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协会工作 >

铸造铝合金产业链发展论坛嘉宾观点

2020-08-22 14:49 编辑人:再生分会
一、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轻合金研究所教授蒋海燕:《新型铸造铝合金材料的开发及其应用》 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能源与环境矛盾日益突出,而轻量化是解决汽车工业能源和环保等全球性问题的必然选择。汽车轻量化为轻质材料的研发与应用提供了强

一、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轻合金研究所教授蒋海燕:《新型铸造铝合金材料的开发及其应用》

1600.jpg

 

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能源与环境矛盾日益突出,而“轻量化”是解决汽车工业能源和环保等全球性问题的必然选择。汽车轻量化为轻质材料的研发与应用提供了强劲动力,目前国内外对高韧性和耐高温压铸合金研发取得相当进展,世界主流汽车厂的轻量化战略,为大规模使用铝合金材料提供契机。新型铝合金与工艺取得了初步应用,并展示出了极大的应用前景。

 

二、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副会长高延莉:《变化发展中的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行业》

 

2600.jpg

 

现有企业的并购整合或被淘汰出局、大型自动化金属处理设备、“互联网+”是机动车回收拆解行业的发展趋势。随着“五大总成”禁令有条件放开,带动旧件和回用件的销售将会成为新亮点,同时国家出台政策鼓励引导企业建立区域性拆解破碎中心,行业内小散乱的局面将会改善。所以,企业必须顺应行业发展要求,围绕影响力、技术力、形象力、团队力、服务力打造核心竞争力。

 

三、诺贝丽斯中国区总经理兼诺贝丽斯亚洲汽车业务副总裁刘清:《“铝”创新高-新能源汽车轻量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3600.jpg

 

铝合金材料在汽车覆盖件的应用上将大幅增加。尽管2020年的车市大概率会迎来10%-20%的下滑,但是疫情终会过去,危机只是短暂的考验。从中长期来看,基于政策端、供给端和需求端的综合研判,中国汽车市场依旧拥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危机短暂,前景光明,需要同仁们携手并进,共克时艰。

 

四、华东有色金属城副总经理黄松栋:《华东有色金属城回收市场现状及产业链写作展望》

 

4600.jpg

 

“城市矿产”循环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国策。再生资源形成产业聚集的园区化发展模式,对于拉动产业规模、提升产业层次、减少土地资源浪费、强化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引领行业转型升级方面成效显著。园区未来发展趋势是:加强合作与交流,发展“互联网+园区”,建设再生金属产业博览园和循环经济体验中心,打造再生金属创业创新园区。

 

五、华劲铝业集团南通鸿劲金属铝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韩耀斌:《铝液直供配送模式与应用创新》

 

5600.jpg

 

受产业集聚度不断提高、降本需要及环保达标要求的影响,未来铝液直供比例会进一步提升,运输距离将不断延长,低压铝液直供占比将不断提高,铝液需求呈现多样化趋势,铝液供应链也将进一步延长。

 

六、广州致远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陈苏坚:《SPSS软件在开发高屈服高导电高导热压铸铝合金材料中的应用探讨》

 

6600.jpg

 

SPSS软件是一款可用于回归分析的软件,将SPSS软件应用于开发铝合金新材料的过程中,可通过回归分析处理实验数据,根据不同的元素成分及工艺条件等对各种性能的影响作用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有利于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定量分析,并可将模型应用于开发和生产预测。且多个模型的有机组合及其运算,对于特定性能铝合金新材料的开发,在数学模拟上可以起到方案的辅助设计作用。

 

七、苏州啸波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东斌:《铝原料供应分选方案及渠道变化》

 

7600.jpg

 

铝再生的时代已到来。再生资源行业是绿色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废旧物资回收处理和资源再生利用双重任务,一直以来都是国家政策扶持的行业,大力发展再生资源产业,是降低碳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已经成为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八、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技术总监贺志强:《铝工业生产过程中副产品和残留物回收利用的最佳工艺技术》

 

8600.jpg

 

铝渣是铝工业的副产品,与产品具有同等经济地位,铝灰和盐渣是铝渣加工的残留物,是可以转化为绿色产品的危废,是宝贵的资源。未来不论何种工艺,获得残留能量和实现惰性氧化铝高值化利用是共同目标。因此,尽可能运用适当工艺技术挖掘出铝渣和残留物的价值,对于铝工业生产企业和二次铝灰加工企业,以及氧化铝资源化利用企业都有着重要意义。
 

资讯来源:资源再生杂志社
资讯监督:赵  硕    010-58892027-891
资讯投诉:罗  璇    010-58892027-815
333.jpg
(责任编辑:再生分会)
本网凡注明出处为“《中国再生有色金属》”的所有稿件,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与010-82290313联系授权事宜;转载请务必注明稿件来源:"《中国再生有色金属》"。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读者参考,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本网站概不负任何责任。如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点内容

版权所有: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