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协会工作 >

扩大国际产能合作 推动再生金属产业高质量发展

2018-11-21 09:20 编辑人:再生分会
国家发改委环资司马荣副司长 在第十八届再生金属国际论坛上的讲话(摘录稿) 2018年11月8日 一、循环经济取得积极进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行动纲领,指出要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降低能耗、物耗,实现生

 

国家发改委环资司马荣副司长

在第十八届再生金属国际论坛上的讲话(摘录稿)

2018年11月8日

 

888网站.jpg

 
 

一、循环经济取得积极进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行动纲领,指出要“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降低能耗、物耗,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我委会同有关部门稳步推进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园区循环化改造、资源循环利用基地等循环经济重大工程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

 

一是促进经济绿色转型的成效显着。“十二五”以来,实现了资源产出率比2010年提高20%以上,单位GDP能耗下降25%,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40%以上,有效提升了行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二是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基本形成。国家对园区和企业、城市和农村、生产和生活资源循环利用在省市县域开展了不同层次、范围的循环经济试点示范,推进综合利用,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推动资源化利用;在园区循环化改造中,合理延伸产业链,调整产品结构,提升企业效益,,提升行业发展的综合效益。

 

三是循环型产业体系初步构建。在工业领域,推进企业间、行业间、产业间共生耦合,向企业循环式生产、园区循环式发展、产业循环式组合的方向发展;在园区层面按“产业链、价值链”集聚项目、招商选资、优化布局,对存量园区实施循环化改造,实现企业、产业间的循环链接。在服务业领域,通过推动服务主体绿色化、服务过程清洁化,在引导人们树立绿色循环低碳理念,转变消费模式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是循环经济制度创新取得积极成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印发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行方案的通知》和《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在4个产品领域率先开展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包括铅酸蓄电池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在全国46个城市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并在浙江省浦江市召开现场会,为规范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建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高质量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创新引领再生金属产业高质量发展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创新是第一动力,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一是加强科技创新。国家鼓励建设循环经济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适时发布重点行业循环经济先进支撑技术,加快推动先进技术装备的推广应用。

 

二是加强模式创新。创新回收模式,提高废有色金属资源回收的规范化、规模化、组织化水平;创新商业模式,培育专业的循环型生产服务企业,改变传统产品提供模式,提高产品维护专业化水平;创新组织模式,探索在产业园区内建立集中的废弃物交换平台;创新服务模式,积极推动资源循环利用第三方服务体系建设,培育和扶持一批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规划、设计建设、改造、运营等服务的专业化企业;创新完善投融资政策,强化财政资金与社会融资的联动,通过PPP和第三方服务方式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循环经济。

 

三、扩大国际产能合作,助推再生金属产业高质量发展。

推进国际产能合作,是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增强国际竞争优势的重要举措,也是“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

近两年,行业一些龙头企业已经走出国门与周边国家开展了实质性的合作,共同探索“抱团出海、共建园区、绿色投资”的海外投资模式,共建共享共赢的理念得到了当地国家的赞同和支持。

 

对再生金属产业扩大国际产能合作两点建议:

一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国际产能合作要突出绿色开发与合作,要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对包括钢铁、有色在内的重点行业中比较成熟的技术装备系统梳理后向海外输出,把循环经济理念融入到规划、建设、施工、运行、管理等各环节,加强绿色循环低碳工程建设,扩大绿色循环产品在出口份额中的比重。

 

二是合理化布局。以合理产业布局作为推进国际产能合作高质量发展新方向,确保再生金属产业培育和发展与当地的需求相适应,联动发展。

 

(责任编辑:再生分会)
本网凡注明出处为“《中国再生有色金属》”的所有稿件,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与010-82290313联系授权事宜;转载请务必注明稿件来源:"《中国再生有色金属》"。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读者参考,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本网站概不负任何责任。如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点内容

版权所有: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