业集聚效应愈加明显,再生金属企业集团化全国布局加快,且部分再生金属品种有望参与期货交易。产业还出现了注重原料保障、政策导向、产业战略研究、产业链融合和智能化建设等趋势。为应对新形势、贯彻落实工信部等部门关于加快推动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实施方案,应该采取措施推进再生铜和再生铝的资源规范化利用、解决“两高”限制误伤再生有色金属产业问题、尽快启动再生铜铝原料回收加工网络建设;制定“再生铜铝铅锌碳排放标准及核算办法”;加大对再生有色金属领域专精特新企业的培育支持力度;支持再生有色金属企业智能化改造升级等。同时,建议开展扩大再生有色金属应用重大专项研究,尤其是报废航空航天材料保级利用等。

 

尤勇对协会一直以来的支持表示感谢,并对下一步相关工作提出建议和要求。他指出,“双碳”目标下,赤泥综合利用和有色金属再生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且对行业意义重大。应当实事求是,基于相关现状,做好产业布局,并制定具体的、可操作的计划,有序引导各项工作的开展。他提出,下一步,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和有色协会之间的信息对接与同步,二是要做好税收、标准规范、技术改造等方面的政策制定,三是要积极宣传推广成功经验,并培育龙头企业,引领产业聚集发展,四是要推动产业数据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设,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希望协会对工信部的相关工作多提建议,双方共同推动赤泥综合利用“急愁难盼”问题的解决与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为有色行业走绿色低碳之路作出新的贡献。

 

资讯来源:中国有色金属报
资讯监督:刘  巍    010-63960153
资讯投诉:罗  璇    010-63963867
(责任编辑:再生分会)
本网凡注明出处为“《中国再生有色金属》”的所有稿件,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与010-82290313联系授权事宜;转载请务必注明稿件来源:"《中国再生有色金属》"。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读者参考,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本网站概不负任何责任。如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点内容

版权所有: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