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协会工作 >

来自第十五届CMRA的最强音——主论坛精彩要点

2015-11-10 00:23 编辑人:
11月8日上午,第十五届再生金属国际论坛在宁波香格里拉大酒店隆重举行。论坛对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产业发展机遇高度审视、对产业发展趋势深度解析,使与会者深刻感受到了2015产业发展历程中的最强音,明确了产业发展新格局,新方向,新定位,准确把握了产业战

  11月8日上午,第十五届再生金属国际论坛在宁波香格里拉大酒店隆重举行。论坛对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产业发展机遇高度审视、对产业发展趋势深度解析,使与会者深刻感受到了2015产业发展历程中的最强音,明确了产业发展新格局,新方向,新定位,准确把握了产业战略机遇期的深刻变化。
 

  高层观点:谋划十三五,认知新格局
 

  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司长 高云虎:

  ——谋划十三五,推动再生有色金属产业规范化集约化发展

  ● 推动工业绿色发展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做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要求把绿色发展转化为新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新优势。今年五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强调坚持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着力点,走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刚刚召开的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绿色发展,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

  ●再生有色金属产业是再生资源产业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铜、铝、铅、锌等材料对外依存度均超过50%,而且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快发展,已步入资源循环的大周期。大量的汽车、家电等产品面临着淘汰和报废,大力发展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实现废旧物资资源化利用,既是有色金属产业实现自身转型升级的绿色发展内在要求,也是缓解我国环境资源瓶颈、节能能源、减少污染的有效途径。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已经成为我国有色金属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生产和消费规模逐步扩大,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升,社会效益日益显现。2014年再生有色金属主要品种铜、铝、铅、锌产量达到有色金属产量的三分之一。

  ●国家高度重视再生有色金属产业。通过制定产业发展推进计划,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严格行业准入条件,加快企业技术改造等措施,提高产业集中度,促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落实《中国制造2025》,推动再生金属产业绿色发展。工信部积极推动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一是做好产业发展的规划,按照十三五规划体系的总体要求,制定十三五期间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工作任务、政策措施,指导产业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二是严格行业规范管理,按照已经发布的再生铅行业准入条件,铜冶炼、铝行业规范条件等要求,已经公告符合条件的两家再生铅企业,12家再生铅和两家再生铝企业名单,正在研究制定再生铅、再生铜、再生铝行业规范条件。三是实施重大工程试点示范。在废有色金属领域组织一批成熟可靠、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高、产品附加值高、节能减排、经济效益好的重点项目企业和地区,开展资源再生利用重大示范工程和基地建设,充分发挥试点示范的引领带动作用。四是逐步完善支持政策。研究制定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管理办法,加大对再生金属利用项目的支持力度。加强与财政、税务等部门沟通,积极利用财税优惠政策调整争取产业政策与财税政策的有机衔接,推动税收政策的减免和优惠政策的落实。

  ●CMRA年会对产业健康发展起到积极推进作用。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交大,行业需求下降,企业经济效益持续低迷的环境下,召开国际论坛,围绕技术管理资金政策等方面开展交流和对接服务,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企业绿色转型发展,提升绿色制造水平,是有色金属产业的必然要求。在今后工作中,我们愿意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各界朋友的交流合作,充分发挥企业在实施绿色发展中主体作用,以及中介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共同努力推动再生有色金属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为实现经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国家发改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副司长 马荣

  ——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政策趋势分析

  ●举办第十五届再生金属国际论坛恰逢其时。举办论坛有利于研究新常态下再生金属行业发展方向,加强行业规范化、专业化、规模化的发展。

  ●开展再生金属回收利用是建立绿色循环经济发展体系的重要内容。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政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推动再生金属循环利用和构建。2014年我国回收利用资源替代了部分的原生资源,成为了重要原生资源的战略补充,也成为培育新的增长点中国内容。

  2013年习近平在视察循环经济示范企业时指出,变废为宝循环利用是朝阳产业,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这不但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技术,你们要再接再厉。十三五规划建议中也强调指出,要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十三五规划有二十多个重要专题,我们提出的“提高资源利用,树立新的资源观”得到中央的肯定。要打破原生资源才是资源的传统观点,加快建立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的体系。

  ● 回收资源在国民生产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目前,占全部再生资源比例达到了64.5%,回收总值达到4400多亿元,为缓解我国金属矿产资源的约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些再生金属的使用相当于节约标准煤1.07亿吨,减少固体废物排放8.3亿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5亿吨,减少二氧化硫330万吨。

  ● 再生资源行业是产业,也是第一第二产业的服务业。特别是第一第二产业发生的废物,主要靠再生资源这个行业来下消纳,这是服务业一个重要内容。所以,应该得到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同时要加大力度发展。再生金属特别是再生有色金属行业容易受到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企业要加快经营管理模式创新,充分利用金融市场、通过期货市场、套期保值等手段提高抗风险能力。

  ● 利用“互联网+”新型模式提高回收资源利用效率。互联网“+”什么?是“互联网+绿色生态”,还是“互联网+循环经济”?但利用互联网+再生资源利用行业,提高资源回收利用的水平和效率,都是今后鼓励的方向。

  ● 实施高质化利用及走出去战略。废金属加工利用看起来简单其实技术含量非常高,只有不断提高分捡加工水平,推动回收加工利用一体化发展,才可以做到高质化利用和高效化利用。比如废家电线路板空间还非常大,这就要求我们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和提升。要实施走出去战略,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资源、两个市场,扩大原料来源逐步提高企业加工率,企业发展战略要与“京津冀一体化”、“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战略即我国三大战略紧密结合,推动产能输出、技术输出、模式输出,构建国际循环体系。再生资源健康发展除企业要自身练好内功,也需要政府不断加大扶持和引导力度,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环境。

  ● 国家发改委将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相关方案。一个是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一个是再生产品和原生推广制度,建立有利于循环利用的长效机制。要制定再生产品和原料推广使用制度,鼓励企业加大对原生材料使用力度,加大原料变成产品的力度。同时,深化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的建设,引导企业提质增效、促进废金属循环利用是建立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建设的重要内容,有利于建设生态文明,也是钢铁和有色金属转型升级发展的必然要求。
 

  环境保护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主任 凌江

  ——中国固体废物进口形势分析和政策趋势

  ● 管理政策更细化。近十年以来,相关的法规政策不断完善,包括2011年颁布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办法和一些管理指南,政策更细化了。产业从粗放的加工型向规范经营型的方向转变,各个企业污染治理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最近十年,企业规模在不断的扩大,利用水平提高和管理水平进一步规范,由原来的4000多家下降到现在的2300多家,全年进口量将近5000千万吨。

  ● 进口环节更严格关。2014年,我国共进口废五金580万吨,进口铝废碎料188万吨,进口铜废碎料10万吨。进口废物既有“缓解国内资源短缺问题,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的贡献,又存在“废物非法越境转移,买卖进口固体废物和不规范加工,污染环境”的问题。这要求行业企业自律,绝不进口国家禁止进口和品质低的废物;进口环节严格把关,把不符合环保控制标准的废物控制在国门之外;加工过程严格监管,做到污染物达标排放。

  ●“趋利避害”是总则。进口固体废物既具有资源性又有废物属性,充分挖掘其再生价值,减少环境污染问题,“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趋利避害”是总的原则。国内国外废物利用应统筹考虑,将逐步改变进口方式,积极引导行业企业直接进口再生原料。

  ● 审批工作更便利。加快推动进口废物审批,取消自动类废物审批工作,无需申领固体废物进口许可证,进口废物须符合环保控制标准,检验合格的方可进口;进口废物可网上申报,企业可实时查询审核、审批状态;推动无纸化报关工作,以减少制作、邮寄许可证的时间,为企业报关提供便利。

  ● 加强社会宣传与监督。媒体要正确区分“洋垃圾”和“进口废物”,加强舆论引导,客观介绍进口废物政策和合理利用进口废物对补充国内资源、节能、降耗、减排的成效。
 

  业界之音:立足大融合,抓住新机遇
 

  国际回收局(BIR)秘书长 Alexandre Delacoux

  ————加强合作,推动全球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

  ● 国际回收局希望能够每年相聚交流合作。一年前我参加了CMRA年会也做了发言。一年来,我发现中国快速发展,中国又推出“一带一路”战略。因此,国际回收局也希望能够每一年相聚,了解国际发展,跟更多的国际的同事交流合作,并参与到新的市场发展中去,持续推动我们的业务扩大规模。国际回收局(BIR)的会员涉及70个国家、40个国家协会,在过去十年增加了50%,最初源于欧洲、亚洲,现在越来越多涉及到美国、中国及全球其他地方,全世界超过850个BIR成员。

  ● 全球回收行业既要生存还要成长。目前,全球从业人员一百六十多万,每年处理的商品达到八亿,营业额超过三千亿美元,次生原料占全球原材料需求量的50%。目前,世界有色金属产量1300万吨,其中45%取自废料。预计全球除美国、欧洲外的其他地区,未来的贡献率是比美国、欧洲生产量高五倍之多,很有市场、有潜力、有发展,同时基础设施、研发能力会增加,会涉及到五亿多吨的材料,未来将成为主流化的行业。

  ● 我们的行业非常有益于环保。 例如:用再生铅代替矿石会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99%;用废铝代替铝土矿会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92%,用二次熔炼镍会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90%,用废铜废料会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65%,用含铁废料会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58%。回收业对全球社会贡献已经不是新鲜的事物了,仅二氧化碳排放量就减少了五亿吨之多。但是仅仅我们自己知道不行,还要把这个信息传递出去让社会都知道,要不断的宣传回收行业对社会有益。

  ● 回收是可带来正面影响的行业。展望未来一定要考虑到中国的新常态、全球的新状况。中国也不是一个孤岛,一定要了解全世界,了解怎么样与世界合作。作为国际回收局秘书长有义务引导协助所有的会员、成员企业来理解这个现状。目前全球经济复苏非常艰难,面临多种贸易障碍,处于非常重要的时期,我们要做到是:要让全球决策者都要知道我们的产品应该流通,让老百姓、消费者受益。回收,是唯一可以带来正面影响的行业。

  ● 跨界行动尤为必要。无论是国际回收局还是下属任何一个机构都希望实现世界上自由贸易,但现在无法实现真正的自由,这是行业出现了问题。双边贸易要考虑不仅是价格,还要考虑投资、研发、今后的发展。目前我们设定了一些目标,有奏效地帮助企业能够不断的提升、升级,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希望更加高效,更加关注质量和品质,品质会带来效率,而不是简单关闭一些工厂产生负面影响。通过中国CMRA这样一个会议,我非常的高兴,也愿意提供我们的支持,提供环境友好型的管理设备,对我们行业的发展来说必须要进行出口和进口,这是作为我们能够更好的实现品质、效益的一个基础。
 

  美国废料工业协会(ISRI)主席 Robin Wiener

  ——中美废金属贸易现状分析及发展前景

  ● 中国是美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美国废料回收协会主要在北美开展工作,另外有1600家公司会员,在全球各地会员都有业务,设施高达七千套之多。过去1年从美国到中国出口价值高达75亿美元,量是1740万公吨,总价值36%,总数量占44%。关于有色金属也是非常重要的,在过去一年中,66%出口到了中国,细分到不同的商品,铝和铜是两个最为重要的有色金属,每年出口到中国的铜占有市场的73%,铝占出口总量达到63%。2015年,截止目前稍微有一点下降,去年铝占出口60%多,出口到中国今天已经下降到56%。

  ● 把废料作为商品。我们强烈的认为,废料不能当做是废弃物而是要作为商品。要进行处理和加工不要填埋,国家政府一定要认识到这一点,对废料以后管理不要作为废物来管理。我们积极协助行业开展教育,也向政府接触宣传行业对经济的好处。在美国行业产值高达1050亿美元,这是美国政府基于我们的研究公布的数据。目前,美国行业直接雇员15万,间接就业47万。最近几年处理量的废旧金属达到1.3亿多,当中有530万公吨的铝;从有色金属处理的有53万吨铝,120吨铅,25万吨锌,440万吨电子产品。

  ●再生行业属于全球工业和产业的一部分。每年美国回收行业处理量高达全国物料30%、40%,出口到一百多个国家,处理的量是高达4000万吨,价值高达210亿。美国处理后40%都是出口。在美国,行业的健康与否与全球经济是直接关联。我们每年都大量的出口,致力于出口高品质的产品,而且是对环境负责的方式来出口,牢记员工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 新常态对国外废料业的影响。行业的健康发展与废料密切相关。过去十年,行业的健康发展与废料密切相关。中国已进入经济新常态,其实这个新常态全球都是一样的。这对废旧金属回收和别的国家有什么影响呢?首先,供给和需求之间受到了挤压,很多公司在竞争抢夺可用的原料;而进口本身也有竞争,设备利用率在降低、产能闲置,我们废弃物出口额在下降,有些企业被关闭,出口销售和利润自然也在下降。

  ● 如何管理行业现状。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加以管理,非常幸运,虽然一些厂家正在关闭产能但大部分寻求别生机,采取对下游的技术进行投资,增加产量;把眼光放在别的商品上,把商品加以整合;行业进行整合。形势短期有难以确定,但长期来讲这个行业还是前景形势良好。

  ● 把握合作机遇。过去十年我们与中国再生有色金属协会合作良好,15年前国家质检总局推出了许可的要求,我们和中国政府开展合作,提出的一些问题中国政府给以了解答,使得美国政府可以守法、合规。在新常态下更为重要的是要开展合作,要持续的进行合作,而且我们所有人都要开展合作,全球都要开展合作,分享信息、共同发展,这样才有助于行业。所以我们也希望这种合作能够和中美之间持续下去,全球持续下去,实现真正的自由贸易,促进共同发展。
 

  中东回收局(BMR)主席Salam Sharif

  ——中国与中东地区之间的贸易合作与发

  ● 中国产业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5年前我曾经和前任主席来过中国,当时要绕道香港才可以进入中国。25年过去了,发现中国发生了很大变化,环境发生了变化,经济发展非常之快,我也要祝贺中国政府、祝贺政府有色金属协会在过去十几年开展了非常好的工作,发展得非常好。

  ● 中东将成为与中国开展合作的枢纽。历史上“丝绸之路”的发展,使得中国与中东开展贸易有了基础,这样就使得中东成为和中国开展合作一个枢纽,可以开展合作,建立伙伴关系。

  ● 中东地区是原铝生产者的聚集地。包括阿联酋铝业、巴林铝业、沙特矿业、卡塔尔铝业、苏哈尔等原铝生产企业,2014年铝产量达4,928,143 吨 ,原铝与2013年的3,748,616 吨相比,提高了31%。目前,中东所生产的铝占全球7%,当然这是原铝,到2020年预计中东会生产全球25%的铝。铝业对中东GDP贡献是4%到12%,铝的生产能力成为经济驱动力,促进这个地区经济发展。

  ● 回收利用成为最重要的产业之一。 能源行业仍然是许多中东国家的主要经济驱动力,从而带动零售业、制造业和建筑业等行业的繁荣并促使房地产业的重磅复出重登巅峰;蓬勃发展的建筑业带动了金属消费量的增长。回收利用成为该地区最重要的产业之一,最终产生了大量的可回收家庭废品,如铝、钢、铜、塑料和纸张等。随着能源,房地产,建筑业,旅游业,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有望产生金属产品的巨大需求,也带来的一个回收利用行业,未来将成为该地区最重要的行业之一。因而,更多的回收利用企业进入这一领域寻找商机。现在在中东地区的铝回收厂家还在不断的增加,在原生铝不足的情况就快速发展再生铝的产品。

  ● 未来双方深化经济联系前景光明。中国地理位置得它有战略的意义,能促进贸易的便利化,通过中东进入欧洲市场,同时还可以进入到南美市场,可以看到各个方面的合作都是非常便利的。中东有大量的生产资源,如,再生铝的产量每个月会增加几千万吨的铝产品,预计废料处理到2020年将翻一番;电池回收、电池再生、重新使用都能有所带动,以及铅的领域等等,都能够获得整体的收益。中国有非常大的贡献能力,作为一个很大的经济体,中东地区也会成为中国的很大贸易伙伴。所以,今后我们要进行很好的合作,深化经济方面的联系,不仅是中东来到中国,还包括中国去到中东,增强整个合作,建立一个新的南方丝绸之路,创造一个富有前景的未来。
 

  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主任 王勤

  ——东盟投资环境与“一带一路”

  ● 东盟是中国周边迅速发展的新兴市场。中国经济转型,东南亚过面临转型、结构调整的问题,印尼、马来西亚、越南等这些东南亚国家最近几年纷纷提出一系列转型调整的计划。东南亚最近几年加大了基础设施的投资,而且规划和项目都非常庞大。今年年底东南亚要宣布建成东盟共同体。东盟在2010年已经建成了自由贸易区并进一步升级,从自由贸易区建成共同市场,要求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东盟自然资源,特别是金属矿产资源非常丰富,锡、铜、镍、铝这些存储量世界排名比较靠前。东盟是世界上民族、宗教与文化最为多元的地区,环境非常复杂,如果要去投资应该要做很细致的研究。

  ● 东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地区。东盟自古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以东海丝路和南海丝路,两条线为主,后者是从东南沿海出发,以现今东盟国家为中枢,连接马六甲海峡以外印度洋沿岸各国。我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东盟是一个建设的重点,特别是海上丝绸之路是建设的重要方向。企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主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点。目前,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存量约占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20%。

  ● “一带一路”是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从“一带一路”建设方面来看,可以说是政府搭台,企业是主体,唱主角的是企业。实际上中国在东盟无论是贸易还是投资都有很好的基础。2014年,中国与东盟的双边贸易为4436.1亿美元。中国是东盟最大贸易伙伴,东盟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至2014年底,中国在东盟的累计直接投资达325亿美元;东盟一直是中国重要的海外承包工程市场和劳务市场。

  ● 投资东盟需深思熟虑。一是重视东盟在“一带一路”的地位。它是新兴市场,潜在的发展非常大。二是加强对东盟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它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方面都是多元的,非常复杂。有的投资环境是全球最佳的,有的就是非常落后,要做非常细致的深入的前期调研。三是综合、充分预估投资项目的成本。四是注重对东盟投资的系统风险管控。
 

  协会之声:促转型升级 展产业风采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王吉位

  ——经济转型时期中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如何再上新台阶

  非常感谢大家出席会议。今年正值我国“十二五”与“十三五”规划的承前启后之年,过去5年里,中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在国家的大力鼓励和支持下,在与会各位代表及国内外同行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可喜的成就。目前,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如何在经济转型时期加快转型升级,实现创新发展,再上新台阶,是我们面临的共同任务。

  一.2015年中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概况

  今年以来,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复杂变化,特别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挑战,中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攻坚克难,稳中求进,具体表现为“四升四降”,即产量升,价格降;国内回收升,进口降;环保标准升,能源消耗降;技术水平升,利润空间降。全行业围绕“政策、资本、互联网、协同发展”四个关键词,在结构调整方面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一)产量小幅增长,废料进口持续下跌

  2015年中国再生有色金属产量预计将达到1210万吨,同比增长4.9%。其中再生铜300万吨,同比增长1.7%;再生铝600万吨,同比增长6.2%;再生铅170万吨,同比增长6.3%;再生锌140万吨,同比增长5.3%。

  2015年1-9月,中国共进口含铜、含铝、含锌废料432万吨,金额88亿美元,分别同比下降5%和19%。预计2015年国内废铜和废铝的回收量分别达到190万吨(金属量)和420万吨(金属量)。

  (二)市场价格低迷,企业生产运营艰难

  2015年,国际、铝价格进一步下跌,国内外价格长时间处于倒挂状态,据测算,前三季度废铜进口亏损平均约为1000元/吨,废铝进口亏损平均约为500元/吨,国内原料采购成本居高不下,再加上银行信贷紧缩,有色金属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导致大多数企业经营困难。

  (三)政策支持力度加大,规范管理不断深入

  总的来看,国家政策对再生有色金属产业有支持也加强了规范。一方面,根据财税【2015】78号文件,再生铜、再生铝和再生锌企业获得30%增值税即征即退,再生铅企业退税比例则从50%降至30%。研发经费加计扣减政策调整后,企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另一方面,行业规范管理力度进一步加强,《再生铅行业准入条件》修订已基本完成;纳入再生铜、再生铝的规范管理的企业数量越来越多,符合再生铜、铝规范条件的企业目前已有19家,今年将扩充到近50家。新的《再生铜、铝、铅、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各污染物限值均与发达国家标准持平或略严。此外,环保部将按照固体废物领域行政审批下放权限和内容,下放条件成熟的审批事项。

  (四)开工率不足,精深加工项目投资开始回暖

  由于价格低迷、原料供应不足等问题,再生铜和再生铅企业的生产经营难度加大,近年来投资的许多先进工艺技术设备闲置,一些企业开工率不到50%。常规项目投资热度下降,再生有色金属产业的投资结构已经由粗加工向精深加工项目转变,尤其是稀有稀贵金属综合回收项目。

  二.“十二五”期间中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特点

  (一)规模全球第一,产业地位显著提高

  “十二五”期间中国再生有色金属产量达到5500万吨,相当于全国有色金属总产量三分之一,占全球再生有色金属产量比例超过三分之一,是美国、日本和德国三国产量的总和。政府对再生有色金属产业的重视程度明显提高。“十二五”期间再生有色金属产业成为中国政府大力扶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废有色金属再生利用”、“扩大再生资源进口种类和规模”已明确写入《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在市场和政策的影响下,产业规范程度不断提高,对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可持续发展影响巨大,已成为循环经济的重要领域、节能环保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鼓励发展。

  同时,再生金属替代原生金属的巨大作用开始显现,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的发展模式和格局已经从个别品种开始改变。以铅为例,再生铅产量占整个铅产量的比重从2011年的29.3%上升到2014年的37.9%,中国再生铅有望在“十三五”期间与原生形成平分秋色的格局。

  (二)结构升级加快,产业体系逐步完善

  企业规模化程度提高:目前企业最大单厂产能再生铜达到75万吨,再生铝达到38万吨/年,再生铅达到85万吨。

  技术装备水平显著提高:采用全自动破碎、分选设备的企业越来越多;采用熔池熔炼处理低品位含铜废料,综合回收铜、镍、铅、锌及贵金属的工艺技术已实现大规模生产;双室熔炼炉、重介质分选、蓄热燃烧、烟气二次燃烧等再生铝先进技术在多家企业得到普及应用;再生铅富氧底吹和湿法处理铅膏泥等新工艺已在行业应用,再生铅的环境保护和清洁生产水平进一步提高。

  产业集聚颇具规模:已建49个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21个“圈区管理”的再生资源进口加工园区,99个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12个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产业园区化、集群化发展已成趋势。

  大型企业集团试水跨国布局:大型企业集团在全国甚至全球布局,如新格集团在上海、浙江、福建、重庆、四川、山东、吉林等地建设再生铝厂,怡球资源在江苏、马来西亚和美国建厂等地建设再生铝工厂和原料基地,新春兴集团在江苏、重庆、福建、广东、天津、辽宁、山东、泰国、澳大利亚等地建设再生铅厂。

  装备制造方兴未艾:从事再生金属装备设计和制造的企业发展迅速,中国瑞林、中国恩菲等设计院已经具备了成熟的成套设备设计能力;湖北力帝、江苏华宏、沈阳隆基等企业在原料预处理领域已经占据了优势的市场份额;江冶机电、苏州啸波、江西宏成等已经具备再生铅、再生铝方面的自主研发和成套设备制造能力。

  原料结构根本转变:“十二五”期间,我国再生有色金属原料结构发生了根本性转折,2011到2014年,国内废铜回收量年均增长12.7%,而进口含铜废料年均下降6.2%;国内废铝回收量年均增长17.8%,而进口含铝废料年均下降5%。预计到今年底,再生铜铝国内原料所占比例均将超过60%。

  科研体系建设初见成效:人才培养方面,目前国内已有30多所大学开设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科研方面,创建了一批行业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废金属预处理、熔炼技术研发受到科研院所的重视,产学研用实现一体化。

  (三)创新能力不断加强,产业发展后劲增加

  互联网物联网与产业融合发展。从原料回收和交易的电商平台,到利用物联网技术提高仓储运输效率;从通过大数据分析为生产过程提供帮助,再到互联网金融帮助企业融资和套保,新兴的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已经在逐步改变再生金属企业的经营方式,并不断带来新的创新模式。

  产业链上下游融合延伸。一是向下游延伸,提高产品附加值:如再生铜企业(天圆铜业)向精深铜加工产品的延伸,铸造再生铝企业(上海万泰)向汽车压铸行业的延伸,已投产的铝液直供企业超过10家;二是向上游延伸,如再生铅企业(豫光金铅、安徽华铂)借助互联网技术构建回收体系,掌控原料资源。三是跨界延伸,如钢铁企业采取自建或与再生锌企业合作的方式从烟道灰/瓦斯泥中综合回收锌;传统铝加工企业新建再生铝项目以充分利用新废料。

  区域分工协同、发展共赢。以山东地区再生铜产业为例,区域及周边回收商扩建网络、提供原料,龙头企业搭建互联网金融平台节约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生产企业发挥比较优势,建立了从原料进口、物流运输、熔炼电解、精深加工的分工合作产业链,既避免了无序竞争,又实现了多方共赢。

  经营创新、模式多元化。从生产运营来看,企业原料扩展到冶炼渣和危废领域,企业采取提高多金属综合回收率、安装光伏发电设备、提高余热利用、拆解废弃物燃烧发电等多种手段,进一步节能降耗。从产品开发来看,部分企业进一步扩大规模,获取更大的规模效益;部分企业开发细分市场,开发合金化、高值化、优质化的产品,提高产品利润率。

  (四)能耗持续下降,环境效益日益显现

  目前,再生铜平均能耗水平接近250千克标煤/吨,再生铅接近130千克标煤/吨,先进的再生铝企业可达到80千克标煤/吨,比“十二五”期初水平大幅下降。与生产等量原生金属相比,“十二五”期间中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预计节能1.1亿吨标准煤,节水80亿立方米,减少固体废物排放70亿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590万吨,有效促进了有色金属工业节能减排。

  (五)合作互通有无,产业国际交流深化

  “十二五”期间,中国再生金属产业与全球产业的合作交流更加紧密。不仅累计进口含铜、含铝废料3300万吨,是世界最大有色金属废料进口国;而且合作领域扩展至技术、股权和产能合作:格林美先后与三井物产、雷曼迪斯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再生金属分会与国外合作洽谈引进欧洲铝灰渣终极化先进综合处理项目,能够使铝的实收率比目前行业水平提高20%,铝灰100%转换为有价值可出售的产品,能显著增强我国再生铝企业的盈利能力。

  (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原料保障程度不高,国内原料流向难以保证,国际废料市场面临的竞争更加激烈;二是产能过剩,淘汰落后技术装备任务重,迫切需要加快设备升级,加强产品质量控制;三是创新能力弱,产品附加值低,盈利能力差,缺乏市场竞争能力;四是企业环保能力建设不足,在清洁生产和污染物治理方面需要改进;五是产业人员素质仍然较低;六是风险控制能力差,在上游原料采购环节和下游销售环节都没有定价权,融资结构脆弱,面临极大的市场风险、汇率波动风险以及资金链断裂风险。

  三.“十三五”中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形势预测

  (一)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研判

  当今世界正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发展分化,国际投资贸易格局和多边投资贸易规则酝酿深刻调整,各国面临的发展问题依然严峻。

  刚刚闭幕的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已经为我们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规划建议》提出,坚持创新发展,培育发展新动力,形成沿海沿江沿线经济带为主的纵向横向经济轴带,培育壮大若干重点经济区,实施一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培育一批战略性产业,坚持绿色发展,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低碳循环发展,实施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等等,几乎所有的重要信息都与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密切相关。可以说十三五期间是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非常好的机遇期。

  (二)产业发展趋势预测

  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整个产业发展的轨迹看,再生金属产业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发展趋势总体处于上升初级阶段。展望“十三五”,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结合国家宏观政策导向,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升级的路径主要从以下七个方面着眼。

  1.落实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循环经济发展等战略目标

  按照国家《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和《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和近期行动计划》,国家将创建循环经济十大示范工程、百个示范城市、千家示范企业(园区),制定循环经济技术目录,实行政府优先采购、贷款贴息等政策。支持设立各类绿色发展基金,实行市场化运作。企业应该紧紧围绕国家大势和行业发展趋势谋划自身发展战略,主动对接落实,争取各种支持,优先采纳国家鼓励发展的技术,积极参与上述示范项目建设。

  2.主动迎接“互联网+”的挑战和机遇

  “互联网+”与实体经济的结合将彻底改变原有产业的格局和模式:互联网+高效物流将提高物流供需信息对接和使用效率,有助于建设智能仓储体系,优化物流运作流程,降低物流成本。互联网+商贸有利于现有骨干再生资源交易市场向线上线下结合转型升级。互联网+金融服务将为企业提供低成本的供应链融资、第三方支付和衍生金融产品。如果不能主要拥抱互联网,用互联网思维重新思考再生金属产业的商业模式,用互联网技术重塑企业业务流程,今天的行业龙头可能就会成为博物馆中的恐龙。

  预计下一步再生有色金属企业将充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开展信息采集、数据分析、流向监测,优化逆向物流网点布局。随着在线交易系统、线上信用评价和供应链融资体系不断完善,企业的原料供给能力和再生资源定价权将增强。

  3.积极研发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和绿色产品

  根据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下一步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将加快生产设备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改造,依托优势企业,推进关键工序智能化、关键岗位机器人替代、生产过程智能优化控制、供应链优化;着力推动能效提升、清洁生产、节水治污、循环利用等专项技术改造,开展重大节能环保、资源综合利用、再制造、低碳技术产业化示范。

  回收过程中,再生金属废料的全程信息化监控与管理;生产过程中,废料拆解-分选-深加工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和柔性化技术;运营管理中,产品开发、原材料供应、生产配料、市场销售、能源消耗、品质控制和设备保养维护等全流程精准管理技术,将成为今后的热点方向。

  4.借力“一带一路”推动产业全球发展

  目前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国际格局的发展趋势是:发达国家是再生金属原料和高端技术装备的主要提供方;中国周边国家(尤其是东南亚地区)将成为进口废有色金属粗加工(如拆解、破碎、清洗、分选等环节)基地。结合《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远景与行动》,预计下一步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国际合作将进一步扩大和深化。例如,在“一带一路”辐射区域的澳大利亚、马来西亚、英国、德国、荷兰、比利时、意大利、法国、丹麦、西班牙、日本等国家2014年对华出口的废有色金属在280万吨以上,通过“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和推进,中国与这些国家在废有色金属进出口方面的合作将进一步加深。随着中欧货运班列提速,目前采用铁路运输从欧洲到中国只需要12天,而海运则需要24-31天,重庆渝新欧陆运与广西沿边沿海优势将进一步凸显。再生有色金属产业海外市场的拓展和产业转移将进一步加快,进而带动产品、工程设计、技术装备和劳务输出,中国将从传统“废料进口”模式转向“投资+贸易+技术+工程”的输出方式,地方政府、园区和企业有望参与建设跨境再生资源产业园区,中国的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将实现资源、产业和市场的全球性布局。国内外企业合作将从原料贸易向技术合作、资本合作、产品加工转变。

  5.强化创新发展,重视资本运作

  创新发展是贯彻“十三五”时期的主题,通过技术改造和设备升级提高生产效率实现科技创新;挖掘废物资源化利用和多金属综合回收实现生产模式创新;借助绿色金融和资本市场的力量,通过上市、并购、重组、产能合作实现合作模式创新。

  6.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十三五”期间,行业人才培养体系和教育培训平台将进一步完善,行业高技能人才队伍培养初见成效,我国高等院校、专业学校培养的再生金属、循环经济、资源循环利用领域的专业人才将陆续进入人力资源市场,激活现有人员的活力,提高经营人员、技术人员的职业素养。

  7. 不断完善政策体系

  落实并完善资源综合利用和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完善再生资源进口监管政策,增加进口再生资源品种,简化进口监管程序,逐步统一园区、基地等产业集聚区的监管模式,整合优化存量;加快制定相关行业标准、产品标准、技术规范,建立资源再生产品和原料推广使用制度,健全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完善对节能低碳、生态环保项目的各类担保机制。

  “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从理念到实践都更加注重绿色和可持续发展,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有色金属消费市场,对国外有色金属废料仍然有旺盛的需求,与各国同行在回收模式、分类办法、加工工艺技术设备、产品应用、商业模式和管理等各方面都有非常强烈的合作意愿和巨大的合作空间,我们欢迎国内外同行共抓机遇,共同发展,实现互利多赢。

(责任编辑:再生分会)
本网凡注明出处为“《中国再生有色金属》”的所有稿件,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与010-82290313联系授权事宜;转载请务必注明稿件来源:"《中国再生有色金属》"。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读者参考,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本网站概不负任何责任。如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点内容

版权所有: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