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政策法规 >

发改委就鼓励汽车、家电“以旧换新”实施方案”答记者问

2009-06-04 10:54 编辑人:admin
5月19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鼓励汽车、家电“以旧换新”政策措施,6月1日,国务院批准了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促进扩大内需,鼓励汽车、家电“以旧换新”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以国办发[2009] 44号文件正式印发,要
5月19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鼓励汽车、家电“以旧换新”政策措施,6月1日,国务院批准了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促进扩大内需,鼓励汽车、家电“以旧换新”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以国办发[2009] 44号文件正式印发,要求各地、各部门贯彻实施。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接受了记者采访。

1.国家出台汽车、家电“以旧换新”政策,是如何考虑的?
鼓励汽车、家电“以旧换新”,一方面,进一步拉动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扩大就业,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另一方面,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节能减排。
(1)拉动国内需求。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汽车、家电快速增长,保有量大幅增加,淘汰更新潜力大。据有关部门预测,2009年汽车报废量将达到270万辆,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电脑5类家电报废量近9000万台,如加速淘汰更新,将促进汽车、家电产业稳步增长。
(2)促进节能减排。老旧汽车油耗比新车高5-10%,老旧家电电耗比新家电高20-30%,“黄标车”油耗比“绿标车”高30%,污染物排放量是现行国Ⅲ排放标准的14倍。实行“以旧换新”,有利于提高汽车、家电能效水平,减少环境污染。
(3)有效利用资源。汽车、家电中含有大量可回收利用的钢铁、有色金属、塑料、橡胶等,通过“以旧换新”,加快完善汽车、家电回收拆解处理体系,可使这些资源得到充分有效利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4)稳定扩大就业。汽车、家电生产技术含量高,产业链长,鼓励汽车、家电“以旧换新”将促进营销、物流、售后服务等内销网络的发展;报废汽车、废旧家电回收拆解属劳动密集型行业,能安置大量人员就业。

2.鼓励汽车、家电“以旧换新”的基本思路?
《实施方案》提出:采取财政补贴方式,鼓励汽车、家电“以旧换新”,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进一步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促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坚持与“汽车摩托车下乡”、“家电下乡”等扩大消费政策相衔接;与将于2011年施行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制度设计相一致;既要确保财政资金使用的安全高效,又要做到简便易行,方便广大消费者。

3.请介绍一下鼓励汽车“以旧换新”政策的主要内容?
鼓励汽车“以旧换新”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在现有老旧汽车更新补贴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补贴范围,加大补助力度,加快老旧汽车报废更新。
一是扩大补贴范围。对符合一定使用年限要求的中、轻、微型载货车和部分中型载客车,以及“黄标车”适度提前报废并换购新车,给予不高于同型车辆单辆车辆购置税金额补贴。具体为:中型载货车6000元,轻型载货车5000元,微型载货车4000元,中型载客车5000元,轻型载客车4000元,微型载客车3000元,其他车型6000元。
二是加大补贴力度。在2009年老旧汽车报废更新补贴资金10亿元基础上,中央财政再安排40亿元,加快报废更新,促进产业发展。

4.“黄标车”如何界定?为什么地方可以根据“黄标车”的车型、年限、城市管理等因素,调整补贴标准?
黄标车是指污染物排放达不到国Ⅰ标准的汽油车和达不到国Ⅲ标准的柴油车,因环保标志是黄色的而得名。我国是从2000年7月1日开始执行国Ⅰ排放标准的。“黄标车”油耗比“绿标车”高30%,污染物排放量是现行国Ⅲ排放标准的14倍。
《实施方案》规定,中央按汽车“以旧换新”的补贴标准,对地方实行补贴资金包干。地方可以根据“黄标车”的车型、年限、城市管理等因素,调整补贴标准。主要考虑,目前我国部分大中城市对“黄标车”报废更新有一定的资金补贴,如果中央补贴政策与地方补贴政策共同使用,效果会更加明显。

5.鼓励汽车“以旧换新”政策能否与现行的1.6升及以下乘用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政策重复享受?
汽车“以旧换新”同时符合财政部、商务部2009年第20号公告的补贴车型,只能享受一种补贴政策,如提前报废“黄标车”并换购新车的,新车已享受了1.6升及以下乘用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政策的,不再享受老旧汽车更新补贴政策。(责任编辑:再生分会)

本网凡注明出处为“《中国再生有色金属》”的所有稿件,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与010-82290313联系授权事宜;转载请务必注明稿件来源:"《中国再生有色金属》"。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读者参考,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本网站概不负任何责任。如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