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协会工作 >

凝聚谱写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新篇章的磅礴力量—第二十一届再生金属论坛及展览交易会开幕

2021-11-11 14:26 编辑人:再生分会
11月的武汉,秋高气爽,景色宜人,再生有色金属产业的年度盛会如约而至。 ▲ 开幕式现场 ▲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再生金属分会会长王健主持开幕式 变废为宝、循环利用是朝阳产业。垃圾错位置的资源,把垃圾资源化,化腐朽为神奇,是一门艺术。会场内

11月的武汉,秋高气爽,景色宜人,再生有色金属产业的年度盛会如约而至。

 

图片1.jpg

开幕式现场

 

图片2.jpg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再生金属分会会长王健主持开幕式

 

“变废为宝、循环利用是朝阳产业。垃圾错位置的资源,把垃圾资源化,化腐朽为神奇,是一门艺术。”会场内习近平总书记对绿色回收产业的讲话视频正在循环播放,11月8日上午,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主办、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承办的第二十一届再生金属论坛及展览交易会(以下简称CMRA年会)隆重开幕。 

 

出席本届CMRA年会嘉宾有国家发改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原副司长马荣、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原副会长文献军、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伊电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霍斌、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索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郎光辉,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许开华、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许峰、江西丰城市循环经济园区党委书记王华波、武汉市铝业协会秘书长樊斌以及再生金属分会的副会长、理事单位代表和海外企业驻国内代表处、地方行业协会和新闻媒体400余人参会,近80家企业参展。 

 

2021年,我国印发《“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等,要求推进园区循环化发展,加快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完善废弃有色金属资源回收、分选和加工网络,提高再生有色金属产量。在此背景下,本届CMRA年会以“双碳双循环,再生再发展”为主题,邀请40多位嘉宾共同探讨双碳战略有色企业参与策略、原料供应、新技术装备、新能源电池回收利用、投融资以及产业发展趋势等,共谋产业协作与成事之道。

 

图片3.jpg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会长葛红林

 

开幕式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会长葛红林向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表示,今年以来,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量、投资继续保持稳步增长,预计全年将首次突破1500万吨,前三季度,再生铝项目在建产能就超过200万吨,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技术装备进一步提升;随着国内回收体系的逐步完善,国内再生有色金属占再生原料供应量已达到85%。

 

“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但再生有色金属产业仍面临发展不均衡、结构不合理等诸多问题。”葛红林指出,特别是外部国际贸易形势复杂多变,内部环保整治刚性约束更加严苛,对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葛红林就加快构建产业发展新格局提出三点意见。一是要坚持高质量发展,畅通内循环。二是要坚持开放发展,提升外循环。三是要坚持绿色发展,推动“双碳”见效。再生金属产业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

 

图片4.jpg

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许峰

 

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许峰在代表中国铝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贺志辉致辞中表示,发展再生金属是有色行业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有色行业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他对产业发展提出六点倡议,一是加强政策研究,重视金属再生。强化绿色发展理念。二是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回收体系。三加强技术研发,推动行业发展。四是加强上下游企业协同,加强行业自律。五是加强互动交流,争取更多政策支持。

 

 

图片5.jpg

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许开华

 

“把垃圾资源化,化腐朽为神奇!这是总书记对我们全体回收人的嘱托!”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许开华在致辞中表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金属资源消耗的最大国家,解决中国资源短缺与资源安全的唯一可行途径只有循环再生,大变局时代,再次把金属推到新的战略高度。

 

十八大以来,在中国绿色发展国策的指引下,再生金属得到了历史性的发展,成为国民经济不可缺失的重要供给通道。

 

“绿色时代赋予回收人新的生命,尤其是双碳时代,金属回收步入“碳达峰碳中和”的主频道,成为碳降污的主力军。”但是,我们要清晰的认识到,再生金属产业存在产业粗放、产品附加值不高等突出问题,要打通由废物回收端到绿色制造端的任督两脉,推动废物回收价值的提升,许开华表示。

 

图片6.jpg

国际回收局秘书长阿诺德先生致辞

 

图片7.jpg

美国废料回收工业协会会长罗宾女士致辞

 

因为受疫情影响,国际回收局秘书长阿诺德先生、美国废料回收工业协会会长罗宾女士专门以视频形式祝贺CMRA年会的成功举办。阿诺德表示,2021年经济反弹,原生材料供应紧张对再生原料产生了积极影响,包括金属在内大多数商品的市场和价格依旧坚挺,这对2022年是个好的开始。罗宾表示,尽管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全球经济情况,政府政策不断变化使得行业发生震荡,但在ISRI和CMRA持续的沟通和工作中,不约而同的意识到回收利用的全球性及作用凸显。

 

图片8.jpg

王健会长与副会长及副会长代表合影留念

 

开幕式后,再生金属产业“减碳”倡议仪式隆重举行,“2021年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量预计达到1550万吨,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0585万吨以上。”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副会长、河北立中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臧立根宣读倡议书时透露出一组关键数字,他倡议发挥行业引领作用,从产业做起,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为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贡献“再生有色金属人”的智慧和力量,让再生有色金属产业成为有色金属行业中绿色低碳发展的一道最亮丽的风景!

 

图片9.jpg

国家发改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原副司长马荣

 

主旨报告环节, 国家发改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原副司长马荣以《双碳双控政策下再生金属产业发展之路》为主题作专题报告。马荣围绕再生金属政策要点、重大意义、有关要求进行了深入解读。她表示,资源的循环利用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支撑,循环经济通过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途径,大幅度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

 

对于再生有色金属产业,马荣提出五点建议,一是要同时启动“碳达峰和碳中和”绿色行动计划。二是要着手做好本行业的实施方案,及早进入减排行列,做好本行业的摸底和核算工作。三是要加强技术创新,推广行业先进适用技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绿色转型。四是要按照系统工程的观念统筹考虑产业链的降碳潜力,加强上下游企业合作共赢。五是要加强标准体系建设,制定相关行业标准、团体标准。

 

resize,m_lfit,w_120

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董事兼副总裁王习斌

 

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董事兼副总裁王习斌的报告主题是《碳市场情况及有色金属企业参与碳交易建议》,他表示,目前有色行业采取历史法计算碳排放权,他建议加强行业调研、做好配额分配制度并加强培训,要在履约期之前提前布局,降低履约成本,此外他还建议有色行业在核查环节建立一套核查体系。

 

图片11.jpg

国际回收局主席、齐合环保集团有限公司首席贸易官William Thomas Bird 

 

国际回收局主席、齐合环保集团有限公司首席贸易官William Thomas Bird 以《再生金属对实现气候目标的重要性》为题作主旨报告,他表示,回收利用是全球循环经济的命脉。循环再生工业将废旧材料变废为宝,充分发挥了二次原料的价值,最大限度地替代原铁矿石材料,对气候变化带来极大的积极作用。

 

他认为,就有色金属行业而言,应正确认识到再生原料在“双碳”战略中发挥的宝贵作用,并在工业生产中充分利用再生原料。 

 

图片12.jpg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吉位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吉位以《双碳双循环战略下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前景展望》为题目作主旨报告,他指出,2025年和2030年再生有色金属产量相比2020年将分别增长38%和93%。产量大幅增长的同时,碳减排贡献突出。2025年再生铜铝铅锌较原生降碳量14685万吨,2030年降碳量22197万吨。

 

王吉位表示,“十四五”期间,我国年均产生废有色金属1500万吨左右,原料供应稳定增长,未来5-10年进口原料在再生有色金属原料占比将稳定保持在85%-90%。将长期保持“国内为主、进口为辅”格局。此外,再生有色金属项目投资仍将延续高增长,产业布局日趋均衡和优化,企业低碳工艺革新及数字化转型将加快,低碳试点取得成效。

 

图片13.jpg

展览现场

 

 此次CMRA年会持续两天,齐合&“顺尔茨”固基论坛(双循环下再生铜铝原料 推动再生金属产业固本强基)、引擎论坛(新技术新模式 启动再生金属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引擎)、融智论坛(新技术新模式 启动再生金属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引擎)、新能源电池回收利用的技术和政策交流闭门会议、求变 CEO高端对话等论坛先后举行。

资讯编辑:齐  磊
资讯监督:赵  硕    010-63960153
资讯投诉:罗  璇    010-63963867
(责任编辑:再生分会)
本网凡注明出处为“《中国再生有色金属》”的所有稿件,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与010-82290313联系授权事宜;转载请务必注明稿件来源:"《中国再生有色金属》"。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读者参考,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本网站概不负任何责任。如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点内容

版权所有: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