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协会工作 >

“第二十届再生金属国际论坛及展览交易会”之“战略发展论坛”隆重召开

2020-11-10 17:53 编辑人:再生分会
11月9日上午,第二十届再生金属国际论坛及展览交易会 之战略发展论坛在西安香格里拉大酒店隆重召开。论坛由再生金属分会名誉副会长张希忠主持,宁波金田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楼国军、中国金属资源利用有限公司副总裁黄伟萍、上海钢联电子商务股份

 

 11月9日上午,“第二十届再生金属国际论坛及展览交易会 ” 之“战略发展论坛”在西安香格里拉大酒店隆重召开。论坛由再生金属分会名誉副会长张希忠主持,宁波金田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楼国军、中国金属资源利用有限公司副总裁黄伟萍、上海钢联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有色事业部总经理李旬、鹰潭(贵溪)铜产业循环经济基地管理委员会书记陈新祥、四会市辉煌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材料研发部经理杨平旺、五矿经易期货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天骄、华劲铝业集团总裁助理李宏伟参加了本论坛并同与会代表进行了分享交流。

 

图片1.jpg

战略发展论坛现场

 

 

图片2.jpg

再生金属分会名誉副会长张希忠

 

 楼国军副总裁发表了题为“金田铜业集团“十四五”战略思路和发展方向”的主旨演讲。他详细介绍了金田铜业 “十四五”规划的目标和举措,包括规模拓展、数字化转型、国际化布局、技术升级等内容。同时建议企业从增强应对政策变化的能力、建立稳健的战略伙伴关系、提升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建设多样化的原料供应渠道等四方面推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图片3.jpg

宁波金田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楼国军

 

 黄伟萍副总裁演讲的题目为“再生铜杆的重点生产工艺”。他对废紫杂铜的预处理、原料配料、加料过程、精炼过程的控制要点进行了逐一分析,分享了相关经验,重点对精炼过程中的氧化除杂技术的原理和方法进行了详尽介绍。

 

图片4.jpg

中国金属资源利用有限公司副总裁黄伟萍

 

李旬总经理在“中国再生铝在铝产业的扩大应用”报告中对国内废铝供应、铝合金锭产能、铝棒产量、铝板带箔应用、铝杆线需求进行了详实研究和分析。他指出,随着国内废铝供应量逐步增加,废铝对外依存度也在不断降低。在再生铝产品结构方面,国内再生铝棒产量在逐年增加,市场前景广阔。此外,国内铝板带箔和铝杆需求保持稳定。

 

图片5.jpg

中上海钢联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有色事业部总经理李旬

 

陈新祥书记交流了“再生金属园区十四五产业升级路径”。他表示,十四五期间,贵溪再生金属园区将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以拆解加工区为平台,打造“中国南方地区铜基础原料中心”;以数字经济产业园为平台,打造“中国铜板带胚料中心”;以高端装备智能产业园为平台,建设“中国铜基新材料应用中心”。

 

图片6.jpg

鹰潭(贵溪)铜产业循环经济基地管理委员会书记陈新祥

 

杨平旺经理围绕“注重技术与产品升级,强化再生铝企业开放发展新优势”发表了演讲。他从“企业研发精定位—承上启下,技术产品快升级——开拓创新,强化发展新优势——扬长避短”三方面着重介绍了辉煌金属近年来在新产品研发、高质量发展、提升竞争力、开拓新领域等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

 

图片7.jpg

四会市辉煌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材料研发部经理杨平旺

 

张天骄副总经理以“再生铜企业套期保值与资产配置”为题,全面解读了再生铜企业套期保值难点、思路、策略及风险控制等。他指出,再生铜企业通过优化资产配置,能获得更多元投资组合、降低风险,促进资产保值增值,获取不同经济阶段的发展成果。

 

图片8.jpg

五矿经易期货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天骄

 

李宏伟总裁助理在“中国再生铝行业的演变及应对思考”主题报告中梳理了中国再生铝行业的发展历程、行业现状、产业分布、技术水平、存在问题等。他提出,保障废铝原料供应是再生铝发展的前提,铝灰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是再生铝绿色发展的关键,产业链融合发展是再生铝发展的趋势,产能国际合作是再生铝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新格局的重要方式。

 

图片9.jpg

华劲铝业集团总裁助理李宏伟

 

本场论坛,嘉宾们的精彩演讲既紧扣再生金属产业的发展机遇及趋势,又结合行业实际,从不同角度研判了产业未来发展的新格局、新方向和新定位,对指导产业“十四五”期间的规范发展有重要意义。

 

 

资讯编辑:张  华  010-58892027-812
资讯监督:赵  硕  010-58892027-891
资讯投诉:罗  璇  010-58892027-815

 

 

(责任编辑:再生分会)
本网凡注明出处为“《中国再生有色金属》”的所有稿件,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与010-82290313联系授权事宜;转载请务必注明稿件来源:"《中国再生有色金属》"。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读者参考,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本网站概不负任何责任。如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点内容

版权所有: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