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协会工作 > 协会日常工作 >

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的专项政策

2011-04-06 11:35 编辑人:郭琳
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仍然面临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如产业布局、资源分配不合理,回收体系有待进一步建设以及行业技术装备和清洁生产水平较低。提出具体发展指标将有助于这些问题的解决。

  2月1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科学技术部、财政部共同印发了《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推进计划》。“这可以看作是我国第一个针对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的专项政策”,中国有色金属协会再生有色金属分会副会长李士龙在接受《中国投资》杂志采访时表示。

  近年来,再生有色金属金属产业发展迅速,生产和消费规模不断扩大,并已成为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再生铜、再生铝、再生铅等主要再生有色金属产量年均增长均达到了27%,总量由2000年的72万吨增加到了2009年的633万吨。不过,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仍然面临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如产业布局、资源分配不合理,回收体系有待进一步建设以及行业技术装备和清洁生产水平较低。

  政府出台《计划》就是致力解决再生金属产业发展的问题,而解决措施中最引人关注的就是一个个具体的数字。如“到2015年,主要再生有色金属产量达到1200万吨,其中再生铜、再生铝、再生铅的产量占当年铜、铝、铅产量的比例分别达到40%、30%、40%左右。”“这表明再生有色金属产业的顽疾将逐步被治愈”,李士龙说。

  初步解决产业布局和资源分配问题

  《计划》明确提出“到2015年,再生铜、再生铝行业形成一批年产10万吨以上规模化企业,再生铅行业形成一批年产5万吨以上规模化企业。前10位企业产业集中度达到50%以上;培育形成若干产业集聚发展的重点地区,其产能比重超过80%。”

  有人担心,提出这样的目标是政府将再生有色金属产业的“采矿权”收归国有的先兆,对民营企业来说,发展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将会产生新的行业壁垒。李士龙则表示,这种担心完全没有必要,也是没有根据的。首先,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做大做强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其次,就我国再生金属产业的实际情况来分析,行业内的大企业多是民营企业,国企很少。

  有色金属行业资深分析师徐万里研究分析《计划》后,对记者表示,从目标可以看出政府鼓励行业内的企业做大做强。然而,目标深层次的意义是,政府希望通过企业做大做强来带动产业布局的调整和规划,以达到整合行业内资源的目的。

  某证券公司分析师周涛对记者表示,目前我国再生金属产业之所以呈现出“规模经济不出效益”、“环保科技不出效益”、“先进产能吃不饱”等不正常状态,正是由于产业布局缺乏合理规划,行业内资源分配不合理造成的。《计划》提出的具体目标,将引导行业进一步发展,产业布局缺乏合理规划、行业内资源分配不合理的问题将得到初步解决。但其作用的大小也取决于目标是不是合理、企业能否完成目标。

  “这些目标是能够达到的,目前产业已经具备一定基础”,李士龙分析说。“十一五”时期,我国已建成一批年产5万吨以上再生有色金属企业,其中最大的再生铝企业产能已经达到了65万吨。此外,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经济圈和成渝经济区等已初步形成了再生有色金属产业集群。他进一步分析道,“产业发展基础只是实现目标的一个因素。另外,《计划》的可操作性也很重要。”

  《计划》提出,“在具有产业基础以及资源优势的地区培育形成若干年利用废旧有色金属5万吨以上生产企业,促进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鼓励东部沿海地区充分利用技术、资金、品牌和营销渠道等优势,重点发展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的再生有色金属产品……”除此,根据我国废旧有色金属资源及加工园区分布情况,《计划》列出了详实的操作计划——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和成渝经济区等具备一定产业基础的区域支持改扩建20万吨再生铜项目6~8个,20万吨再生铝项目8~10个。在华北、华中、东北、黄河三角洲等地区支持改扩建5~10万吨再生铜项目10个,5~10万吨再生铝项目15个,5万吨以上再生铅项目10个。在西北地区支持改扩建5万吨再生铜项目2个,5万吨再生铝项目3个……

  尽管如此,再生金属产业布局缺乏规划、资源分配不合理仍不能根治。它需要多管齐下,各利益相关方和监管部门通力合作才能够完全解决。

  健全回收体系

  现实情况表明,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的最主要瓶颈是——回收体系不健全。相关专家也多次强调回收体系对再生金属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呼吁健全回收体系。

  此次,《计划》提出“要逐步在全国形成覆盖全社会的再生有色金属回收利用体系”,要建成“5个年交易量达到60万吨以上的回收交易市场,10个年交易量40万吨的回收交易市场”。周涛认为,从国家层面提出数字目标,对健全回收体系有促进作用。同时,他也认为,数字多少并不是解决问题最重要的推动力。数字释放出的政策信号更为重要,它将提升行业解决问题的决心。

  对此,徐万里的看法是,我国试图通过完成目标来改变回收体系现状,比较困难。因为,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是在‘捡破烂’、‘收废品’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回收体系的问题是历史问题,短时间内并不能期望它能够完善。

  为保障健全回收体系的目标能够实现,《计划》提出“加快建立行业准入制度,研究制定再生铜、再生铝和再生铅等行业准入条件,明确再生有色金属行业企业规模、技术装备、综合能耗、节能环保等准入指标,提高产业准入门槛”、“制定《再生有色金属回收利用管理办法》,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出台促进再生有色金属回收利用体系建设的规章制度”等操作细则。然而,徐万里说“从长期来看,政策对完善回收体系的推动作用是有限的。只有真正改变了回收环节单兵作战的状况,完善的回收体系才能真正形成。”

  随着产业升级换代步伐加快,改变回收环节单兵作战的状况势在必行,李士龙在接受本刊采访时指出。他进一步分析到,尽管当下走街串巷者在回收链上仍然起着重要作用,但我国已经着手解决这一问题,而且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以居委会负责回收社区内再生有色金属资源的模式,已在部分地方成功运作。

  此外,专家还提出了各种建议来解决回收体系面临的问题,如借鉴出租车管理模式来管理回收者、在居民小区建立自助回收系统等。

  节能减排将推动技术装备升级

  “产业需要进一步节能减排是此次《计划》出台的重要背景”,李士龙介绍说。据测算,与原生金属生产相比,每吨再生铜相当于节能1054千克标煤,节水395立方米,减少固体废物排放380吨,每吨再生铜相当于少排放二氧化硫0.137吨。

  不过,受行业技术装备和清洁生产水平的限制,我国再生金属产业的环保效益并不明显。再生铜行业的大部分中小企业仍采用落后的传统固定式阳极炉;再生铅行业,小企业产能占50%,大多采用人工拆解废铅酸蓄电池,废铅酸液随意倾倒,冶炼工艺及设备落后,铅膏、铅栅未实现分类熔炼,带来极大环境污染隐患。

  因此,《计划》要求“到2015年,再生铜熔炼(杂铜-阴极铜)能耗低于290千克标煤/吨,再生铜熔炼金属回收率达到96%以上;再生铝熔炼能耗低于140千克标准煤/吨,再生铝熔炼金属回收率达到95%以上……”

  有人质疑《计划》提出的目标过高,很多中小企业难以达到。不仅如此,要完成《计划》提出的目标,必然会增加企业的节能成本。对此,李士龙回应到:“结合现阶段我国再生有色金属金属产业的实际情况,《计划》提出的目标企业是完全可以完成的。不排除有企业无法达到《计划》的要求,但政策并不意味着一刀切,会给予企业一定的缓冲期。若经过缓冲期,仍不能达到要求的企业,将会被作为落后产能淘汰。”

  “国际经验表明,节能减排会给企业带来两方面的效益:一方面,它能促进企业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从而降低企业发展的成本;另一方面,它还能推动技术装备升级”,周涛说。李士龙也表示,节能减排和技术装备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节能减排要求提高也必然会推动技术装备的更新换代。

  李士龙介绍,“十二五”时期我国将重点突破废旧有色金属预处理、熔炼、节能环保领域技术和装备,加强有毒有害物质生成机理、快速检测和治理技术研究,如废铅酸蓄电池无污染破碎分选机械化国产技术。鼓励企业采用先进检测技术和设备,强化再生有色金属产品质量过程控制。鼓励研发推广在原生金属生产工艺过程中合理利用废旧有色金属的技术装备。积极研究新型电子设备及电子消费品中有色金属、稀贵金属回收利用技术。

  同时,李士龙也指出解决技术装备问题可多管齐下,暂时没有能力研发制造的技术装备也可以通过从国外购买的途径解决。

(责任编辑:再生分会)
本网凡注明出处为“《中国再生有色金属》”的所有稿件,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与010-82290313联系授权事宜;转载请务必注明稿件来源:"《中国再生有色金属》"。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读者参考,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本网站概不负任何责任。如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点内容

版权所有: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